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肌皮修复进行总结,介绍皮肌皮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皮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皮肌皮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无牙颌患者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种植手术并带入种植体支持的即刻负重桥体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15位接受连续治疗的上颌无牙颌患者(5位男性.10位女性)平均年龄为52岁(40~70岁).他们接受了种植体支持的桥修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了两次计算机体层扫描(CT),第一次是患者佩戴义齿/具有放射标志的放射导板进行扫描,第二次是仅扫描义齿。导板引导下的不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共植入90枚种植体。种植体的长度10~13mm.种植体的直径为4.3mm或5mm。预先制作好丙烯酸树脂临时义齿.在手术后即刻戴入并用螺丝固位.所有的种植体进行即刻负重。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临床复诊及放射检查.记录种植成功率、边缘骨水平、患者的满意度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有2位患者各缺失了1个种植体。18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平均下降了1.6mm。在第18个月时进行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该治疗有很高的满意度。结论:尽管患者的数量有限.但是仍然可以显示软件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的种植手术设计可以为无牙颌的修复提供可靠的结果及高成功率。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的种植手 即刻负重 软件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进路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鼻内镜进路术式完成,实验组采取鼻内镜联合改良柯一陆术式完成,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Ⅰ、Ⅱ级患者的复发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Ⅲ、Ⅳ级患者(P<0.05);实验组中Ⅰ、Ⅱ级患者的复发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Ⅲ、Ⅳ级患者相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进路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 标签: 鼻内镜 鼻腔鼻窦 乳头状瘤 手术进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探讨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2011年7月至2019年8月,20例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完成矫治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心脏上法,12例;B组心内法,8例。比较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机械通气、术后天数以及术后吻合口流速等数据。结果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和机械通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14.7±2.9)天对(16.1±6.2)天,P<0.05],A组术后吻合口流速>120 cm/s者显著多于B组(7例对1例,P<0.05)。A组住院死亡2例,B组无住院死亡。18例生存患儿顺利出院,均定期随访,随访10~96个月。B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误吸,余无死亡。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均无吻合口流速增快。结论心脏上法和心内法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心内法原位吻合,术后肺静脉梗阻概率低,可以优先选择。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下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鼻内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例鼻内性乳头状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鼻侧切开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分别是(11.82±3.53)d和(322.53±33.38)ml,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分别是(21.69±4.11)d和(544.24±39.39)ml,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性乳头状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疾病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经典鼻内镜手术,给予观察组鼻内镜辅助Caldwell-Luc手术,并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患者使用鼻内镜辅助Caldwell-Luc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年龄≥65岁约为2.0%,年龄≥85岁约为4.0%,成为排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方式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式,术后如何护理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二尖、主动脉、三尖和肺动脉置换术的护理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 二尖瓣 肺动脉瓣 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实施大骨班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另外50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颅内压无明显差异,手术后试验组颅内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生存状态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大骨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 标签: 大骨瓣开颅手术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纤维组织细胞瘤H型皮移植手术。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手部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1例,对该患者采取H型皮移植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手部的感觉功能情况。结果手部的感觉功能对比方面,治疗前患者手部的感觉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手部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应用H型皮移植手术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患者的感觉功能,提高成活率。同时术后皮质量较好,是治疗手部纤维组织细胞瘤较理想的皮之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改良尺侧上副动脉游离皮瓣 手部皮肤缺损 临床应用级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外伤大骨手术应用于重型脑外伤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5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2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改良外伤大骨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手术后,试验组GCS评分为14.29±3.4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38±3.37分(P<0.05);试验组颅内感染、癫痫、切口疝及术后出血发生率依次为0、3.5%、10.3%和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3.8%、24.1%和20.7%(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手术能够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 重型脑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囊肿切除、骨赘咬除、V-Y皮覆盖创面治疗手指黏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20年2月,我们对21例22指黏液囊肿患者采用囊肿切除、骨赘咬除、V-Y皮覆盖创面治疗,术后观察肿物复发、皮存活、伤口愈合、感染、疼痛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22.5个月,均无复发,皮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改善,由术前45°~75°(平均68.4°),恢复至术后50°~82°(平均72.2°);疼痛减轻,VAS由术前4.2±0.4降至术后3.4±0.2。术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肿切除、骨赘咬除、V-Y皮覆盖创面是治疗手指黏液囊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黏液囊肿 外科皮瓣 骨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病变的早期效果及经验总结。方法共16例患儿于2018年5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行Ross手术,年龄(6.6±3.4)岁(1.8~12.2岁),主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狭窄伴反流8例,主动脉反流5例,其中2例合并心内膜炎。9例患儿有手术史:球囊扩张术7例,主动脉交界切开术1例,主动脉叶延长成形术1例。6例患儿为两畸形,1例患儿为四畸形。结果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193.8±66.9)min,主动脉阻断(125.9±29.7)min。术后使用呼吸机(58.0±42.4)h,监护室滞留(5.4±3.4)天,住院(25.9±18.7)天。6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出现肝功能不全,经治疗后均好转。术后随访3~23个月,均生存。NYHA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3例。主动脉压差(8.3±5.5)mmHg(3.7~26.6 mmHg),肺动脉压差(20.5±16.4)mmHg(6.8~62.1 mmHg)。主动脉反流3例阴性,1例轻微,12例轻度。肺动脉反流4例轻微,9例轻度,3例中度。结论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病变可以取得较理想手术效果。

  • 标签: Ross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菱形皮(Limberg皮)转移修复与直接缝合治疗藏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及普通外科收治76例,男69例,女7例;年龄16~40岁,平均22岁。用Limberg皮转移修复与直接缝合两种手术方法,其中37例为菱形切除后Limberg皮转移;39例为直接缝合术。术后随访1~2年,分别就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4项指标进行统计检验。结果Limberg皮组和直接缝合组手术时间均1.5 h,住院时间均15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mberg皮组37例患者中35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出现皮肤开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直接缝合组39例患者,16例未出现并发症,23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239, P=0.000)。Limberg皮组37例仅1例复发;直接缝合组39例有9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921, P=0.000)。结论Limberg皮转移术治疗藏毛窦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复发少。

  • 标签: 藏毛窦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Limberg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开颅手术)与研究组(标准大骨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与术后GC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并发症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手术方式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皮修复会阴部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25例联合皮修复因阴囊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并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22例阴囊皮肤恶性肿瘤和3例阴囊表皮样囊肿手术切除并皮修复术效果良好,术后均未发生皮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住院天数7-15天,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联合皮修复阴囊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 标签: 联合皮瓣 会阴部皮肤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术后游离皮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9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实行股前外侧肌皮,腓骨肌皮和前臂游离皮移植修复,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皮血管危象发生。结果除1人死亡外,其余48例修复术中有47例均成活。结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术后仔细观察皮使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先决条件。

  • 标签: 头颈肿瘤 游离皮瓣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