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刑事诉讼法》新增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这一制度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对于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被害人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法律规定了其适用条件和程序。但这一制度既不同于国外的刑事缺席判决制度,也不同于独立的民事没收制度,在适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 标签: 未经定罪没收 理论 立法 评介
  • 简介:<正>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经济案件在裁判后,有30%左右难以执行或不能执行。有些法院至今仍有十年前的生效判决没有执行。某直辖市截止1989年底,债权人有200亿元的经判决的债款难

  • 标签: 拒不执行判决 裁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 当事人 义务人 刑事责任
  • 简介: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对醉驾案件不能、不敢、不愿、不善出罪的现状,本文认为,应当从抽象危险犯的犯罪构成入手,分析醉驾案件的入罪标准,并通过对关键证据的审查,找到醉驾行为出罪的四种系统路径和方法。包括:构成要件符合性实质审查出罪、违法阻却事由出罪、责任阻却事由出罪、关键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出罪。醉驾案件出罪后,当下可权且按照"再次饮酒后驾车"的处罚标准,适用行政处罚。从长远看,建议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予以完善,以实现对醉驾行为刑罚与行政罚的有效衔接。

  • 标签: 醉驾 抽象危险犯 犯罪构成 出罪
  • 简介:造成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本罪追诉程序的启动上往往单纯依靠某一种追诉模式,未能将自诉程序和公诉程序的各自优点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实践中还应该考虑打通二者之间的适用壁垒,实现双向的合理转化,以便于有效打击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的,提高司法效率,保证程序公正。

  • 标签: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追诉程序 立法完善
  • 简介:量刑反制定罪论高举实质正义的大旗,强调量刑对定罪的反作用。然而认为该理论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批评比比皆是,目前学界主要存在滥用司法权、突破构成要件限制以及违反传统的罪刑关系这三个批评意见。抽象意义上的滥用司法权以及违反传统以罪定刑的观念无法形成有力的批评,但量刑反制定罪不能突破构成要件的限制,在此前提下的量刑对于定罪的反作用正是该理论的合理性所在,这种解释论意义上的量刑反制定罪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标签: 量刑反制定罪 罪刑法定原则 以罪定刑 以刑制罪
  • 简介: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人民法院具有执行内容的决定书可纳入本罪适用范围,认定该类裁定书的生效时间应当是人民法院开始执行裁定内容的时间

  • 标签: 判决裁定 拒不执行判决 罪适用范围
  • 简介:受贿罪的内涵和外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理解相当宽泛。这对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不应矫枉过正。对收到贿赂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退贿或者上缴有关廉政帐户的行为,不应以受贿罪论处。这样做,符合刑法条文的立法原意,有利于更准确地反映刑事政策的导向性,对于打击受贿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受贿罪 内涵外延 退贿行为 定罪处理
  • 简介:  一、如何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三个罪名,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 标签: 定罪量刑 性质组织 犯罪定罪
  • 简介:我国的刑事立法是否应当根据"亲亲相隐"思想将亲属排除在窝藏、包庇犯罪的主体范围之外,或者将亲属间的窝藏、包庇行为规定为法定的从宽处罚事由,理论上存在不同的争议。通过对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相关裁判文书的对比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对亲属间窝藏、包庇犯罪普遍持宽容态度。虽然107份亲属间窝藏、包庇犯罪的裁判文书的判决结果较为一致地体现了宽容态度,但其裁判理由却相对模糊,且存在着"出于亲情而为犯罪,故应当酌情从轻处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争议,同案异判现象严重。刑法对此规定的缺失易造成司法乱象,有必要通过法律解释明确对亲属间窝藏、包庇犯罪的从宽态度,辅之以程序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及公报案例等方面的指导,以期对审判实践中该类案件的处理提供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导思路。

  • 标签: 亲属 窝藏 包庇犯罪 亲亲相隐 刑事立法
  • 简介:【裁判要旨】共犯是与单独犯相对应的概念。共同犯罪不一定要有相同的犯罪故意.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在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之间,具有同样性质并且相互重合的情形也能成立共同犯罪。对于此类共同犯罪,因各被告人的犯罪故意不同。应当根据相应的犯罪构成确定具体的罪名,行为人应该只就自己实施的行为及其结果承担责任。在共同犯罪中.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应当根据各共犯的行为及其结果和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 标签: 共同犯罪 定罪量刑 犯罪构成要件 部分犯罪共同说 犯意 罪责刑相适应
  • 简介:刑法学界对于聚众斗殴转化犯的理论有所关注,但对于聚众斗殴转化犯的具体适用还未形成统一观点.以聚众斗殴转化犯定罪中的疑难问题为中心,搜集司法机关已经判处的103件案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比较和分析,揭示出各地法院对相同案情的处理存在着混乱之处.正确处理聚众斗殴转化犯定罪问题必须结合转化犯的实质构成要件,在审慎考察具体案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的法律适用,兼顾刑法惩罚功能与刑罚正当性的统一,以实现合理定罪与量刑之目的.

  • 标签: 聚众斗殴罪 转化犯 主体范围 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 简介:《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5条规定了“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要求各缔约国将该条所规定的“故意行为”规定为国内法上的“刑事犯罪”。然而,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无论是总则有关“犯罪集团”的规定,还是分则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都不能完全解决公约所要求的刑事定罪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刑法相关概念与公约相应规定的关系入手,立足公约立法精神,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改进、完善我国相应刑法规范的具体方案。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定罪 立法完善
  • 简介:摘要特殊身份犯作为一种犯罪类型,在我国刑法中,以单独犯罪为模式进行了规定,因此,单独犯状态的特殊身份犯的定罪量刑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即可。但当特殊身份犯与共同犯罪问题联系起来,对于无特殊身份者与有特殊身份者该如何定罪量刑,就显得比较棘手。因为在单独特殊身份犯罪的场合,由于特殊身份犯所侵害的犯罪客体一般主体没有侵害的可能性,没有此种特殊身份的人无法构成特殊身份犯罪,而当无特殊身份的人与有特殊身份的人共同实施身份犯罪时,应该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定罪量刑?有特殊身份者之身份这一特定要素对共同犯罪究竟会发生怎样的作用?作者在本文拟就此一问特作为研究题目作一探讨。

  • 标签: 特殊身份 共同犯罪 定罪 影响
  • 简介:在毒品犯罪量刑之中只以数量而不以其纯度作为定罪处刑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毒品犯罪的"严打"精神,但在实质上确有不公。从毒品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治理的长期性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来看,此等规定也稍显不足。毒品的纯度和数量均是重要的犯罪事实,毒品纯度应成为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毒品,确立毒品换算表,确立毒品种类、数量、纯度等与毒品犯罪量刑的关系,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第357条的规定进行修正,以维护刑罚的公正性。

  • 标签: 毒品犯罪 毒品纯度 定罪量刑
  • 简介:8月29日,涉嫌盗窃银行近5亿美元的两名前行长许超凡和许国俊及其亲属被美国法庭定罪。“二许案”是中美联手在美国境内缉拿中国贪官的一个典型。

  • 标签: 定罪 行长 平行 开支 美国 法庭
  • 简介:随着反腐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贪官、蛀虫落入法网。在诸多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而定罪的案件中,“来源不明的财产”数额越来越大,但无论数额多么惊人最多只能判5年有期徒刑的现象,引发了人们越来越深入的思考:

  • 标签: 反腐败工作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国家工作人员 量刑标准 中国
  • 简介: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关于殴打体质特异人死亡案件的罪名适用主要有故意伤害(致死)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无罪三种观点。在殴打体质特异人死亡案件中.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适用是有失偏颇的。在刑法分则具体规定的微观层面上。这一罪名的适用回避了重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刑法立法制度的宏观层面上看.这一罪名的适用有悖罪刑法定原则。在殴打体质特异人死亡案件中.被告人的加害行为不宜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而应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案情判决为故意伤害(致死)罪或无罪。

  • 标签: 体质特异人 故意伤害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罪刑法定
  • 简介:留学这个圈子的人,对白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陌生。40不足的他,已取得不俗的业绩。他的头上有着一系列光环:加中科教文基金会理事长、加拿大经贸理事会理事长、加

  • 标签: 成功白宁 白宁成功 白宁白宁
  • 简介:慢慢地你会发觉,在市场中重要的不是哪一种理论思想,而是你采取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方式

  • 标签: 力量之间 宁高力量
  • 简介: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婴》的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 标签: 聊斋志异 婴宁 理想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