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胆囊切除术(LC)麻醉处理问题的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0例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其中3例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应用两种麻醉方法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等平稳,苏醒较快,基本能满足手术要求,但是造气腹后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效果更好。结论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腹腔胆囊切除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观察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手术治疗能有缩短肝胆外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肝胆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手术与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实施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腹腔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照组,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实施腹腔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大肠癌 腹腔镜手术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阴道组,每组患者均为47例。阴道组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而研究组给予腹腔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于阴道组,术中出血量高于阴道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阴道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还是腹腔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对患者的治疗能起到良好效果,但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视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

  • 标签: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 子宫肌瘤 效果分析
  • 简介:(1)脾切除:无损伤钳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Ligarsure分离胃结肠韧带、脾肾韧带及下半部分脾胃韧带。于小网膜囊内分离脾动脉后给予血管夹夹闭。游离脾脏周围韧带及胃短动静脉,用1枚腔下切割吻合器夹闭脾蒂,给予激发、切割后,脾脏完全离断。再经腋前穿刺孔放入自制标本袋,装入脾脏,左腋前线穿刺孔提出标本袋开口,将睥脏用有齿卵圆钳分次钳出。(2)胃前后入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超声刀及ligasure分离胃小弯前壁各分支血管,给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直达贲门部,再将胃向上挑起,用超声刀分离胃小弯后壁各分支血管,给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直达贲门部,以超声刀游离出胃冠状静脉后,予用血管夹夹闭后以Ligarsure切断,继续向上离断贲门及食道曲张血管,包括胃支、食管支、穿支及高位食管支,保留食管旁静脉,使食道下段双侧缘完全游离约8em。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选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结直肠癌的患者实施腹腔联合结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治疗的85例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腹腔联合结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腹腔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结直肠癌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腹腔联合结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结合输尿管治疗多发性肾结石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2015-2017年)多发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腹腔结合输尿管治疗的实验组(48例)以及接受皮肾微造瘘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对照组(48例)。对比两组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多发性肾结石患者各项实验指标计算,P<0.05。结论腹腔结合输尿管治疗多发性肾结石优势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实施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镜 多发性肾结石 手术情况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腹腔与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组与输尿管组各20例,腹腔组采取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组采取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尿管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高于输尿管组的85.0%(χ2=16.216,P〈0.05),腹腔组发热、输尿管黏膜损伤及狭窄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输尿管组的25.0%(χ2=7.792,P〈0.05)。结论腹腔与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但腹腔效果更好,清除病灶彻底,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腹腔镜 输尿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1例胆道结石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普通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患者腹腔联合胆道微创的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现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置入引流管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3%,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治疗方式有效提升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胆道镜微创 腹腔镜 胆道结石 普通的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胆道结石患者实施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胆道结石患者152例,选取时间为2013年6月23日至2017年6月22日,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胆道结石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医治,实验组实施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手术进行医治,对比2组胆道结石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组胆道结石患者手术时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胆道结石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长,肠胃功能恢复时长以及患者住院时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胆汁泄露、切口感染以及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率(39.47%),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联合胆道微创医治胆道结石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其表现在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微创 胆道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腹腔切除联合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切除联合内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2%。结论腹腔切除联合内治疗胃肠道肿瘤能够提升疗效,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辅助胆道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与腹腔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和LRCL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将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情况进行比较,记录其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12.9±2.8)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13.3±3.0)小时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9±4.2)毫升和(4.0±0.7)天,对照组分别是(51.0±5.8)毫升和(6.7±1.6)天。组间比较差异较大,且差异在统计学的范围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辅助胆道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内脏损伤小等优势,能最大限度的将胆囊功能保留下来。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腹腔+输尿管)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盏结石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相关指标令人满意,取石率为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双腹腔+输尿管)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盏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盏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与开腹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计50例,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成腹腔组和开腹组,每组25例患者。腹腔组患者采取腹腔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患者采取开腹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的排便频率与开腹组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排便紧迫感发生率、排便困难发生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与开腹组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相比,腹腔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且术后能够保留较好的肛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手术的6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37.6士0.5)d,明显短于对照组(52.3士1.2)d;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手术的宫外孕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宫外孕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4年 3月至 2016年 8月期间收治的 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腹腔微创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 95%,对照组为 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微创治疗胃肠间质瘤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宜广泛推广。

  • 标签: [ ] 腹腔镜微创治疗 胃肠间质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