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9~68岁[(50.9±9.8)岁]。24例行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导航组),13例行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 d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Neo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分级及皮质穿透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8个月[(27.7±4.0)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189.8±35.4)min]显著短于徒手组[(221.5±48.6)min](P<0.05),术中出血量[300.0(250.0,537.5)ml]显著少于徒手组[500.0(425.0,625.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6枚,包括Neo分级0级83枚,1级2枚,2级1枚;徒手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4枚,包括Neo分级0级36枚,1级5枚,2级2枚,3级1枚(P<0.05)。导航组螺钉皮质穿透率为3%(3/86),徒手组为18%(8/44)(P<0.05)。结论对于寰枢椎骨折,在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时,应用O-arm导航辅助可以显著缩短或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率。

  • 标签: 枢椎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PhysioTouch)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治疗(1 h/次,1次/d,5 d/周),观察组患者采用PhysioTouch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治疗后2组患者均行低弹力绷带加压治疗、上肢功能训练及皮肤护理,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臂臂围测量法评估2组患者的上臂淋巴水肿程度和临床疗效,并采用上肢功能指数(UEFI)、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乳腺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BR23)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肩关节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上臂淋巴水肿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UEFI评分分别为(54.87±7.29)和(62.64±8.95)分,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8.32±2.29)和(19.06±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UE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对照组(89.13±9.62)分,观察组(96.23±11.09)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照组(78.13±9.15)分,观察组(79.03±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的EORTC QLQ-BR23评分(43.69±5.16)分,观察组(39.51±4.29)分]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对照组(56.29±5.23)分,观察组(57.72±5.6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hysioTouch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均可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水肿,PhysioTouch在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水肿 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 徒手淋巴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处理持续性枕横位难产无好方法治疗的现状,首次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来治疗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新方法。方法通过45例持续性枕横位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治疗难产的可行性进行观察分析,确定疗效的肯定性。结果45例持续性枕横位难产患者年龄在23-31岁,平均为27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均为初产妇。33例抬头先露部达到坐骨棘下2厘米。12例达到坐骨棘下1-1.5厘米,其中有29例为持续性左枕横位,16例为右枕横位,娩出新生儿重量在2800克至3900克。第二产程最短15分钟,最长1小时50分钟,手术历时最短5分钟,最长18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4-7分17例,7-10分28例,新生儿七天内死亡率为0。结论持续性枕横位是临床上最长见的头位性难产,给分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危险,在以前往往需要手术剖宫产手术治疗,不但延误时间,对产妇打击大,花费高,胎儿生命难以保命,采用此技术治疗后,打破了旧框框,达到尽快娩出宫内窘迫的胎儿,避免了胎儿面部损伤及减轻盆底组织损伤,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效果。

  • 标签: 枕横位 难产 徒手抬头旋转 产钳并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徒手平地步行训练在脑卒后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观察组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徒手平地步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与步行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测评量表(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而10m步行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徒手平地步行训练,可有效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步行的速度与耐力。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 cm3∶62.1 cm3,P<0.001及3.1 cm∶4.4 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组织插植后装疗法 宫颈肿瘤/传统A点二维后装疗法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闭合复位Inter TAN内固定术治疗治疗中予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置钉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者60例,均予Inter TAN内固定,随机分为徒手置钉对照组(n=30)与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穿刺次数小于对照组,术后尖顶距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闭合复位Inter TAN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对患者损伤小,操作精准且简单可靠。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徒手置入 闭合复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与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的64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n=34)和徒手组(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n=3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Park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部疼痛程度,测量C2,3椎体成角和C2椎体前移距离。末次随访时应用Moon分级评估疗效。结果导航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导航组置钉准确率(98.2%,54/55)显著优于徒手组(85.2%,4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总费用均高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组中3例患者发生椎动脉损伤。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和断棒。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mJOA评分、C2,3成角、C2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Moon分级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徒手置钉技术,术中即时三维导航技术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能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脊柱骨折 枢椎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神经导航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B组)。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术后3 d A级+B级置钉率、关节突关节侵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15.2±4.4)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00,135)ml,少于B组的160(120,200)ml(P<0.01)。A组住院时间为8(7,11)d,短于B组的12(10,16)d(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脊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VAS和ODI分别为3(2,4)分、21(18,23),低于B组的4(3,5)分、27(20,32)。(P<0.05或0.01),余各时相点两组间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 A组A级+B级置钉率为96.5%(191/198),高于B组的90.4%(206/228)(P<0.05)。A组关节突关节侵犯率为4.0%(8/198),低于B组的11.8%(27/228)(P<0.01)。结论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提高置钉准确性,降低侵犯关节突关节的风险。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内 机器人辅助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与徒手置入载距突螺钉在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97例(11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25例;年龄16~72岁[(41.7±12.7)岁]。均为新鲜骨折。49例(56足)置入载距突螺钉时采用自行研制的导向器辅助(A组),48例(54足)徒手置入载距突螺钉(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载距突螺钉置入精确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20.1±8.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5%(53/56),明显高于B组的69%(35/54)(P<0.05 )。A组术后并发症与B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45例(52足)、B组44例(49足)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8足,良11足,可3足,优良率为94%;B组优26足,良9足,可14足,优良率为71%(P<0.05)。结论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置入载距突螺钉治疗DIACF,与徒手置入相比,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精确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采取跟骨内侧载距突螺钉徒手置入与定位导向器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受试者为50例DIACF病例,以2022.01~2023.05为研究期限,经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取跟骨内侧载距突螺钉徒手置入治疗,治疗组在前组方案上联合定位导向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置入螺钉精确率及疗效结局。结果:治疗组病例的置入螺钉精确率及疗效优良率较常规组病例更高(P<0.05)。结论:DIACF采取跟骨内侧载距突螺钉徒手置入与定位导向器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可确保置入螺钉更加精确,也可快速恢复足部功能,可借鉴研究。

  • 标签: 移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载距突螺钉 徒手置入 定位导向器
  • 简介:《人有病、天知否》这本书真实再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无奈悲剧,透视了“左”倾思潮中知识分子从“言由心生”到“言不由衷”再到“外圆内方”,最终被逼走向绝路的状况。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是复杂的,知识分子试图在这些制度和话语的约束下完成精神突围,却未成功。

  • 标签: 《人有病、天知否》 知识分子 书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碎吸术与传统定位徒手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有手术指征但未达到开颅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46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碎吸术,52例采用传统定位徒手穿刺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性。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出血侧别、术前意识及手术时机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并发症少,立体定向组与传统定位组比较,其中局灶性脑梗死、肺感染、气切、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定位组(p0.05),术后12个月ADL的良好率立体定向组高于传统定位组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传统定位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可行性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徒手压迫法和/或凝血酶注射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出现PSA的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61.6±7.1)岁,年龄范围为41~69岁,所有患者行超声指导下徒手压迫治疗,3次无效者行瘤体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关闭瘤腔,未出现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超声无复发。其中行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者22例(1次压迫封闭瘤腔者15例,2次压迫封闭瘤腔者5例,3次压迫封闭瘤腔者2例),徒手压迫失败后行凝血酶注射者2例。结论患者发生PSA后,超声指导下徒手压迫和/或结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术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徒手压迫 凝血酶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 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 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 min、(4.2±1.3) 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胸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辅助体表定位法徒手锥颅穿刺引流治疗幕上深部脑出血的实用性,以及该术式置管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辅助体表定位法徒手锥颅穿刺引流治疗的52例幕上深部脑出血患者(徒手锥颅穿刺组)以及同期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的30例幕上深部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穿刺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移动CT检查效果及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相对偏离度(RE)的差异。结果徒手锥颅穿刺组患者均成功完成移动CT床旁扫描,图像均可满足指导体表定位的需求。徒手锥颅穿刺组、立体定向穿刺组患者中穿刺结果较满意即RE<1者比例分别为92.3%、90.0%,其中徒手锥颅穿刺组中1例进行了重复穿刺;徒手锥颅穿刺组与立体定向穿刺组患者术后RE(0.52±0.33 vs. 0.53±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肿位置、不同血肿量情况下,2组间RE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辅助体表定位法徒手锥颅穿刺引流治疗幕上深部脑出血的效果良好,其置管准确度与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方式相当。

  • 标签: 新型国产16层移动CT 体表定位法 徒手锥颅穿刺 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 幕上深部脑出血
  • 简介:推荐最新实用技术资讯,帮助读者朋友开阔视野,做读者朋友的热心助手。欲了解更多资讯,请登陆中国涂装行业门户网站——《中国涂装》网,最新应用技术、技巧、设计方案、配方转让等行业资讯尽在掌握中。

  • 标签: 技术动态 实用技术 《中国涂装》 涂装行业 门户网站 资讯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电早已进入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电气安全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阐述了电气安全措施及安全用电常识,使人们都能重视电气安全问题。

  • 标签: 电气 安全 技术 事故
  • 简介:江苏:首条自主设计世界级工程船下水;法国:新型消防员个人安全保护装置系统;天津:首次采用排油注氮新灭火装置;天津:排水配备国内最先进抢险设备;加拿大:CL-215和CL-415两栖消防飞机;美国:扑灭大型油罐火灾专用炮;德国:研制出TreviraCS新型阻燃无毒面料;乌鲁木齐:首辆消防火灾勘查车亮相;Preso研制成功一款新型消防泵流量计;美国:远水能救近火消防飞机。

  • 标签: 技术 安全保护装置 消防飞机 自主设计 灭火装置 油罐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