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遵义市志办点校本"卷二十风俗·俗语"部分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研究所校注本进行对勘,指出点校本三个方面的失误,即一脱文、二标点、三异文,以便研究者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珍贵的语料.

  • 标签: 《遵义府志》 点校本 脱文 标点 异文 地方志
  • 简介:公元1世纪末,南匈奴入居塞内,北匈奴西迁之后,至公元六、七世纪,隋唐王朝相继建立之间,在这400余年的时间内,北方草原地带呈现出大迁移、大融合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乌兰布盟地处北方草原地带的中部,自匈奴民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兴起于东北大兴安岭的鲜卑族经过大迁徙之后,入主乌兰布草原,先后400年末有中断,成为这一地区乃至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体民族.至东汉晚期鲜卑檀石槐大联盟强盛时期的控制疆域"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纲罗山川水泽盐地"①.其势力空前强大.并以此做为他们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南下中原,最终建立统治中国半壁江山的北魏王朝.

  • 标签: 乌兰察布盟鲜卑 乌盟地区 兼谈
  • 简介:乌兰布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16件清代蒙古文字银质乘驿牌。这些乘驿牌根据区域、爵位、官职的不同可以分为6大类。1.与盟长贝子有关。乌兰布盟盟长贝子使者全境乘驿牌2件。2.与副盟长贝子有关。乌兰布盟副盟长贝子使者乘驿牌,Ia、Ib两式共5件。3.与副盟长乌喇特中旗扎萨克有关。

  • 标签: 乌兰察布 清代 蒙古文字 乘驿牌
  • 简介:2015年10月30日,卓资县梨花镇围堡村村民耕作时发现一座墓葬,村民及时上报了相关单位,最终乌兰布市博物馆组成调查小组,到卓资县梨花镇刘光窑行政村嗣堡自然村实地调查,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通知进行抢救性发掘。

  • 标签: 乌兰察布市 围堡村 元贞元年 砖室壁画墓
  • 简介:1615年,金尼阁(1577-1628)以拉丁文出版了利玛窦的一种意大利文著作,名为《基督教借助耶稣会远征中国记》。此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很快就被翻译成除英语之外的主要欧洲语言。之所以没有英译本,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是一个坚决反耶稣会的新教国家。但是,在1625年,萨缪尔·浦思(1575-1626)最终还是出版了《基督教远征记》(下称《远征记》)的英文改写本,收入他的多卷本旅行记《哈克鲁特遗稿,浦思朝圣记:包括英国或他国航海及陆地旅行的世界史》中。浦思在他的著作中收录耶稣会士的作品,或许可以反映当时英国对于有关中国的信息有多么需求。在本文中,我考察了浦思为英国读者对利氏《远征记》中的描述所做的改写,并分析他是以何种方式利用《远征记》作为主要来源、介绍中国及其文化的。理解一个17世纪的英国读者对于利氏描述的反应,并非易事,但是透过对浦思译本的研究,我们至少能洞悉一个坚定的英国新教徒是如何阅读原来的拉丁文版本的。浦思几乎保留了原文献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旁注,但他的方法是翻译一部分段落,而概述其他部分。我将特别关注浦思如何选择、翻译和编辑《远征记》中有关中国地理和幅员、中国人的学问和学术系统以及修行的宗教等材料。这些材料被收录在浦思《朝圣记》的第一、二、五篇中。

  • 标签: 利玛窦 《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萨缪尔·浦察思 17世纪 英语翻译
  • 简介:本文在簿书解释的框架内对吴简中所见的签署、省校和勾画符号进行释例。调布入受蓟上的签名“祁”应为临湘侯国丞祁的亲署,而库入受莉上的“丞弁关”为佐吏的代签。无论是亲署“祁”,还是代签“丞弁关”,皆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户品出钱筒上(临湘)侯相之下的校记“尤”,是临湘侯相“管君”或属吏检校户品出钱简後的批字,表示“已核”(已经检核)。襍钱领出用余见簿中常见的“朱笔涂痕”(朱笔长线条)为核对账目流转的勾画符号,与校记“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亦表示“符合、正确”。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签署 省校 勾画符号
  • 简介:官营茶马贸易职官,作为宋代官营荼马贸易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宋代茶马贸易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更替与变革勾勒出宋代茶马贸易的兴衰或变迁,主持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始建于宋代,其建置并非一开始经营茶马贸易就有,而是经历了初创时的摸索与完善,本文仅就作为茶马总机构的都大提茶马司的沿革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宋代 官营 茶马职官 都大提举茶马司 沿革
  • 简介:《六书略》为宋郑樵《通志二十略》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重要著作。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点校者王树民先生是古籍整理的行家,为点校该书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计从一九八三年初选底本到现在,已有十年之久'(1)。他以乾隆十四年(1749)汪氏飞鸿堂本为底本,'并参校了

  • 标签: 中华书局点校 举正 六书略
  • 简介:顾炎武的《日知录》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体学术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书籍。本文以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整理出版的《日知录集释》点校本中《姓》、《氏族》二篇为例,就其标点、刊印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 标签: 标点本 点校本 《日知录》 日知录集释 校点本 《水经注》
  • 简介:正呼和乌素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市右前旗呼和乌素乡泉脑村东的一处山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土贵乌拉镇10公里。该墓地南靠山梁,北临呼和乌素河,地势南高北低。199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11座,该墓地头向多为北向,墓葬均为单人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墓葬内随葬品极少,一般置于头前或头龛之内,多

  • 标签: 骨胶原 稳定同位素比 汉代 饮食结构 人骨 西汉中期
  • 简介:从利用考古学整理信息和简牍遗存信息整理出的“私学簿”来看,孙吴要求郡县选举遗脱为私学。临湘侯国功曹等根据政令要求,通知官吏按秩级选举私学,并制作“状”。功曹等依据“状”,制作私学名籍。相关责任官吏对所私学的遗脱或正户民身份进行审查和期会。最後将符合规定的私学遣送诣宫。孙吴“私学”反映了皇权与将权围绕占募进行的博弈。孙权试图通过此举追夺将吏、官属的部曲、私客,削弱其势力,然而,其成效十分有限,推举出来的私学多为临湘侯国的依附人口。私学是为国家所承认的,在服役的同时,跟随私人学习知识技能,将来可能被选任为吏的人。私学本身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吏”,而是正户民、遗脱成为正式吏过程中的过渡身份。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举私学簿 簿书整理 占募
  • 简介:2008年7月,中国航海日纪念大会将在太仓举办,为此,太仓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多次现场办公会,早作准备,精心组织,全市之力办好此次国家级的纪念活动。

  • 标签: 太仓港 航海 中国 繁荣 纪念大会 现场办公
  • 简介:"卡伦弁兵的巡逻"、"巡查卡伦"、"边"是清朝政府在其边防中所采取的内容、形式互不相同的巡视制度,但由于其名称比较相似,容易引起混淆.本文根据等文献记载,分别解释上述三种巡视制度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本质性区别及其内在联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 标签: 清朝 卡兵巡查 巡查卡伦 察边 边防巡视制度
  • 简介:1854年,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出版了《中华帝国纪行》一书,该书对19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产生过重要影响。其英文版问世后,获得了英国舆论的好评。然而,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却对之提出严厉批评,并在次年发表了自己的中国研究著作。有研究者曾将其作为19世纪"表述中国之争"的例证。本文通过对《纪行》、当时英国期刊上的书评以及密迪乐的评论等文本的解读,分析二者的矛盾焦点及矛盾产生的历史语境。

  • 标签: 古伯察 《中华帝国纪行》 密迪乐 西方的中国形象 民族性
  • 简介:花儿是流传在西北五省(区)的经典民歌,流淌在西北各族人民心里,由汉、藏、土、回、东乡、保安、裕固、撒拉等九个民族共同传唱,是人类罕见的文化现象。青海是花儿的主要传唱地区,青海花儿历史悠久,曲令众多,歌手辈出。

  • 标签:
  • 简介:元和三年制,牛僧孺因反对削藩被选为对策第一,是“放弃河北”的集体意识与反对削藩势力对主战派的抗争;因此引起主战的宪宗以及李吉甫、吐突承璀等人不满。《旧唐书》此案相关记载中,宪宗态度比较暧昧;《通监》则对宪宗形象进行维护,将一切都转嫁到李吉甫身上;《旧唐书》、《通监》遗漏、改写了一些重要细节;《新唐书》则明确书写了宪宗的不满,代表了修史者的看法,是较为合理的。《唐会要》、《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记载,较为真实地还原了事件的经过。

  • 标签: 元和三年制举案 宪宗 反对削藩 事件过程
  • 简介:本文探讨了刊登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上的《美国学界蒙元史研究模式及文献隅》一文的若干纰漏。海内外史学界研究蒙元史的切入角度有三:中国史角度,蒙古史与蒙古帝国史角度,中西交通史角度。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在蒙元史文献的翻译和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成果。中国学者李思纯、韩儒林、陈得芝、李治安和王晓欣等人都阐述了蒙元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蒙元史 成果 方法
  • 简介:中国大陆现存一书的善本共有二十一个,但仅著录了十一个,而且对此十一个版本的著录颇多舛漏.本文先对这些舛漏予以订补,然后补充了漏载的十个版本,并修正了相关图书馆对此十个版本内容的记载失误.

  • 标签: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吴越备史 版本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