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四肢皮肤软组织毁损伤行封闭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筛选15例四肢皮肤软组织毁损伤患者给予VSD治疗,记录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感染发生,为二期植皮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毁损伤安全、可靠,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缩短治疗期,值得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皮肤软组织毁损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梅花皮肤针叩刺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昌邑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86例172眼。随机分为单纯r-bFGF治疗组(单纯组)和改良梅花皮肤针叩刺联合r-bFGF治疗组(联合组),21d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及停止治疗后21d复查。采用SAS8.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组有39例(90.70%)自觉症状好转,联合组有42例(97.67%)自觉症状好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梅花皮肤针叩刺联合r-bFGF治疗干眼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泪膜稳定性,而且持续效应优于单纯r-bFGF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梅花皮肤针 叩刺 r-bFGF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同时对安全性做出合理的评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刃厚皮片植皮治疗感染性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2014年收治的60例(实验组)皮肤缺损伴发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植皮前先行清创VSD覆盖,细菌培养,使用敏感药物,待细菌培养阴性,皮肤创面大量肉芽组织生长时,行VSD联合刃厚皮片植皮。选取同时期60例感染性皮肤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游离植皮术,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0%,术后窦道形成率为10.0%,对照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6.7%,术后窦道形成率为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刃厚皮片植皮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40-01摘要硫代硫酸钠已经被证实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但是其对医源性皮肤钙质沉着的效果鲜见报道。本旨在报道输注葡萄糖酸钙发生外渗后肢体发生严重的钙质沉着。经过外科清创,局部伤口护理,高压氧治疗和硫代硫酸钠静脉治疗,经过8个月时间伤口完全愈合,无遗留运动、知觉功能损伤。

  • 标签: 医源性 皮肤钙质沉着症 硫代硫酸钠 葡萄糖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WBC)的联合数量检测在皮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且试图通过该法来指导临床用药,避免临床上滥用或误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皮肤病病例(细菌感染类、病毒感染类)进行实验分析,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①150例患者中CRP增高者有137例(91.33%),WBC增高者有79例(52.67%),并且有36例(24%)患者WBC正常,单CRP增高。②细菌感染类皮肤病CRP含量远高于病毒感染类CRP含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和WBC联合检测法能够提高细菌感染类皮肤病的检出率,另外,对部分患者的WBC变化出现特异性可以通过CRP检测进行辅助,判断患者是否产生了细菌耐药株。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白细胞检测 皮肤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常规输液,对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和选用材料两组都相同。观察组不带手套并采用成人式的吸氧管道和胃管固定法,干预组通过戴手套用蝶形胶布固定输氧管,用3M透明敷料将胃管固定,然后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抓伤和管道脱略率为0,吸氧管道、鼻饲管道、留置针脱落率分别为11.68%、5.83%、3.06%;观察组皮肤抓伤率为7.29%,抓脱管道皮肤损伤率为9.21%,吸氧管道、鼻饲管道、留置针脱落率分别为8.98%、43.68%、35.84%。将留置针的脱落率排除后,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发生显著减少。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皮肤抓伤 管道脱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术对于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较大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胸肩峰动脉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软组织缺损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胸肩峰动脉皮瓣修复的方法在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效果明显优于使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修复 不同类型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若环素在临床上对皮肤性疾病的治疗特点。方法整理收集我院皮肤门诊在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皮肤疾病患者76例,包括痤疮病人、皮肤感染病人、宫颈炎病人、淋病病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人,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对于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的米诺环素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过治疗,皮肤感染的病人基本全部得到治愈,整体治疗效果非常好,是所有不同类型皮肤性疾病中治疗效果最突出的,米诺环素对上述皮肤性疾病都有不错疗效,其中最差的是针对淋病的治疗,该类型病人的治疗效果远低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诺环素对皮肤性疾病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使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性疾病 治疗特点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治理中进行探究。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53例进行了研究,随机将这53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25例,一组为对照组2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而治疗组除了要实施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之外,还需要采用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h,针对两组的患者同时给予舒适性的护理和痊愈指导,时间均为12周,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同时配以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的较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皮肤瘙痒 应用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9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式。方法选择了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被确诊为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方法,观察组采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方法在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的疗效,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对创伤所致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缺损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和传统换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封闭负压引流组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及缺损完全修复时间均少于传统换药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加快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愈合速度,缩短病程。

  • 标签: 踝关节 皮肤缺损 负压引流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伴不同程度皮肤瘙痒而无其他并发症的40例患者,在以往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次HD+HP治疗,在联合HP治疗前后观察皮肤瘙痒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HD+HP治疗后VAS评分优良率为90%(30/40),明显高于治疗前1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同时给予优良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皮肤瘙痒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