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末一古新世、始新世一中新世及中新世末一现今等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晚侏罗世以来的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作用不利。

  • 标签: 后期改造 砂岩型铀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地层是长庆油田的重点产气层段之一。通过对盆地西北部盒8段岩心、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测井等数据的分析,对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盒8段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次生孔隙和晶间孔,孔隙度和渗透率高值区都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并且两个高值区域十分接近,是下一步勘探和开发的有利区域。

  • 标签: 储层 物性特征 成岩作用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通过对地震、电法及航磁资料的研究,提出合肥盆地防虎山地表露头为一个飞来峰构造:通过对防虎山地区诸多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结合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防虎山飞来峰形成于燕山运动"古城幕"(K2x/K2z),并用早期拱张剥蚀、中期逆冲推覆,晚期拉张正断"三步曲"来解释坊虎山飞来峰的成囚,据此建立了飞虎山飞来峰的成因演化模式,再现了防虎山飞来峰的演化过程.

  • 标签: 防虎山飞来峰 地球物理特征 成因动力学 合肥盆地 拱张剥蚀 逆冲推覆
  • 简介: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自早二叠世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演化阶段.该凸起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具有“多源供烃、网毯式输导、多期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多套含油层系、多种油藏类型、多种含油品位”的“三多”油气聚集特点,岩性类、地层类圈闭是凸起的主要勘探目标.该凸起东南部倾没端和西北部山前带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方向
  • 简介:合理产量是气田开发的重要参数,也是产水气井配产的重要依据。裂缝发育的岩溶型有水气藏是已开发气藏中最复杂的类型之一,在气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降低,边、底水快速侵入,准确计算气井合理产量尤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结合Fevang气水两相拟压力表达式,推导产气、产水方程;并结合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产水气井地层压力预测模型,通过拟合产气量和产水量数据,求取气井地层压力。进而基于产水气井一点法产能预测、气液两相管流压降及气井临界携液理论,应用节点系统分析,建立产水气井合理产量计算新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1)产水气井地层压力预测模型计算的地层压力与实测地层压力一致;(2)产水气井合理产量计算新方法指导气井生产,可有效控制气井水侵速度,减少井筒积液,保持气井平稳生产。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产水气井 临界流量 节点分析 合理产量
  • 简介:论述了设计、开发基于GIS的中国西北盆地铀矿信息查询系统中软、硬件的组成和铀矿信息的分类及集成方法,并对查询系统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 标签: 信息查询系统 中国西北 GIS 铀矿 盆地 应用
  • 简介: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0℃、≥5℃、≥10℃界限温度资料,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积温及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均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积温和初终间日数增加的趋势,地区和年代际不同各界限温度变化不一致。

  • 标签: 界限温度 积温 气候变化
  • 简介:据认为,地球上的大部分石油储量因细菌活动而发生的原油的生物降解,曾大大地降低了储集层中石油的质量。为了经济而又卓有成效地勘探石油起见,因此,弄清导致石油降解在地层中的过程和条件,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目前的研究推测表明,细菌活动很可能都是在高达150℃的温度发生的,但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则是在地质年代表上有效的石油生物降解一般都是在温度低于80℃的储集层中发生的。

  • 标签: 生物降解 盆地 隆起 灭菌 深埋 细菌活动
  • 简介:据认为,地球上的大部分石油储量因细菌活动而发生的原油的生物降解,曾大大地降低了储集层中石油的质量。为了经济而又卓有成效地勘探石油起见,因此,弄清导致石油降解在地层中的过程和条件,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目前的研究推测表明,细菌活动很可能都是在高达150℃的温度发生的,但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则是在地质年代表上有效的石油生物降解一般都是在温度低于80℃的储集层中发生的。

  • 标签: 石油储量 生物降解 盆地 隆起 灭菌 深埋
  • 简介:长期以来对寒武系烃源岩的研究表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碳质泥页岩是一套有效烃源岩。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能力强,但成熟度高。震旦系的天然气主要来自寒武系,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烃中心地区位于乐山-威远-自贡-资阳地区,且沉积厚度大。在桐湾-印支期以古岩溶孔洞型储层发育好,燕山-喜山期以裂缝-孔洞型储层发育。古岩溶最发育地区主要发育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川西南地区和川中地区以及下斜坡的大足-永川地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带是震旦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和聚集带,油气藏表现出具有早期成藏和晚期成藏两大特征,早期成藏的油气藏以资阳震旦系气藏为代表,晚期油气藏以威远震旦系气藏为代表。油气藏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六大阶段的演过过程。研究已表明,乐山-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带震旦系仍然是当前寻找大中型气田勘探目标的最有利勘探前景区。

  • 标签: 四川盆地 震旦系 油气成藏 特征 规律 古构造
  • 简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的油气勘探,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研究区中生界延长组具备一定的烃源条件,但总体来说较邻区西峰油田差;辨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是最主要的储集层,所形成的厚层砂体对油气运移有利但对成藏不利;该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一岩性油气藏。烃源岩质量、分布范围、有利沉积相带和微构造控制不同类型的油藏分布。根据目前的勘探现状、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指出应围绕圈闭发育地区进行勘探。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油气成藏
  • 简介:根据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地层层序及其构造轮廓特征,讨论了盆地坳陷区内煤建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含煤区与塔里木占陆块的构造形态之间的关系,含煤区的古构造条件,古地理环境的关系,指明了进一步工作方向。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坳陷区 含煤区 含煤建造 古地理环境 古构造条件
  • 简介:在1999年春天,BurlingtonResources公司开始对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层段的压裂增产措施进行研究,目的是确定液态CO2加砂压裂(干压)作业在Lewis页岩中的可行性,并比较液态CO2加砂压裂与用水基系统压裂油井产量的变化。通过产量对比和试井资料定量评价干式压裂技术的压裂效果。Lewis页岩分布于整个圣胡安盆地,是深度大约为4000ft的Mesaverde组中的一部分。在1999年压裂处理的井中,有26口井采用了液态CO2加砂压裂技术,这是一种无水增产措施。其余的井(46口)则用氮气泡沫水基液体进行压裂。先前对Lewis页岩层段的研究工作认为当凝胶液进入低渗透且具有天然裂缝的地层中时,能引起渗透率的降低。通过采用干式压裂方法采用无水基液对Lewis页岩层段进行压裂和支摔可以消除或减少对天然或人工裂缝的渗透率的伤害。

  • 标签: 液态二氧化碳 加砂压裂 圣胡安盆地 渗透率 页岩 增产措施
  • 简介: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真实地记录了地层形成的成岩温度及其盆地热演化的信息,可以作为沉积盆地的热史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了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以下简称伊/蒙间层或I/S间层)、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化学成分三种常用的粘土矿物地温计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我国沉积盆地热演化研究中粘土矿物地温计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应用推广工作提出了若干参考建议。

  • 标签: 伊/蒙间层 伊利石结晶度 绿泥石化学成分 地温计 热演化
  • 简介:南希利丘亚(YuzhnoKhilchuyu)油田位于蒂曼-伯朝拉盆地,发育了四套叠加的下二叠-上二叠统茛岩和砂岩储层。这些储层的水下深度为2150~1704m。主要储层为下二叠统(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灰岩,1985年由俄罗斯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可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5.84×10^8桶(2.14×10^8t)。此外,上覆带气顶的下二:叠统孔古阶砂岩小型油藏含有少量石油,石油地质储量为1600×10^4桶(2.2×10^6t)。上覆的上二叠统砂岩中还含有少量游离气,其天然气地质储量总计为7.63×10^8m^3、(270×10^8ft^3)。从现有资料看,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油藏中部的产能较高,而翼部产能较低。该油田的开发需注水保持油藏压力。

  • 标签: 伯朝拉 俄罗斯 油田 盆地 石油地质储量 砂岩储层
  • 简介:运用常规偏光显微镜、电镜扫描、阴极发光、常规物性、粒度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镇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岩主要以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蚀孔、胶结物溶蚀孔、微孔隙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储集特征;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砂岩储层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溶蚀作用和裂缝则有效的改善了储层的孔隙结构;长81储层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部分以进入晚成岩B期。图6表3参13

  • 标签: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镇北地区
  • 简介:查汗通古凹陷为库米什盆地北西端一个山间小凹陷,位于富铀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之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赋存有厚度巨大的超低品位砂岩型铀矿化。从铀源、含矿建造、构造演化、氧化带、铀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该区铀源丰富。西山窑组属一套冲积扇体系的含碳碎屑岩建造,砂体发育,含矿层为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构造演化上存在中侏罗世、渐新世两次沉降接受沉积过程,及晚侏罗-始新世、中新-全新世两次抬升剥蚀过程。西山窑组第一、第五岩性段发育面状潜水氧化带,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局部发育氧化带’铀矿化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多为砂岩型,少量泥岩型。成矿后压实与构造挤压作用使砂体胶结致密,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地浸开采铀。

  • 标签: 库米什 查汗通古 凹陷 铀成矿特征 西山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