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展开评估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自在2020.01-2021.1来院行呼吸机治疗的92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展开护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不同护理服务。将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常规组,将接受优质护理患者纳入实验组,观察并统计2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比常规组高,分别为95.7%、82.6%;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2%)低于常规组(15.2%),x2=4.0690、4.9286;实验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T=5.7177、4.7665(P<0.05)。结论:在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中,通过对其展开护理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够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护理评估 护理干预 并发症 住院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均实施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颅内压超过3.1kPa且持续时间≥2.5小时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颅压,并对症治疗,观察颅内压监测情况,分析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分为一组(颅内压<2.0kPa)、二组(颅内压2.0~2.9kPa)、三组(颅内压2.9~5.3kPa)及四组(颅内压>5.3kPa),各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2%、75.0%、52.9%、7.7%,经比较分析,四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者和预后差者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情况,对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此外,颅内压水平和患者预后存在紧密关系。

  • 标签: 无创颅内压监测 脑梗死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预防面罩所致面部压疮中的运用。方法将67例住院需要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给予压疮的循证护理,早期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实施干预措施。结果67例患者均按医嘱要求完成机械通气治疗,1例因面罩压迫发生面部压疮。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早期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机械通气面罩所致面部压疮。

  • 标签: 循证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 面部压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创通气系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机械通气支持,最早应用于慢性肺部疾患。由于其可避免因建立人工气道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近年来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无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介绍了相关领域最新的临床指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创通(BiPAP)呼吸机进行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呼吸机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性,并对两组结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有明显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正压通气对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O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及药物抢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lh、2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h、2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对照组(75.O%)。结论呼吸机正压通气可迅速改善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左心衰竭 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取呼吸机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进行研究,抽签分组,分为常规组(n=49)和综合组(n=49),对常规组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水平。结果干预后,综合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为(94.27±3.96)、(77.87±6.65)、(48.25±6.98)、(7.42±0.15),均要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呼吸机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创呼吸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O2、PaCO2、SpO2、HR、RR等指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使患者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疾病实践治疗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临床护理工作展开研究。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9月,我院接诊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全体病患受BiPAP型呼吸机创通气治疗。持续治疗3~9h,疗程为6~42d,另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结果经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后,72例病患治疗效果显著64例(89%),有效6例(8%),无效2例(3%),总有效率97%。此外,在治疗与护理的有效结合下,病患满意度高达100%。结论对接受呼吸机进行同期治疗的病患,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医患友好关系的发展,降低医疗纠纷,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创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助产护理技术对减轻产妇疼痛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10月,结束语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住院的产妇共88例,为了更好的了解助产护理技术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88例产妇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常规助产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将助产护理应用在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经过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几率和疼痛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助产护理应用在产妇分娩期间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会阴水肿的几率并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分娩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产妇 分娩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性护理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3-2014.10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98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约为91.84%(45/49)远远大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性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止血效果,护理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无创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呼吸机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呼吸机湿化效率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提高护理呼吸机湿化效率的进展,在具体方面阐述湿装置、湿化液的分类、加湿流体温度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提高呼吸机湿化效率的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作了一个总结。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湿化效能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婴幼儿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的抢救。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呼吸窘迫患儿69例,抢救中采用面罩正压通气。结果抢救患儿69例,除3例效果不佳改为气管插管外均获良好抢救效果。结论操作简单、安装容易、所需设备少、费用低、患儿耐受较好;既能迅速投入抢救,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又可避免气管插管有操作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婴幼儿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1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入院患者以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名)与观察组(6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呼吸机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FEV1值为73.17±10.02(%),FEV1/FVC值为65.38±9.2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与3.3%,但是,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采用呼吸机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本文选定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于平均组,一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支持实施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每组36例,分析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

  • 标签: 无创 重症 哮喘 正压通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