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64例卒中患者进行便秘的前瞻性调查,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及便秘是否发生的判别函数,并对资料进行回代检验.结果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60.93%(39/64),影响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发病1周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评分.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模型为h(t,X)=h0(t)exp(0.84X1+0.03X2);便秘发生判别函数为Y(1)=-27.67+4.84X1+0.30X2.结论卒中患者发病后10d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且生活能力状态较低的卒中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便秘.

  • 标签: 卒中 便秘 影响因素 函数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风险高,预后差。本文对目前常见的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介绍、分析、比较,包括风险分层模型、风险评分模型、列线图模型以及简单预测模型,旨在为医护人员选择与临床应用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髋部骨折 谵妄 风险预测
  • 简介:本次研究对哈尔滨市二次供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水箱的设计、管理,内壁涂料和水质情况等。并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监测方法,即二次供水水污染控制图进行预报的方法。

  • 标签: 二次供水 水污染
  • 简介:一项最新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和卒中后一周内死亡风险最高,而在发生心力衰竭、截肢和肾功能衰竭后1个月后的死亡风险最高,吸烟可使伴心肌梗死患者预期寿命减少2年。吸烟和肾功能低下是导致预期寿命减少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死亡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 寿命预测 心肌梗死患者 预期寿命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现就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血尿酸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孕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分娩的GDM孕妇29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HbAlc预测GDM孕妇并发HDCPN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6.1%为GDM并发HDCP的高危因素,OR=2.666(95%CI:1.141-6.23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bAlc预测GDM并发HD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7(95%CI:0.522~0.791,P〈0.05);预测GDM并发HDCP的截断值为6.1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70.7%。结论孕晚期HbAlc水平时GDM并发HDCP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简介:2016是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算法分析可穿戴设备数据等新兴技术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这一蓬勃发展的趋势在2017年来势将会更加凶猛。

  • 标签: 医疗技术 期待 预测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智慧放疗计划预测模型的精度与泛化鲁棒性,为模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前列腺癌和25例鼻咽癌临床放疗计划,运用Z、L、S模型预测前列腺癌中膀胱和直肠、鼻咽癌中左右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应用预测DVH与临床DVH曲线下面积的差别(|DVH预测-DVH临床|)评价预测误差,误差越小则预测精度越高。在单个危及器官(OAR)上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精度,并在不同OAR中计算各模型预测精度的标准差以评价和比较模型的泛化鲁棒性。结果对于膀胱和直肠,L模型的预测误差(0.114和0.163)显著大于Z和S模型(≤0.071,P<0.05);对于左腮腺,S模型的预测误差(0.033)与Z和L模型相近(≤0.025,P>0.05);对于右腮腺,S模型的预测误差(0.033)显著大于Z和L模型(≤0.028,P<0.05)。在不同OAR上,S模型的预测精度标准差比Z、L模型小(分别为0.016、0.018和0.060)。结论在前列腺癌膀胱和直肠的DVH预测中Z和S模型的精度较高,而在鼻咽癌左右腮腺中Z和L模型较高,在不同OAR上S模型的泛化鲁棒性相对较好。

  • 标签: 智慧计划设计 剂量预测模型 精度和泛化鲁棒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患有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在接受同一种治疗方案时,其获得的疗效也会存在不同,这就给医生留下了一个难题:他们怎样才能知道哪种治疗方法对该名病人最有效呢?如果医生选择了适合该名病人的疗法,那么他就可能重获健康,但如果选择错了,那么,他的健康将可能被彻底摧毁。现在,来自加拿大西方大学的科研人员将可能帮助医生解决这个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值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通常是根据尿白蛋白升高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DKD的临床特征为逐渐进展的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下降,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单一的筛查指标判断肾脏是否存在损伤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临床医生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方法来综合判断。同时应该增强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重视程度,规范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评估,加强DKD的早期预测与诊断。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肾脏损伤评估
  • 简介:化疗、内分泌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治疗或联合治疗通常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临床病理学指标是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但由于没有考虑肿瘤的个体基因学特征,这些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风险。基于多基因标志物的检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并指导治疗决策,70-基因标志检测系统MammaPrint已被证实可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治疗反应。本文就MammaPrint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MammaPrint 基因标志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超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预测子宫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自妊娠32~40周起连续进行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观察。结果300例孕妇的子宫下段在妊娠32周以后均已形成,52例经B超检查存在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经手术证实为瘢痕子宫破裂的18例,B超诊断其中16例诊断为先兆子宫破裂,1例诊断为子宫破裂,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44%。结论B超观察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方法可靠,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

  • 标签: 瘢痕子宫 B超检查 子宫破裂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妊娠疤痕子宫破裂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10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孕妇妊娠32~40周内的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瘢痕缺陷的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在妊娠32周的时候子宫下段的3层结构,子宫下段均已较好的形成,其中21例患者B超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子宫下段疤痕缺陷,经过手术确诊得到疤痕子宫破裂的患者有8例,完全性破裂1例,不完全性破裂7例,超声误诊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24%,误诊率4.76%。结论妊娠疤痕子宫破裂采用B超检查的方法十分可靠,预测准确,而且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

  • 标签: 妊娠疤痕子宫破裂 B超检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量季节性变动预测分析,为医院科学现代化管理,促进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季节变动预测结果每年的二、三、四季度是我院门诊就诊高峰期季度,其中峰值出现在7月份,第一个次峰值出现在8月份,第二个次峰值出现在5月份。低谷期出现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特别是1、2月份。结论医院门诊就诊季节性变动情况,“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制定科学措施,提供医院管理水平。

  • 标签: 门诊量 季节性变动 预测
  • 简介: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量表对CCU患者近期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对CCU的128例患者评分,分析APACHEⅡ分值及其单项参数对患者近期死亡的判断作用。结果:128例患者中,15例死亡,113例好转出院。存活组的APACHEⅡ分值为(10.91±6.63)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2.75±9.91)分(P〈0.01)。通过对APACHEⅡ量表急性生理学评分组成成分的分析,提示GCS评分、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pH值等六项指标与CCU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结论:APACHEⅡ评分量表能用于CCU患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APACHEⅡ评分量表 CCU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状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33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估非失语和失语患者抑郁情况。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评估,了解变量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结果失语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9.09%(18/44),非失语患者为41.50%(122/294)。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一般情况调查中的卒中家族史(OR=0.455)、Barthel指数(OR=0.969)、SSRS评分(OR=0.936)、MMSE评分(OR=0.910)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急性期较高,卒中家族史、Barthel指数、SSRS、MMSE是卒中后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测因素,对以上因素的早期评估,可以帮助尽快识别卒中后抑郁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及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