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模块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设置对冠心病(CHD)患者出院后自护技能、再次住院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CHD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模块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设置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再次住院率、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责任、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依次为(22.45±2.48)分、(44.31±3.30)分、(21.47±2.05)分、(31.58±3.06)分、(32.58±8.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02±2.62)分、(42.12±3.61)分、(16.89±0.96)分、(26.12±2.25)分、(112.23±5.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46、3.553、16.059、11.410、16.065,均P<0.05);观察组再次住院率[3.17%(2/63)]低于对照组[12.70%(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观察组SF-36中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依次为(62.12±8.32)分、(71.25±8.41)分、(61.12±8.46)分、(61.89±8.54)分、(59.36±8.56)分、(87.12±9.01)分、(66.14±7.01)分、(53.41±9.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8.87±9.54)分、(67.85±9.50)分、(57.26±9.87)分、(58.48±8.89)分、(55.89±7.84)分、(83.45±8.25)分、(63.21±8.85)分、(48.25±8.24)分,(t=2.037、2.126、2.356、2.195、2.372、2.384、2.059、3.332,均P<0.05)。结论模块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设置对提高CHD患者出院后的自护技能和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可显著降低再次住院率。

  • 标签: 冠心病 健康教育 自我护理 住院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迄今为止,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得到飞速提升,民众愈发注重生活质量与营养补充。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中,如何促进我们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特别是如何对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加强营养方向课程的改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召开确认了“本科专业全面发展”教育主题,我们医学生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可单单仅会诊治,还需从预防入手,增强自身的营养学方向学科意识。营养方向课程是我们医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先决条件,是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和终身恢复的重要保障。但是现当下我国部分医学本科专业对营养方向课程不够重视,部分院校甚至未开设营养课程,这样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我们医学生的专业学识,不能满足现如今生活中现代民众的医学需求。本文章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对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设置营养方向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医学课程开设提供一份力量。

  • 标签: 可行性 营养方向课程 必要性 预防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高等教育临床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某附属医院见习的医学生198名,根据是否选修临床医院感染学分为选修组(107名,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授课)、非选修组(91名),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医学生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结果选修组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得分为(85.3±1.6)分,高于未选修组的(58.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2,P<0.01)。开展案例式教学法前选修组学生主动学习占21.49%,开展案例式教学法后主动学习占47.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95,P<0.01)。结论医学生有必要开展系统的医院感染课程学习,以案例式教学法为基础的授课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标签: 临床医院感染学 医学生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6例低剂量胸部CT筛查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志愿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志愿者各34例,比较四组志愿者的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B、C、D四组志愿者的肺窗的IMR和iDose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最高,D组的有效剂量最低,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设置为17mAs、100kv,并采用自动曝光控制设置扫描和IMR重建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 标签: 多参数设置 胸部 CT扫描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依儿童年龄设置DR胸部管电压优化儿童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0至14岁儿童分成0-、1~、3-、7~、11。14岁五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成优化组与对照组进行DR摄影。优化组根据年龄设置不同千伏值进行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对照组采用常规千伏值进行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辐射剂量计量用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用可视化分级分析评分(VGAS)。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初纳入2450例受试儿童,排除因严重基础疾病而导致某些解剖特征不能显示者35例(1.43%)后,最终纳入2415例儿童胸部正位图像进行分析,其中优化组1202例,对照组1213例。结果显示:优化组DAP均值小于对照组(t=-4.967,P=0.008),而VGAS均值大于对照组(t=23.738,P=0.000)。结论依儿童年龄设置DR胸部管电压能降低儿童辐射剂量,同时改善图像质量。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 儿童胸部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目标设置的阶段性健康教育理论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入金华市中医医院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设置的阶段性健康教育理论干预,两组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评分、误吸率、疾病认知能力、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CNSAT评分为(15.13±1.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1±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1,P < 0.001);观察组疾病认知能力评分为(17.89±4.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5±3.89)分(t=5.11,P < 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5.0%)、满意度(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77.5%)(χ2=4.11、5.16,P=0.043、0.023);观察组干预后误吸率(2.5%)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166)。结论基于目标设置的阶段性健康教育理论干预可改善气管切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在康复训练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目标设置 阶段性健康教育理论 气管切开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健康教育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评估工具 误吸率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为优化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各校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相关课程87.2%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中医护理相关课程约占总学时比例的10.6%;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之比约18∶1。结论中医护理相关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护理的优势与特色,但其在课程开设形式、课程比重设置、中医护理技能实践学时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 标签: 教育 中医 护理 中医院校 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标准化语言设置在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病房对密切接触者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2个护理单元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标准化语言进行沟通访谈,对照组由护士独立组织语言访谈,2组密接者所需遵守的规范守则完全一致,第三天对2组密接者的管理依从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入住后第三天将2组密接者对于护理管理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密接者对于测体温、取消毒液、汇报健康状况、访谈配合、隔离观念等均达到100%,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管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标准化语言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隔离观察病房
  • 简介:对兰州市7所重点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教师专业来源及教师的培训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开课对象和开课节数等方面。同时,在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 标签: 学生 健康教育 师资 课程设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开展卫生手消毒取液方式的改善,旨在提高卫生手消毒依从性。方法 本课题将我院于2021年6月新启用手术室设置自动取液器使用者: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以沿用老手术室手动取液使用者: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 设置自动取液器卫生手消毒依从性比重高于对照组数值(P<0.05)。结论 定点设置自动取液器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依从性,规避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自动取液器 手术室 医护人员 卫生手消毒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目标设置理念下的综合护理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理、治疗依从性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目标设置理念下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治疗依从性及救治效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目标设置理念 综合护理 救治效率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合并ARDS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对患者气体交换、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监测患者腹腔、胸腔压力等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呼吸机参数设置对患者气体交换情况无明显相关。结论对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防范风险,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腹腔高压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
  • 简介: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外围是专业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卫生事业建设及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这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三者是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面向21世纪,我们必须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确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必须融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成果,同时必须谨慎对待中医学这一超稳态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部课题“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在东、中、西部地区选择了13所有代表性的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到招生就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等各个方面,调研对象有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医师与医务管理人员、高年级学生。其次,我们研究了50年来教学计划的调整情况及其存在的利弊,从中分析对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

  • 标签: 中医药教育 教学改革 政策法规 影响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压指导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对行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患者,按照PEEP设置方法分为食道压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0±13)岁]和PEEP-吸入气氧浓度(FiO2)表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8±10)岁]。2组患者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分别根据食道压、PEEP-FiO2表选定治疗0(即刻)、24、48、72 h的最佳PEEP,按照所得最佳PEEP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记录2组患者治疗24、48、72 h的呼气末跨肺压、肺顺应性、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变化。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食道压组患者治疗0、24、48、72 h最佳PEEP分别为(12.4±3.9)、(11.2±3.5)、(13.4±2.6)、(13.2±3.6)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的(8.2±2.5)、(7.4±2.2)、(8.3±2.3)、(8.5±2.5)cmH2O,t=4.702、4.743、7.849、5.623,P<0.01。食道压组患者治疗24、48、72 h呼气末跨肺压、肺顺应性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t=17.852、20.586、19.532,4.752、5.256、7.446,P<0.01),治疗48、72 h氧合指数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t=2.342、4.178,P<0.05或P<0.01)。食道压组患者治疗24、48、72 h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t=12.632、5.247、8.994,P<0.01),2组患者治疗24、48、72 h平均动脉压相近(P>0.05)。食道压组患者治疗24、48、72 h颅内压高于PEEP-FiO2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患者,可利用食道压法指导选定最佳PEEP,并根据最佳PEEP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能更有效改善肺顺应性、加速肺功能恢复,同时不影响平均动脉压及颅内压。

  • 标签: 颅脑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食道压 呼气末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心动图评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设置对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2月-2019.8月间收治的38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双腔起搏器手术治疗,通过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trioventriculardelay,AVD),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不同房室间期时左心功能表现。结果A组左室Tei指数(0.53±0.03)与E组指数(0.53±0.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0.51±0.02)与D组左室Tei指数(0.51±0.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左室Tei指数(0.47±0.02)均低于A、B、D、E、F组。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双腔起搏器患者,观察不同AVD状态下左室Tei指数结果,对设置最佳AVD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窦房结综合征 起搏器 房室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项目组前期研究的成果上,积极探索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受目标设置影响下的工作落实结果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以系统穷尽的方式收集吉林辽宁两省2000至2017年有关目标与工作落实情况的指标,利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对于突发应急工作落实情况的影响。结果吉林辽宁两省突发应急领域的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吉林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分别为46%与60%,辽宁为60%与53.3%,且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呈正相关。结论有公众需要为依据且定量可考的目标设置对于工作落实、推进、完善具有积极的正反馈作用,建立科学量化的突发应急目标设置评价体系是适宜可行的。

  • 标签: 目标设置 突发应急 工作落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不同流速与温度设置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2例轻中度CAP伴Ⅰ型呼吸衰竭接受HFN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低温低流速组(31 ℃、30 L/min)、低温高流速组(31 ℃、50 L/min)、高温低流速组(34 ℃、30 L/min)、高温高流速组(34 ℃、50 L/min),每组23例。采用两因素析因方差分析比较HFNC不同流速与温度设置对患者舒适度、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心率的影响。结果低流速组(30 L/min)患者的舒适度高于高流速组(50 L/min),低温组(31 ℃)患者的舒适度高于高温组(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流速组(50 L/min)患者的氧合指数高于低流速组(30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NC不同流速与温度对患者的舒适度、氧合指数、心率无交互作用(P>0.05),对呼吸频率有交互作用(P<0.01)。单独效应分析显示,低温高流速组(31 ℃、50 L/min)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高温高流速组(34℃、50 L/min)和低温低流速组(31 ℃、30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轻中度CAP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用HFNC时应从低温、低流速参数设置开始,在保证患者舒适度的情况下,综合流速与温度的整体效应,适当调高HFNC吸气流速,可增加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温度 流速 高流量湿化氧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Ⅰ型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