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患者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施活检病理、术后石蜡病理,对比符合率。结果:结果显示,术后石蜡的符合率显著高于活检病理,P<0.05。结论:对宫颈患者实施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可以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宫颈癌 活检病理 术后石蜡病理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研究组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对宫颈患者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因此,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引导 三维后装治疗 宫颈癌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研究组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对宫颈患者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因此,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引导 三维后装治疗 宫颈癌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HPV感染宫颈根治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把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全部进行宫颈根治术治疗,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主要看患者第一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长短。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第一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较好。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根治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很明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恢复。

  • 标签: 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癌根治术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手术应用于早期宫颈妇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临床就诊并检出确认为早期宫颈的病例共80例,随机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个病例40例。所有病理检查患者均进行了常规病理学检查,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宫颈病理学根治手术,观察组在给予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的生育功能状态及术后的预后。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成功受孕率平均值为35.00%,在受孕组病人中成功分娩的概率平均值为57.1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术后院内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更小( p

  • 标签: 微创手术 早期宫颈癌 受孕率 成功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施以肌内效贴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宫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肌内效贴护理。对比宫颈术后患者肢体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人数比对照组多,水肿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宫颈癌术后 下肢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调强放射疗法(IMRT)技术在宫颈患者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进而使得宫颈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IMRT可以对目标区域以及正常组织之间的具体剂量关系进行改善,并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纵观实际情况,仍然存在比较多的潜在问题。如何更好的促进IMRT的优化是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放疗 宫颈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对宫颈进行筛查时,对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查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本文分析抽取65例宫颈的患者,作为本次检测的对象,患者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对患者均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对比单一检测方式与联合检查的确诊率。结果:联合检查的确诊率为98.46%,高危型HPV检测的确诊率是87.69%,TCT检查的确诊率是84.61%,联合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方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进行宫颈筛查和确诊时,建议应用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检查,提升检查确诊率,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可靠支持。

  • 标签: 宫颈癌 TCT检查 高危型HPV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筛查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以及阴道镜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自愿来我院行宫颈筛查女性,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女性均需要接受HPV、TCT以及阴道镜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HPV、TCT以及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阳性率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在宫颈这一疾病的筛查当中,应用HPV、TCT以及阴道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可明确宫颈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HPV TCT 阴道镜 宫颈癌筛查 诊断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宫颈术后放疗患者,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录的10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遵医用药、健康饮食以及功能锻炼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宫颈癌 放疗 癌因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患者采用改良经腹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早期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国际妇产科学联盟分期均为ⅠA2~ⅠB1期,其中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24例(设为对照组),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改良经腹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18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妊娠结局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224±27)min,长于观察组的(162±19)min,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17±58)ml,多于观察组的(201±25)m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51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改良经腹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手术效率。

  • 标签: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 手术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前病变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前病变患者取样64例,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4月,随机数表分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n=33,研究组)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n=31,参照组),对比并发症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和1年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率3.03%、 随访1年复发率0.00%,比参照组19.35%、16.13%低,切口愈合时间(26.17±4.14)d,手术时间(14.66±3.30)min,术中失血(13.68±3.19)ml,术后住院时间(3.70±0.79)d,比参照组少,P<0.05。结论:宫颈前病变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的应用优势,安全性较高,可降低病情复发风险,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并发症观察 治疗方法 宫颈环形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前病变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宫颈前病变患者,分为常规组(29名)和观察组(30名)。常规组行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常规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DWI在宫颈诊断中的具体情况。方法:抽取我院于2019.11-2020.11月内接受的30例宫颈患者为观察组,30例宫颈健康检查人员为对照组,对所有检查人员采用DWI技术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检查人员检查后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宫颈患者进行DWI检查后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检查人员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诊断采用DWI技术具有较强的诊断效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科学依据,因此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宫颈癌 DWI技术 临床效果 科学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晚期宫颈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60例晚期宫颈患者,采取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DRS)进行详细疼痛评估,采用三阶梯阵痛方案进行疼痛控制,结果 本组60例宫颈患者经疼痛评估,完全缓解为50例占83.33%,部分缓解6例占10%,无效4例占6.67%。结论 对晚期宫颈患者进行动态疼痛评估,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强了镇痛药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减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情绪,临床值得广。

  • 标签: 宫颈癌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宫颈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中青年宫颈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对研究对象术后焦虑抑郁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中青年宫颈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200例中青年宫颈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抑郁总例数为47例(29.00%);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婚姻情况、家庭收入、疼痛程度、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程度、照顾者心理因素、医保情况均为影响中青年宫颈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疾病认知、社会支持度均为中青年宫颈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疼痛程度、疾病认知、社会支持度均为中青年宫颈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中青年宫颈癌 焦虑 抑郁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距离治疗两种临床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和基于CT影像的蒙特卡罗程序计算的剂量差异,探讨组织非均匀性对宫颈近距离治疗剂量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宫颈患者11例,分别采用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TG43号报告的纯水剂量计算方法(TG43-BT)、快速非均质剂量计算算法Acuros BV(BV-BT)和基于治疗CT影像的EGSnrc蒙特卡罗程序(MC-BT)计算各计划的剂量分布,分析比较3种算法的靶区剂量(D98、D90和D50)、剂量区体积(V3 Gy、V6 Gy、V9 Gy和V12 Gy)和危及器官(OARs)D2 cm3剂量差异。结果TG43-BT中HRCTV D90为6.274 Gy,比MC-BT高出了近5%,且TG43-BT对靶区体积剂量和各剂量区体积均存在过高评估;除靶区D50和高剂量区V12 Gy外,BV-BT和MC-BT对于靶区剂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V-BT和MC-BT在直肠、小肠和乙状结肠的D2 cm3评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C-BT膀胱D2 cm3为4.609 Gy,比TG43-BT、BV-BT明显偏高。结论TG43-BT未考虑组织非均匀性影响,普遍高估了靶区和多数OARs受量;BV-BT计算效率高,且在多数靶区和OARs评估参数上与MC-BT计算基本一致,但在近源位置和被充盈膀胱的剂量计算上存在不足,临床评估时仍需谨慎。

  • 标签: 组织非均匀性 192Ir源 近距离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剂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