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本院收治的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分析依据,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为研讨期限,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分为单纯尿失禁(UI)组与轻度盆腔脱垂(PO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底肌康复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与底肌脱垂状况均得以明显改善,呈现P值不足0.05标准。结论:对于存在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而言,采用盆腔康复仪进行治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有效增加患者底肌力,其应用、推广价值均高。

  • 标签: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产后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9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底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产后底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底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底功能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差异显著。结论:产后底康复护理可改善阴道分娩产妇底功能障碍产妇的底肌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护理方案,可以在临床中开展使用。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阴道分娩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生产之后产后底肌减退治疗中,运用产后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2.8-2023.8期间60名产妇置入到实验中,按抓阄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后底康复治疗),对患者实验中的结果汇总分析。结果:经治疗之后,观察组产妇底肌恢复的情况高,同时在治疗之后,产妇出现负面症状的概率比较低,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小,使其生活均得到保障,提高其质量,数值比较之后,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之后,其产后底肌减退症状中,对其运用产后底康复治疗之后,能够使产妇的底肌逐渐恢复,其产生的负面症状比较少,使患者的生活得到保障。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肌减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实施底康复护理对产后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3年6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产后9周对产妇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产后6周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排尿状况、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排尿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的I-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给于产妇有效底康复护理可以改善产妇底功能,尤其在产后6周内采取康复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恢复 不同时机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底康复护理对女性底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52位产后确诊底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底康复护理均分为对照组(26位: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6位: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初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及婚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底功能障碍患者产后底康复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婚姻质量的同时降低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盆底康复护理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雌孕激素的底康复治疗对改善围绝经期底功能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50例接受的底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75)仅采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治疗,研究组(n=75)则采用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雌孕激素的底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绝经期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底肌力正常率(82.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67%);其总疗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67%);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雌孕激素的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底功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生物刺激 雌孕激素 盆底康复治疗法 围绝经期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底康复综合治疗改善产后底肌肉强度,预防和治疗产后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重度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研究组(24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综合治疗。将两种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前底肌力、漏尿量与常规组指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底肌力、漏尿量均较常规组得到理想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底治疗仪+底肌功能锻炼(PFMT)应用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底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的80例PSUI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0例,采用PFMT)、观察组(纳入40例,采用底治疗仪+PFMT),评价组间治疗有效率、底肌力、漏尿量、尿流动力学、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1)较之对照组(7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更高,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底肌力、漏尿量、尿流动力学、SF-36更佳,P

  • 标签: 盆底治疗仪 盆底肌功能锻炼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底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底功能障碍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意义。方法:2020.03至2023.03,选取于本院分娩的产妇56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组,每组28例,依次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所有产妇均接受底超声检查,评价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超声诊断符合率差异性不大,P>0.05。试验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更大,P<0.05。结论:底超声应用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优势明显,并且还可作为评估底康复治疗效果的工具。

  • 标签: 盆底超声 不同分娩方式 产妇盆底功能障碍 疾病诊断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比较产妇产后底康复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底肌锻炼对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9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将33例经产妇分为一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底肌锻炼联合治疗、66例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产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照组33例产妇采用产后健康宣教治疗。观察3组产妇治疗3月后底综合肌力及尿失禁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治疗后综合肌力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患者P<0.05.观察组产妇在治疗后尿失禁3例,占总比例的9.09%,对照组尿失禁10例,占总比率的30.30%,经产妇组尿失禁7例,占总比率的21.2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底肌锻炼对产后底康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提升产妇底综合肌力。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修复 盆底综合肌力 盆底肌锻炼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摘要底功能障碍(PFD)是指底支持结构损伤、退化导致的盆腔解剖和功能异常。底超声可进行底成像、量化分析、底植入材料成像,为PFD的诊断提供解剖和功能的依据。超声在PFD成像中有多种检查技术和方法,本文通过复习底超声进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包括经阴道超声、经肛管超声、经会阴超声在内的底超声技术在PFD的应用现状、成像特点、前景展望。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超声技术 成像特点 诊断
  • 作者: 辛丽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9-07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3期
  • 机构:眉山市妇幼保健院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底康复锻炼对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方法:从本院2021年6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产后45天的44名产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工作中根据对其产后底康复锻炼方法的不同,将44名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2。对照组使用盆地筛查、观察组使用盆地康复锻炼。每组产妇在选择不同的盆地康复训练以后,对其康复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得到探究工作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患者产后6个月生命和生活质量都大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P

  • 标签: 康复 盆底功能 疾病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超声在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长治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53例,其中尿失禁者84例为观察1组,盆腔器官脱垂者69例为观察2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三组均行底超声检查,比较静息、缩肛、Valsalva状态下三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1组、2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旋转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横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Valsalva状态下,观察1组、2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底超声可清晰地反映不同状态下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底结构,从而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盆底超声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膀胱颈移动度
  • 作者: 李茗薇 刘鑫 周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研究生院临床医学系,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省淮南市 232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底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4—10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初产妇175例,年龄20~35 (26.8±2.8)岁,均为足月、单胎,产后6~8周。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阴道分娩组102例、剖宫产组73例。采用底超声测量所有产妇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膀胱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与耻骨联合间的距离、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直角、肛提肌平均厚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指标。(1)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差异;(2)比较两组产妇底受损情况;(3)比较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4)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不同底功能障碍疾病Valsalva状态下的超声测量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2)底受损情况: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患者产后子宫脱垂分别为34例(33.3%)和9例(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9, P<0.05),压力性尿失禁、尿道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静息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后角、肛直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1、2.658、2.835,P值均<0.05);Valsalva状态下,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明显小于剖宫产组,分别为(-8.2±7.9)mm和(6.3±7.0)mm,而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子宫脱垂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大于Ⅱ型膀胱膨出和尿道漏斗形成患者,而尿道漏斗形成的患者膀胱后角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底超声清楚地显示产后早期女性底结构的变化,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分娩者的底损伤严重。

  • 标签: 盆底疾病 妊娠并发症 超声检查 子宫脱垂 阴道分娩 剖宫产术
  • 作者: 王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2-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3期
  • 机构: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卫生院   621006
  • 简介:摘要: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当产妇在享受着初为人母喜悦的同时,若身体不受控制地漏尿,感到尿急、尿频,甚至是阴道口仿佛有异物脱出等各种不适症状,当心可能是出现了底功能障碍。因此,就需要及时进行产后底肌康复,而很多产妇对于底功能障碍的表现症状以及底康复锻炼的进行都有很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系统化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说明和讲解,为更多的产妇和医护工作者童工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 产后盆底肌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妇女底功能锻炼认知及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前来到我科治疗的80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正常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的底肌恢复状况、治疗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观察组的底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盆底肌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底康复疗法在产后底肌力减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底康复疗法,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底肌力等级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底肌力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实施底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底肌力减退,提高产妇带病生存的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产后早期底肌康复治疗在改善产妇底功能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治疗的产妇患者共 100 例作为探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当中对照组患者都予以惯例康复引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惯例康复的基本上予以产后先期底肌康复治疗,查看两组产妇治疗后底功能的改良状况。 结论: 产后早期底肌康复治疗 可以有效改良产妇底肌收缩能力,提升底功能改良水平。

  • 标签: 产后早期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电刺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全程底训练对经产妇产后底康复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7月来院建档注册的经产妇根据底康复干预措施随机分为三组A组(孕期底肌锻炼+产后底肌锻炼)、B组(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底肌锻炼)、C组(孕期底肌锻炼+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42天、3月、6月评估三组经产妇的底肌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程度。结果三组经产妇产后42天、3月、6月的底肌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程度A组、C组优于B组;B组、C组优于A组;B组、C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底肌锻炼+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底肌锻炼有利于经产妇产后底损伤修复,能有效防治产后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经产妇 盆底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