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普拉索与多巴丝肼联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8月所收治的 54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按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予以普拉索治疗)和联合组(予以普拉索和多巴丝肼治疗),各 27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1)水平、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 UPDRS)评分。结果 经治疗,联合组血清 Hcy水平、 UPDR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 IGF-1水平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普拉索与多巴丝肼应用至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降低血清 Hcy水平,提升血清 IGF-1水平,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关键词】普拉索 ;多巴丝肼 ;老年帕金森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amipexole combined with dopa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54 elderly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ingle group (treated with pramipexole) and combined group (treated with pramipexole and DOPA hydrazide), 2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homocysteine (Hcy),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and Parkinson's syndrome score (UPD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Hcy level and UPDRS score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ingle group (P < 0.05), and the IGF-1 level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amipexole and DOP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rum Hcy level, improve the serum IGF-1 level,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倍他乐与通心络联合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所选7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照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5例,倍他乐结合通心络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4.29%,对照组是74.29%,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通心络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9,CARD9)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衔接蛋白,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关键调节器,并参与抗真菌的免疫反应。近年来发现CARD9基因多态性与罗恩病(CD)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本文就CARD9在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克罗恩病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基因多态性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罗恩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8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罗恩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69例持续用药超过6个月。68例患者可达到临床缓解,临床缓解时的中位用药时间为3个月(范围0.5~14个月)。对68例临床缓解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范围7~110个月),其中17例复发,累积维持缓解率在临床缓解后的12、24和60个月分别为88.6%(95%CI 80.6%~96.6%)、80.7%(95%CI 70.3%~91.1%)和53.7%(95%CI 32.1%~75.3%)。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是预测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开始治疗时疾病处于中重度活动期(CDAI≥220分)的患者,日后复发风险是轻度活动患者的3.559倍(95%CI 1.213~10.449,P<0.05)。42例(53.2%)出现不良反应,12例(15.2%)因不良反应停药,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有效维持成人罗恩病的临床缓解,中重度患者复发风险增加。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是限制其使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Crohn病 沙利度胺 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热散结胶囊联合头孢肟对患儿急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头孢肟分散片2次/d,0.1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清热散结胶囊3次/d,1.75g/次。两组都治疗14d。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sTREM-1、IL-6、TNF-、hs-CRP、CysLT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清热散结胶囊 头孢克肟 急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氟康唑联合霉唑栓对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60 例 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患者 ,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30 例 / 组。对照组采用 氟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 氟康唑联合霉唑栓治疗 。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性生活质量水平与 对照组作比较, P<0.05 。 结论: 氟康唑联合霉唑栓对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性生活质量 。

  • 标签: 念球菌性阴道炎 老年 氟康唑 克霉唑栓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在罗恩病(CD)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尚未发现CD的单一致病微生物,一种特异性定植于CD患者末端回肠黏膜并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被认为与CD的发病密切相关。对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D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道微生态 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他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88例作为探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的奇偶性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他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润肤软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的皮肤干燥、瘙痒以及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该种治疗方式应在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面部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 作者: 杨红 周如宁 钱家鸣 李辉 王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05(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0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24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城镇医保职工2013年罗恩病的患病率。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24省份城镇职工医保数据库,基于泊松分布估算2013年城镇职工医保人群罗恩病患病率,以及分性别、年龄别和不同地区的患病专率;采用2010年中国普查人口数据计算罗恩病的标化患病率。结果2013年城镇医保职工罗恩病粗患病率为3.2/10万(95%CI:3.1/10万~3.3/10万),男、女患病专率分别为3.5/10万(95%CI:3.3/10万~3.6/10万)和3.0/10万(95%CI:2.8/10万~3.1/10万)。不同区域患病粗率显示,华东地区在区域中最高,为5.6/10万(95%CI:5.4/10万~5.8/10万)。结论我国罗恩病患病率较低,且患病率存在性别、年龄及地区差异。

  • 标签: Crohn病 患病率 医疗保险数据库 城镇职工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的镰刀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研究免疫抑制剂他莫司联合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24株临床分离致病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法测定他莫司分别联合4种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镰刀菌(24株)MIC范围分别是64~256 μg/ml、1~8 μg/ml、2~8 μg/ml和1~8 μg/ml。氟康唑与他莫司对12.5%菌株(3/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伏立康唑与他莫司对4.2%菌株(1/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那他霉素与他莫司对16.7%菌株(4/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两性霉素B与他莫司对29.2%菌株(7/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他莫司联合应用时,均对少部分镰刀菌有联合效应,无拮抗效应。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真菌性角膜溃疡 微生物敏感试验 镰刀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疏血通联合曲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内,对象为接受治疗的析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设2组对比,各30例。参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应用联合曲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试验组和参照组NIHSS评分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后对比NIHSS评分、总有效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使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70例采取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分组,研究组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护理指数量表( SCHFI)、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 HPLP)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盆腔区域疼痛消失时间、下腹坠胀症状消失时间、白带增多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优势,两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行全程优质护理,可以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较好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克林霉素磷酸酯 子宫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他莫司乳膏对湿疹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湿疹患者行对比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生理盐水与硼酸外洗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中加用他莫司乳膏,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通过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减轻,而其中观察组总积分(5.26±1.14)分,小于对照组患者的(8.14±1.32)分;两组中均有1例患者轻微烧灼感,其他患者均为发生不良反应,两组间对比无差异性。结论 利用他莫司乳膏治疗,可有效改善湿疹症状,效果稳定,同时无明显不适反应。

  • 标签: [] 他克莫司乳膏 湿疹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 : 探讨葛兰心宁软胶囊 联合倍他乐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 选取 我院 120 例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 倍他乐组) 予 倍他乐治疗,观察组( 葛兰心宁软胶囊 + 倍他乐组 ) 则予 倍他乐加上葛兰心宁软胶囊 治疗。比较两组 疗效; 心绞痛消失时间、心功能级别改善 1 级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症状评级、左室射血分数; 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 组疗效、心绞痛消失时间、心功能级别改善 1 级时间、心功能症状评级、左室射血分数相比较对照 组更好, P< 0.05。观察组 不良反应和对照 组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 葛兰心宁软胶囊 联合 倍他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

  • 标签: 葛兰心宁软胶囊 倍他乐克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疗效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 其中有部分患者如果未采取及时治疗,会导致肝硬化; 而一旦病情发展至此阶段,往往在治疗过程中难度增大, 患者出现死亡的几率明显上升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早采取治疗, 能够有效缓解肝硬化进程, 提高患者肝功能, 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很大帮助。经过临床不懈探索, 发现在抗病毒治疗中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这其中以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为主。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来说,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初始联合拉米夫定与阿德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效果, 为后续提供参考。

  • 标签: 初始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肝肝硬化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选择替诺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选择拉米夫定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 44例):选择替诺韦酯 +拉米夫定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治疗。结果: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 P<0.05)。结论: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奠定基础。    【关键词】替诺韦酯;拉米夫定;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效果    艾滋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出现,均会对患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果两种疾病合并出现,则威胁性呈现出更为明显增加,对此需要及时展开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1]。本次研究将针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明确最佳治疗方法,以此说明替诺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6年 05月~ 2018年 07月收治的 88例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药物;对照组( 44例):男 30例,女 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5岁~ 49岁,平均年龄为( 41.52±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4个月~ 10个月,平均病程为( 6.25±1.03)个月;观察组( 44例):男 32例,女 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7岁~ 51岁,平均年龄为( 41.53±2.63)岁;病程分布范围为 5个月~ 12个月,平均病程为( 6.29±1.0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具体为:选择拉米夫定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空腹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剂量为 100mg/d,为期 8w周治疗。观察组具体为:拉米苏定药物应用方法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选择替诺韦酯药物展开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频率为 1次 /d,用药剂量为 300mg/d,为期 8w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以及 HBV-DNA(乙肝病毒基因)血清载量。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用药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 ALT复常率)、计量资料( HBV-DNA血清载量)各以 n( %)、 表示,各行 X2检验、 t检验,结果 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LT复常率对比 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 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日渐增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是成人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1]。 HIV和 HBV存在相同的传播途径,二者易发生混合感染,且相互之间影响艾滋病( AIDS)合并 HBV感染者的病情进展。我国 HIV和 HBV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为 4%~ 11%,平均低于一般人群乙肝 HBsAg携带率( 9.09%),国内调查显示, HIV感染者中 HBsAg阳性率为 11.2%。 AIDS合并 HBV感染时,会对其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HBV是人类病毒性肝炎中最主要的病原体,全世界约有 20亿人感染 HBV,其中有 2.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我国乙肝患者及携带者人数众多,每年有大量患者死于 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控制 HBV复制,减少病毒引起的慢性细胞损伤,阻止疾病向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发展是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所在。 HIV合并 HBV感染,二者对感染者的机体组织会产生叠加伤害,治疗时需同时控制,现阶段国家免费抗 HIV病毒治疗的药物中 3TC和 TDF对 HIV和 HBV两种病毒同时具有抑制作用。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似物之一,其表现出的抗病毒效果显著,其对于 DNA链合成以及延长可以显著抑制,但是此种药物的单独应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2-3]。    替诺韦酯作为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性药物之一,其在抑制新型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并且在抗病毒方面获得的效果显著,联合上述药物对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对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的降低、体内 HBV复制的抑制以及血清 HBeAg转换的促进均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4-5]。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后 24w( 56.82%)、治疗后 48w( 68.18%) ALT复常率对比,观察组( 84.09%)、( 97.73%)均获明显提升;治疗前,在 HBV-DNA血清载量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后 24w、治疗后 48w,同对照组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HBV-DNA血清载量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充分证明替诺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替诺韦酯 +拉米夫定药物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 ALT复常率的提升以及 HBV-DNA血清载量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显著促进艾滋病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刘胜昔 .替诺韦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72周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 09): 992-994.     [2]马玉梅 .三联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 1例临床分析 [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5( 11): 1043-1045.     [3]罗敬,陈冰,杨夙昕,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 2016, 22( 13): 146-147.     [4]刘玉玲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1): 195-196.     [5]张毅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5): 194-19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替诺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0例;参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采用替诺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效果,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替诺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 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替诺韦与谷胱甘肽联合2HRZE/4HR方案在CHB(慢性乙型肝炎)并PTB(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CHB并PTB患者8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为2HRZE/4HR方案治疗,观察组40例为替诺韦与谷胱甘肽联合2HRZE/4HR方案,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肾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X2=0.948,P>0.05)。结论 为CHB并PTB患者接受替诺韦与谷胱甘肽联合2HRZE/4HR治疗时有效率、安全性高。

  • 标签: 替诺福韦 谷胱甘肽 肝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 肺结核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阿德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硬化指标(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20年 3月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12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德韦酯治疗,两组均治疗 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 ALT、 AST、 ALB)、炎症因子水平( TGF-β1、 IL-8)、肝脏纤维化指标( HA、 LN、Ⅳ -C和 PCⅢ),以及治疗后的 HBV-DNA转阴率。  

  • 标签: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肝硬化 肝功能 HBV-DNA转阴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