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联合5-FU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组织块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7-DMAG组(腹腔注射17-DMAG25mg/kg)、5-氟尿嘧啶(5-FU)组(腹腔注射5-FU20mg/kg)、联合组(腹腔注射17-DMAG25mg/kg,5-FU20mg/kg,调整药物浓度到总量10ml/kg)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每周3次,4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17-DMAG组移植瘤体积为(286.24±20.83)mm^3,5-FU组移植瘤体积为(358.62±23.54)mm^3,联合组移植瘤体积为(216.82±21.65)mm^3,对照组移植瘤体积为(926.46±108.62)mm^3,前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移植瘤重量比较,联合组(0.55±0.03)g、17-DMAG组(1.13±0.12)g和5-FU组(1.29±0.1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1±0.17)g(均P〈0.05);联合组瘤重比其他两组单药实验组明显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17-DMAG与5-FU两组之间的瘤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MVD(20.36±1.38)、17-DMAG组MVD(21.43±1.24)比5-FU组(37.28±1.63)、对照组(37.68±1.54)均明显减少(P〈0.05);而联合组与17-DMAG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5-FU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组和17-DMAG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分别为(P〉0.05)(14.83±3.78)和(15.39±4.37),与5-FU组(25.76±7.12)和对照组(36.45±7.45)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和17-DMAG组之间以及5-FU组和对照组之间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DMAG可抑制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HSP90抑制剂 5-氟尿嘧啶
  • 简介:目的设计和合成系列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观察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白杨素(chrysin,5,7-二羟基黄酮,CbR)为先导化合物,先选择性地用二氟亚甲基取代ChR的7-羟基,合成化合物chR-1,再将一系列烷氧基取代chR-1的5-羟基,依次合成化合物ChR-2…chR-10。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10种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并分别进行波谱鉴定,其结构与设计相符;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ChR的IC50值为5.83μmoL,在ChR的C-7住引入二氟亚甲基合成的ChR-1的IC50值为3.98μmoL,表明其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进一步在ChR-1的C-5位引入烯丙氧基合成的ChR-10的IC50值为2.18μmoL,其IC50值为所有合成的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中最低,表明其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结论二氟亚甲基的C-7位取代获得白杨素衍生物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烯丙氧基的C-5住取代获得的7-二氟亚甲基-5-烯丙基白杨素具有更强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

  • 标签: 胃肿瘤 白杨素 白杨素衍生物 增殖抑制 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抗乙肝病毒(HBV)的体内效果和毒性。方法选取4~6周龄雄性C57BL/6 (H-2b)小鼠,通过尾静脉高压水注射法建立HBV体内复制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方式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模型组,仅注射HBV复制质粒;HDAC11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HBV复制质粒的同时分别给予2.5、5.0、10.0 μg/只小鼠剂量的HDAC11过表达质粒。于注射后第1、4、7、10、14天采集小鼠眼眶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析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组织中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水平。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药后第1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65.99±50.35)比(238.69±31.99) IU/ml,t=3.498,P<0.01],[(89.92±34.55)比(238.69±31.99) IU/ml,t=8.937,P<0.01],[(26.56±19.45)比(238.69±31.99) IU/ml,t=16.027,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sAg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164.86±67.99)比(242.78±20.42) IU/ml,t=3.104,P<0.01],[(70.78±44.76)比(242.78±20.42) IU/ml,t=9.889,P<0.01]。给药后第1天,HDAC11中、高剂量组的HBeA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4.43±1.62)比(12.05±5.90),t=3.523,P<0.01],[(1.91±1.11)比(12.05±5.90),t=4.778,P<0.01]。给药后第4天,HDAC11低、中、高剂量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64±2.60)×103比(3.11±1.63)×104 IU/ml,t=3.197,P<0.05],[(2.08±1.27)×103比(3.11±1.63)×104 IU/ml,t=3.541,P<0.05],[(3.41±2.30)×103比(3.11±1.63)×104 IU/ml,t=3.354,P<0.05]。肝组织中的HBcAg水平显著降低。给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动物体重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DAC11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HBV复制的效果,且毒性较低。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乙肝病毒 表观遗传学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珠单抗组、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雷珠单抗+ML385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氪激光诱导CNV模型。雷珠单抗组、ML385组和雷珠单抗+ML385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雷珠单抗、ML385、雷珠单抗+ML385,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脉络膜铺片法检测CNV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醌氧化还原酶(NQ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ML385组和雷珠单抗+ML385组CNV面积分别为(23.01±1.52)×103、(30.23±2.01)×103和(18.56±1.85)×103 μm2,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的(12.35±1.22)×103 μm2,雷珠单抗+ML385组CNV面积小于模型对照组和ML385组,ML385组CNV面积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雷珠单抗组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结构损害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轻;雷珠单抗+ML385组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结构损害程度较雷珠单抗组重,但较模型对照组轻;ML385组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结构损害较模型对照组严重。雷珠单抗组Nrf2、SOD和NQO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模型对照组、ML385组和雷珠单抗+ML385组,且雷珠单抗+ML385组Nrf2、SOD和NQO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和ML38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珠单抗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CNV生长,减轻RPE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Nrf2/ARE通路的激活有关。

  • 标签: 雷珠单抗 黄斑变性 视网膜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焦虑抑制作用。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经过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认知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及相关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缬沙坦组(DM+V组)。缬沙坦组每日灌胃给予缬沙坦(10mg/kg)共6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ERS相关蛋白P-IRE1α、P-JNK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IRE1α、JNK及MCP-1mRNA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BUN、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脏病理炎细胞浸润加重,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上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DM组相比,DM+V组肾脏病理炎症细胞浸润减轻,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下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下调。3组间JNK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激活,缬沙坦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中的IRE1/JNK/MCP-1通路,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炎症反应 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枸橼酸钠(Na3Cit)对高磷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KD)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MOVAS)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寻找既能抗凝又能改善CKD血管钙化(VC)的药物。方法在高磷及不同浓度Na3Cit条件下培养MOVAS 14 d,通过茜素红染色和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检测细胞钙沉积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细胞表型转化;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a3Cit能明显抑制高磷诱导的CKD MOVAS钙化,高浓度Na3Cit抑制效果更好。Na3Cit能够通过形成枸橼酸钙螯合物抑制钙磷的沉积从而抑制钙化。Na3Cit还能抑制高磷条件下ALP的活性及上调平滑肌细胞标示物SM22-α的表达,从而阻止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表型的分化,同时能减小高磷诱导的细胞凋亡来抑制钙化。结论Na3Cit能有效减少高磷诱导的MOVAS钙化。作为血液抗凝剂的Na3Cit有可能在临床中发挥抗VC的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高磷 枸橼酸钠
  • 简介:通过大量筛选从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No.1028),其代谢产物对重要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和23%。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对内生真菌N0.1028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黄豆饼粉比较适合其生长和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Na^+对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培养条件 真菌病害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受试物p-105对人结肠癌(HTC-8)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细胞核分裂指数试验方法。结果在MTT试验中不同浓度的受试物p-105对HTC-8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在核分裂指数试验中受试物p-105的对HTC-8的抑制作用随着p-105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静脉注射受试物p-105对人结肠癌(HTC-8)有抑制作用,在人结肠癌治疗中可以利用受试物p-105进行治疗。该研究获国合专项(2012DFA30530)资助。

  • 标签: 静脉注射 受试物p-105 人结肠癌(HTC-8) 抑制作用
  • 简介:前期试验获得1株对柑橘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放线菌ML27,为了解该菌株对其他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探索其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放线菌ML27对除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外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山茶花轮斑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0%以上;显微镜观察发现,受抑制的菌丝变粗、发生断裂、顶端膨大;孢子萌发试验发现,不同浓度的ML27发酵滤液对测定的4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其中ML27发酵滤液稀释10倍时对碧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试验结果可为生防菌株ML27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防放线菌 抑菌作用 发酵滤液 孢子萌发
  • 简介:目的探讨弓形虫Prugniaud实验感染增强宿主的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检测Prugniaud株单独感染或联合卡介苗(BCG)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用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每组9只,荷瘤后单独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或联合BCG.比较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B16组、BCG/B16组、TG/B16组、TG/BCG/B16组小鼠瘤重分别为3.237±0.552g、2.461±0.320g、1.521±0.263g、1.069±0.444g.各组肿瘤凋亡率分别为7.42±2.09%、9.27±2.10%、23.32±4.37%、43.88±6.33%;光镜下TG/B16组和TG/BCG/B16组小鼠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VEGF120/β-actin和VEGF120/β-actin低于其他组(TG/B16:0.167±0.011,0.190±0.015);TG/BCG/B16:0.140±0.015,0.171±0.011).结论弓形虫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抑制作用,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并且在BCG联合作用下效果得到增强.

  • 标签: 弓形虫 Prugniaud株 感染 黑色素瘤 卡介苗
  • 简介:[摘 要]:为了探究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本实验选取浓度为4、8、16、30和40 μmol/mL的红景天苷,依次为SAL-1、SAL-2、SAL-3、SAL-4和SAL-5组,设对照组(CG)不加药。体外培养卵巢癌细胞SKOV3,CCK-8法检测SKOV3细胞增值的抑制率,qRT-PCR法检测SKOV3细胞PTEN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红景天苷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高,红景天苷显著促进SKOV3细胞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值,显著促进SKOV3细胞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红景天苷可能是通过调节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其作用

  • 标签: []红景天苷 卵巢癌细胞 PTEN
  • 简介:目的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枸橼酸氢钾钠对三聚氰胺所致结石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每只给予2mM蒸馏水灌胃;模型组每只给予1.0g/(kg·d)三聚氰胺配成2ml液体灌胃;干预组每只给予1.0g/(kg·d)三聚氰胺及1.g/(k·d)枸橼酸氢钾钠配成2ml液体灌胃。给药时间为30d。在第30天收集三组大鼠24h尿液,测定尿pH值,采集血液行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B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30d后将大鼠肾脏做病理切片观察比较。结果(1)模型组24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干预组24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比对照组尿pH值低,而干预组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肾脏体积变大,而体重减轻,模型组肾体比较对照组及干预组肾体比均增高;(3)与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B2一微球蛋白均升高;(4)对照组病理切片未发现结晶颗粒,模型组可见大量结晶体,大部分集中在肾小管区,可见许多炎性细胞,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受损;干预组未发现结晶体,仅见少数肾小管轻度扩张以及上皮细胞肿胀。结论(1)三聚氰胺可以诱导大鼠出现结晶尿并损害肾功能;(2)枸橼酸氢钾钠可有效抑制wistar雄性大鼠泌尿系统结石晶体形成。改善三聚氰胺对大鼠肾功能的损害。

  • 标签: 三聚氰胺 枸橼酸氢钾钠 尿路结石 大鼠
  • 简介:摘要: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了柿树炭疽病菌Collel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5种市售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茵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在7种常用杀菌剂中,多茵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柿树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188、0.1380、0.1599和1.2972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l0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0%、88.56%、87.82%。

  • 标签: 柿树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田间药效
  • 简介:人参中的水提物根据其在乙醇中的溶解性被分级,其中乙醇不溶组份用于免疫调节活性的测试。结果,乙醇不溶组份(Fr.3)体外能够激增脾细胞,并产生活性化吞噬细胞。这些活化吞噬细胞既能杀死NK细胞的敏感肿瘤靶细胞,也能杀死NK细胞的钝化肿瘤靶细胞,而不受MHC限制。由于内生IL-2,脾细胞的活性被人参调节。为研究人参中Fr.3对同源肿瘤的作用,对出生后24h的N:GP(s)雄鼠单独给予0.5mgBP(苯并芘)皮下注射,在戒除BP后6星期,在饮用水中分别加入Fr.3;2mg/ml、1mg/ml或0.5mg/ml饲喂小鼠。BP处理后第9个星期,Fr.3处理组与只饲喂BP组(在饮用水中加入2mg/ml或1mg/ml的BP)相比,其肺肿瘤发生率被显著地抑制(P<0.05)。这些给果暗示,人参中乙醇不溶组份象免疫调节剂一样显示抗癌作用

  • 标签: 人参 五加科 免疫调节剂 活化吞噬细胞 同源肿瘤 抗肿瘤活性
  • 简介:人白血病细胞K562经3,6,9,12,24,36,48,60,72h不同时间磁场处理后,利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活性,台盼蓝拒染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9mT稳恒磁场处理0~72h后,从12h起磁场对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K562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MTT实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白血病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 研究初报 稳恒磁场 K562细胞 磁场处理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滴法,研究射干、苦参、肉桂、厚朴、丁香的丙酮提取物对一株柑橘采后致腐青霉的离体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mg/mL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该致腐青霉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以及产孢量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均达100%,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6mg/mL。

  • 标签: 中药 丙酮提取物 柑橘 青霉 抑制
  •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方法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纤维蛋白原,以酶联免疫方法测定Hep3B细胞上清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刺激Hep3B细胞分泌纤维蛋白原,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10~1000nmol*L-1)有抑制作用.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可抑制纤维蛋白原的产生.

  • 标签: 蛋白激酶C 纤维蛋白原 Ro 31-8220 白细胞介素-6 腹腔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