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翠云 孔振华 熊新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6
  • 机构: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烧伤整形科 山东济南 250031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成功救治一例股动脉金属异物并缝匠肌完全坏死1例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有效性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异物游走导致出血、栓塞等潜在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举措;应变性术中护理配合;精准性术后护理;全程支持性心理护理及人性化疼痛护理。

  • 标签: 血管内异物 围手术期护理 风险评估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入院患者均行CT、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病理结果提示为阳性(股骨头坏死)85例[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27例、25例、29例、4例]、阴性(非股骨头坏死)5例;CT检查阳性63例[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19例、20例、20例、2例]、阴性27例;MRI检查阳性81例[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26例、24例、26例、4例]、阴性9例。MRI诊断灵敏性、准确性均高于CT(P

  • 标签: CT MRI 股骨头坏死 放射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1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予以CT技术诊断(对照组)和DR技术诊断(观察组),与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期、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同,均为100.00%(P>0.05),早期诊断准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R技术在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早期诊断价值不如CT诊断,因此,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最佳诊断方式,为临床提供准确参考。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DR技术 CT技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已被确诊,对其分别采用CT与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对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较CT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价值更高,可以用于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内就诊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两种检查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一次,收集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核磁共振检查的确诊率更高,漏诊率更低,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对骨小梁结构模糊进行观察判断,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更清晰地对骨髓水肿进行观察判断。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两种检查方式在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髓水肿的诊断上有着较大差异。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9月,选取10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研究,均进行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统计诊断结果与影像特征。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疾病确诊率大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线样征、局部囊变、骨小梁模糊、骨髓水肿检出率均大于CT诊断(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可准确诊出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诊断 CT诊断 诊断结果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100例患者,以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CT检查,研究组行MRI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特征。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4%),误诊漏诊率(0%)低于对照组(16%),P<0.05。影像特征:①CT:形态规则、边界模糊、密度低、有致密硬化影、存在孤立小囊样改变区,等等;②MRI:形态规则,T1WI信号低,存在新月形坏死区,T2WI信号局限性升高,存在新月形高信号区及双线征,等等。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性比CT更高,临床可以根据影像特征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CT MRI 股骨头坏死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和核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50例,均在2022年9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股骨头坏死诊断,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25例参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2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后发现,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效果更为显著,检出率高于CT,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小儿股骨骨折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价值。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21年8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94例小儿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麻醉方案)、实验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切皮前、手术完成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切皮后1 min、切皮后1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股骨骨折手术采取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患者心率、血压影响较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 股骨骨折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筋膜枪震动排痰与手工排痰在治疗肺部感染患者氧分压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以筋膜枪对试验组患者背部进行振动排痰,给予对照组患者手工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分压(PaO2)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指脉氧饱和度(SPO2)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患者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普通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的指脉氧饱和度均明显大于普通组,上述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筋膜枪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振动排痰,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筋膜枪 振动排痰 手工排痰 肺部感染 氧分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持续负压封闭吸引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应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21年3月-2022年12月,选取某医院86例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应用VSD持续负压封闭吸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并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7.67%大于对照组81.40%,结果有显著差异(X²=4.872,P=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3%小于对照组16.28%,结果有显著差异(X²=4.221,P=0.001)。护理7d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0.78±2.76)分、抑郁评分(41.69±2.82)分低于对照组(47.92±2.97)分、(48.15±2,99)分,结果有显著差异(t=5.432、5.646,P=0.001、0.001)。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应用VSD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 VSD持续负压封闭吸引 护理有效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诺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的76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和对照组(38例,实施诺氟沙星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最佳的治疗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细菌性结膜炎 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检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血清PCT、hs-CRP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与其他类型脑膜炎早期鉴别诊断的指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6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人。根据移植术后是否出现口腔黏膜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与口腔黏膜炎发生相关的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例患者术后有 18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69.23%;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入院前抗生素服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化疗次数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年龄偏大、体重指数低,入院前服用抗生素的以及入院前化疗次数多的,患者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高危人群,需要尽早对口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从而降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多因素分析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二区收治的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家访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膜炎发生率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有20例患腹膜炎,1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为难治性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继续治疗。经调查,腹膜炎组的患者中,无菌操作意识缺乏、肠道感染、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营养不良的人群占比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P<0.05)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患腹膜炎的原因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透析模式、透析液类型、置管方式、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置管固定方式、置管护理方式、透析操作技术等等。

  • 标签: 居家腹膜透析 腹膜炎 相关因素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作者: 段国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9-07
  • 出处:《系统医学》 2023年第8期
  • 机构:【摘  要】目的:观察英普瑞温热模式对于膝盖积液与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膝盖积液与滑膜炎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英普瑞温热模式组、常规化干预模式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积液量、血沉水平、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英普瑞温热模式组患者的积液量、血沉水平均低于常规化干预模式组(P<0.05),HSS评分高于常规化干预模式组(P<0.05)。英普瑞温热模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常规化干预模式组84.00%(42/50)(χ =4.000,P<0.05)。结论:英普瑞温热模式对于膝盖积液与滑膜炎的临床效果较常规化干预模式好。
  • 作者: 凌啟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3-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35期
  • 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4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给予A组采用基础的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主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总疗效为(75.00%)明显低于B组的(93.75%)(P<0.05);治疗后,A组主症状各项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护理,做好效果比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60例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视力水平评分比较,观察组病例患者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护理,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整体效果较优。

  • 标签: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真菌性角膜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