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 84例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干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 护理干预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溶栓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参照组为22.50%(9/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有保障,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介绍YY/T0988.14-2016标准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阐述对标准中重要条款的理解和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试基本原则。以期加深相关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以便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本标准。

  • 标签: 外科植入物 多孔涂层 体视学 孔隙率
  • 简介:背景: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繁多,但效果均未得到肯定及统一,如何提升股骨头内骨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提高股骨头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支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采用预先提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联合带血运髂骨瓣转移及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条件的28例成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先抽取自体骨髓液,离心提取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2周后备用。采用带血运髂骨瓣转移、钽棒植入将骨瓣腾起恢复股骨头外形,并将预制的干细胞悬液注入植入髂骨瓣与股骨头软骨下间隙间。结果与结论:所有28例患者(36髋)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P〈0.05),而这2个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90%。说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钽棒植入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带血运骨瓣 多孔钽棒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0例行小梁切除术,病例组23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联合手术组术前视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眼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滤过泡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功能型滤过泡18眼,占90.00%,1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5.00%;1眼呈泡状滤过泡,占5.00%;病例组功能型滤过泡15眼,占65.21%,8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34.78%。并发症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1眼及病例组纤维渗出性虹膜炎3眼,经药物治疗均恢复;对照组眼底小片状出血3眼(15.00%);病例组5眼(21.73%),均未累计黄斑区。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但需提高术者技术及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体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0例125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62眼,对照组55例63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4d及术后第30d视力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2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为78.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较好,同时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术后视力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植入锥弓根螺钉的后路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名损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enis三柱分型都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采用C臂机定位下实施椎弓根穿刺,确认在穿刺针在椎弓根内合适位置。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测量Cobb角和实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45.2±11.4)min,术中出血量(80.1±14.3)mL。所有患者均接受18~32个月的随访。随访得知患者的各项功能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获得矫正。取出内固定复查X线Cobb角为4°±3.8°,椎体高度并未得到显著丢失。结论经皮穿刺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适合运用在无需减压或是不需要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治疗中。

  • 标签: 经皮 椎弓跟螺钉固定 微创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眼科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共计389例(400只眼),分为对照组189例(眼轴≤26mm),研究组(高度近视)200例(眼轴>26mm)。使用美国Sonomed公司高度近视程序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ODM-1000A眼科超声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超声乳化仪均为AMOSOVEREIGNPhavo4。评价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2周为测量时间点。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术后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结果(1)组内比较时,研究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术前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的差值与眼轴呈负相关(P<0.05r=-0.89)。(3)对照组65%屈光度误差<0.5D,研究组72%屈光度误差>1.5D,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与正常眼轴患者相比,造成长眼轴患者术后眼轴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使眼轴变长或术后屈光度偏近视,巩膜后葡萄肿会影响测量结果。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角膜屈光力 眼轴长度 术后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引导下实体脏器粒子植入治疗对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肿瘤体积大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患者28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并进行CT引导下实体脏器125I粒子植入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回顾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肿瘤体积大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病情进展2(7.14%)例,病情稳定2(7.14%)例,部分缓解20(71.43%)例,完全缓解4(14.29%)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患者治疗前肿瘤体积较大,经过粒子植入治疗后3月、6月其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均未见粒子迁移和肝脏、肾脏以及肺脏等实质性脏器放射性疾病,但出现术后疼痛总疼痛发生率为32.14%;2(7.14%)例患者在术后CT扫查中可见病灶周围有微小出血灶,1(3.57%)例患者出现咯血症状。结论恩度联合使用对脑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颅内压水平,缩小肿瘤直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粒子植入治疗 实质性脏器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对角膜曲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植入聚甲基丙烯酸和折叠式人工晶体的患者74例(对照组)和78例(治疗组),分析两组在术后第1d、7d和30d的角膜曲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角膜曲率变化情况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角膜曲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 角膜曲率
  • 简介:背景:精确的术前计划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目的:对基于三维数据的术前计划指导THA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例拟行THA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髋部CT薄层扫描。术前以Mimics17.0软件对所有髋部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髋部三维模型;利用Rhinoceros4.0软件生成180°半球型三维CAD髋臼杯模型,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模拟髋臼假体安放,预测臼杯大小、臼杯外展角、旋转中心位置,预测结果与术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三维软件进行术前计划,85%(17/20)的臼杯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一致,15%(3/20)相差一个型号。术前预测的臼杯外展角39.40°±4.18°、髋臼旋转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82.89±5.17)mm和垂直距离(47.38±6.95)mm,与术后实际外展角39.77°±4.76°、水平距离(82.14±5.80)mm和垂直距离(48.32±8.40)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三维数据的THA术前计划,能提高臼杯型号选择和植入位置的准确性。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计划 三维 髋臼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科确诊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0例30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观察并记录其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视力恢复良好,有6眼视力在0.1-0.5,占20.0%,24眼视力在0.6-0.8,占80.0%,矫正视力在1.0及其以上的有6眼,占20.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均无严重影响眼压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下肢关节置换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及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椎硬外联合麻醉方法。对比两组麻醉方式的效果,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比对照组更高,且麻醉效果起效快,药物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及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的麻醉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 下肢关节置换 罗哌卡因 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 优势 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LDL-C、HCY、hs-CRP以及NIHSS评分均低于补阳还五汤、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较好地降低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LDL-C、HCY、hs-C反应蛋白浓度,能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味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时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5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统计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眼压、眼房深度视力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并且眼房深度与视力等指标均得到明显的上升,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降低患者的眼压,并且提高患者眼房深度以及提高视力,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5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运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期眼压与术前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期段内的眼压均小于对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和,改善患者视力情况,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记录随访患者术后5个月视力的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总的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而且治疗效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