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上逐渐受到关注。急诊患者由于病情紧急,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中,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践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诊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50例患者发病的原因有:脑出血有10例、脑梗死有18例、农药中毒有28例、一氧化氮中毒有12例、严重心律失常有13例、糖尿病有21例、低血糖有12例、肺性脑病有19例、热射病有17例。抢救成功的有132例,抢救成功率为88.00%,有18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病死率为12.00%。结论:导致患者昏迷的病因较多,所以急诊内科必须要第一时间通过家属来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或遗忘疾病史,及时对患者的病因做出诊断,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的风险。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脑出血 脑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超声技术在产科急诊中的应用与效果。首先,文章概述了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其在产科急诊中的潜在价值。接着,详细分析了超声技术在产前诊断、分娩过程监测以及产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并评价了其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超声技术显著提高了产科急诊的诊断准确率,优化了分娩过程的管理,并对产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医师培训不足等。为此,本文提出了超声技术的优化策略,包括技术创新、流程改进以及管理培训加强等方面。最后,总结了超声技术在产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超声技术 产科急诊 应用效果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急诊产科护理中处理妊娠高血压的有效策略。首先,分析了妊娠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急诊产科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处理策略的必要性。接着,深入研究了妊娠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基础,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急诊产科护理中妊娠高血压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长期管理与预防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处理策略的实践应用效果,并分享了实践经验。最后,总结了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提高急诊产科护理质量和水平,有效处理妊娠高血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急诊产科护理 处理策略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中实施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0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剩余40例纳进实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2组护理价值。结果 实验组接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实施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后实验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状况,缩短接诊、现场急救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急救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镇痛策略进行一定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我院100例急性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未用镇痛剂)、实验间苯三酚组(用间苯三酚镇痛)和实验哌替啶组(用哌替啶镇痛)。对比三组30min后疼痛缓解、不良反应及诊断正确率。结果30min后,实验组患者腹痛整体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镇痛剂可以应用于缓解疼痛,且效果显著,尤其是予以哌替啶,安全性较高,对最终诊断无显著影响,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腹症 间苯三酚 哌替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护理中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及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抽签法随机分2组,3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就诊效率、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检查、确诊、急诊停留、转运耗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救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护理中,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就诊效率,提高救治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患者 急诊护理 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就诊效率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抽选出本院胸痛中心于2021年份-2022年份,接收并救治的9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化分组流程,区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为46例。胸痛中心开展常规急诊救护模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开展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区别救护模式下,两组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指标展开计算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在急诊救护期间,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入院后30min疼痛缓解率、心率及血压达标率较对照组均占比更高,且该组患者术前主动脉夹层破裂率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救护,能全面缩短救护时间,提升救护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诊护理 胸痛中心 急诊绿色通道 救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将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8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就诊效率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就诊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救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救治效果和就诊效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痛中心 急诊绿色通道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在急诊护理中采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救治各环节用时和急诊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AD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中的创伤处理与外伤护理技术是保证患者安全和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急诊护理中的创伤处理与外伤护理技术的应用情况、效果评价以及面临的挑战。研究方法包括回顾性分析和实证研究设计。通过收集并分析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相关数据,我们对常见创伤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不同创伤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此外,我们还对已有研究对外伤护理技术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中,常见的创伤类型包括骨折、切割伤、撞击伤等。各种创伤处理技术如止血、清创、固定等在急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表明,这些外伤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然而,急诊护理中的创伤处理与外伤护理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时间限制、技术操作要求高、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创伤情况,如多发伤、创伤性颅脑损伤等,需要有专业团队和设备支持。

  • 标签: 急诊护理 创伤处理 外伤护理技术 创伤类型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急诊室是患者面临身体和心理危机的第一线,因此心理健康支持和干预在此环境中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探讨了急诊室中的心理健康支持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通过整合心理学和医学知识,我们强调了在急诊情境下实施的心理健康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和整体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及时的心理支持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还能提高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因此,急诊室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支持措施,以促进患者的综合治疗。

  • 标签: 急诊室 心理健康 支持 干预 患者康复
  • 作者: 叶泽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31
  • 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  53002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患儿和家长对输液的满意度。该文分析并总结了门急诊静脉滴注患儿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服务建议,比如加强护患沟通、调整护理人力等,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

  • 标签: 门诊医疗 医院,儿科 输注,静脉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开展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诊输液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急诊输液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诊输液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医院某一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研究手术方式及治愈率。其中,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为45例,占总比70.5%;选用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为13例,占总比20.5%;选择开腹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为3例,占总比4.5%;选择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为3例,占总比4.5%。结果:本次研究痊愈患者为62例,痊愈率达96.9%,住院时间为11~28d,平均治疗时间为(15.2±3.5)d;2例患者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存在并发症的为21例,占总比23.4%,其中切口感染为9例,占总比14.1%,肺部感染为4例,占总比6.2%,切口疝为2例,占总比3.1%。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急诊外科治疗上,依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案,术后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治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急诊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大脑是对缺血、低氧环境敏感的组织,其损害程度及预后随病程延长而加重。所以,持续优化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果,对于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与传统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比较,通过标准化护理方法,使各个科室和岗位的责任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急救整体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患者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是指年龄≥60岁,心脏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心排血量降低,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症状。目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预后和转归等方面。本文即研究急诊内科如何进行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HCH)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入组共44例HCH患者,出入组期限为2021.04~2023.12内,经双盲法对病例予以分组,分为22例/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急诊组应用急诊护理。比较并发症及疗效水平。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急诊组的并发症总比例更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急诊组的疗效水平总体更高(P<0.05)。结论:急诊护理对急性期HCH进行干预后,既能减少并发症,又能提升疗效,且具备优良借鉴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期 高血压脑出血 并发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