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科门诊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98例(422颗牙),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A组(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牙胶尖)75例患者108颗牙,B组(AHPlus糊剂+牙胶尖)75例患者105颗牙,C组(Vitapex糊剂+牙胶尖)74例患者105颗牙,D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OE)糊剂+牙胶尖]74例患者104颗牙。对4组术后7d、6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8例患者根管充填7d后复查,A、C组术后反应轻,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后反应最重,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管充填6个月、1年后复查的结果没有差异(P〉0.05),A组有效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效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牙胶尖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既诱导了根尖周阴影区的骨质增生修复,又能使根尖孔形成完善的封闭,达到治愈根尖周炎、防止继发感染或复发的目的。

  • 标签: AH Plus糊剂 VITAPEX糊剂 慢性根尖周炎
  • 简介:目的评价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27例,植入种植体216颗.其中,上颌窦外提升术、内提升术及常规种植术的种植体数分别为40、61、115颗.于种植术后随访6~60个月,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间种植体累计存留率、骨结合状况和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在随访期内,各组间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及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年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种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平均每年小于0.2mm.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术与常规种植术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相关手术技巧的掌握.

  • 标签: 种植义齿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mandibularthirdmolar,IMTM)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根尖片或曲面平展片检查显示下颌管(MC)与IMTM根尖相邻或相重叠的病例55例(60颗牙),行CBCT检查,根据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判断IMTM周围组织情况,采用涡轮钻分牙拔除IMTM。结果55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结论CBCT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成像更清晰,定位更准确,尤其有利于颊舌向位置关系的显示。对于中低位的IMTM应行CBCT检查以避免拔牙过程中损伤相邻组织结构。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
  • 简介: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探讨三维重建影像与大体解剖结构的一致性。以证实该方法的准确性:分析该方法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小型猪颞下颌关节进行磁共振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小型猪进行解剖,观察其大体形态,将两者进行比较,对1名无症状志愿者及1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小型猪磁共振三维重建影像与大体解剖形态基本一致,2名受检者的三维影像均可清晰再现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形态及相对位置关系。结论: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能准确反映颞下颌关节解剖形态,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解剖学
  • 简介:在口腔修复临床上,一般用牙线能否通过来评价冠修复体与邻牙的邻接关系.我们应用家庭洁齿牙线,对冠的邻接面试合并清除粘固后的邻面粘固剂悬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牙线 冠邻接面试合 粘固剂清除
  • 简介:桡侧游离前臂骨皮瓣(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骨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侧游离前臂骨皮瓣在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包括上颌骨复合体(15例),上颌骨-眶骨复合体(4例),上颌骨-鼻骨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目的:研制实验用活体杂种犬的头颅侧位X线测量片定位设备与投照技术。方法:活体杂种犬麻醉后俯卧于摄影台,使用德国西门子产(ORTHOPANTOMOGRAPHR10)X线头颅测量定位系统,将自制的犬头颅定位器与之连接,一端固定在x线定位耳塞上,另一端固定在犬头颅左右双侧面部的颧骨最突起处。结果:头颅定位侧位X线曝光投照,可以获取标准的活体杂种犬头颅测量用定位侧位影像。结论:使用特制的定位器,获取标准的犬头颅侧位影像,为颌面整形外科实验提供标准的测量影像。

  • 标签: 杂种犬 侧位测量片 定位器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三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三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三维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数字模型 客观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4岁)口腔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18例,牙龈癌3例,颊癌5例,口咽癌3例,口底癌3例,分析总结移植的修复成功率和术后效果。结果:31例移植皮瓣成活,1例坏死,成活率为96.8%,皮瓣术后近期和远期随访效果均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修复
  • 简介:应用普萘洛尔成功治疗声门下血管瘤的文献报道较多.该文旨在报道应用醋丁洛尔治疗3例声门下血管瘤的结果。药物剂量为每天8mg/kg.分2次给药。2例取得良好效果。口服醋丁洛尔药物剂量易于控制.无副作用。

  • 标签: 声门下血管瘤 普萘洛尔 应用 治疗 药物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修复重建 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影像对颏管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确保颏孔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80例患者的160侧下颌骨CB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颏管的曲面、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及3D影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曲面和矢状位影像可对下颌管进行全面的观察。水平位影像显示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靠近舌侧与下颌骨体平行走行,之后,以23°±5°角偏离舌侧转向颊侧走行,下颌管向颊侧走行与颏管形成的角度为101.76°±18.27°,最终分成切牙管与颏管。冠状位影像测量颏管的长度为8.09±1.06mm,直径为1.68±0.52mm,与下颌骨体下缘所呈的倾斜角为36.48°±8.43°。颏管起始处至牙槽嵴顶的距离16.10±4.29mm。3D侧位影像可清晰显示颏孔位置。结论:CBCT影像可清晰显示颏管的三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明确了此区域神经、血管的分布及骨组织的状况,为牙种植钉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锥形束CT 颏管 种植修复
  •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癌症,随着各项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HNSCC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近30年来HN.SCC患者的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研究表明,它是肿瘤的起源,也是造成肿瘤复发、转移、放化疗耐受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这群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肿瘤的最终治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目前HNSCC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的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预后 治疗耐 靶向治疗
  • 简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因其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临床口腔创伤及缺损的修复中逐渐被重视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PRP与PRF的制作较简便,且不易出现疾病传染及免疫排斥的不良反应,两者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牙周炎是目前造成牙周骨缺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们为了探寻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将PRP与PRF用于牙周治疗中,本文即将近年来有关PRP与PR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琼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联合印模法失败的原因.方法:对临床上186例,478颗基牙应用寒天印模材与藻酸盐类印模材联合印模法取印模,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主要影响联合印模成功的因素.结果:联合印模法在前牙区、上后牙区、下后牙区的成功率分别为:90.3%、89.3%和76.4%;在前牙区1-3个牙的成功率分别为:98.4%、97.4%、94.4%,随着基牙数的增加,联合印模法的成功率下降.结论:琼酯/藻酸盐类印模材联合印模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价格低廉的精密印模法.

  • 标签: 联合印模法 琼酯 藻酸盐 冠桥修复术
  • 简介:目的:观察Nd:YAG激光辅助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颗老年患牙根管预备,治疗组用Nd:YAG激光牙科治疗仪器照射数20秒,48h后复诊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患者主观症状与临床症状。结果:激光治疗组出现不适症状与体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Nd:YAG对消除根尖部的炎症有一定的效果,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

  • 标签: 老年人 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 ND:YAG激光
  • 简介:当前,牙医面临越来越多的牙齿磨损的复杂病例。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丧失这个物理过程伴随人的一生。这里所提到的牙体组织的丧失可能原因不同,包括磨耗、磨损、楔形缺损和酸蚀。本病例的患者余留牙重度磨耗.在其接受胃肠病治疗之后,我们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修复体(全瓷和金属烤瓷修复体)对其牙列进行修复。

  • 标签: 金属烤瓷修复体 牙列重度磨耗 复杂病例 联合应用 全瓷 牙齿磨损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创伤外科和正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62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38名,采用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2名,女生19名。对照组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本内容;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实际操作。2个学时授课结束后,针对课堂指出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测试,同时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我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考试分数为73.29±8.75分,对照组为67.29±8.96分;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为8.33±0.80分,对照组为6.33±1.13分,2组在测试成绩和自我评价得分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正颌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正颌外科 创伤外科 口腔医学教育
  • 简介:有限元法是口腔正畸工作中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对口腔正畸中各种复杂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对于口腔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一些常见口腔正畸工作中应用有限元法的情况进行文献综述,并对有限元法未来发展做一展望。

  • 标签: 三维有限元法 正畸生物力学
  • 简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基质(PRFM)是一种通过离心血液获得的自体生物材料。本研究对21例应用PRFM植入拔牙创治疗后牙槽嵴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对拔牙后,植入PRFM后及术后4个月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采用标准化测量。嵴顶根方3mm、5mm处牙槽嵴宽度平均骨吸收分别为032mm(4.71%)和0.57mm(738%).高度平均骨吸收0.67mm(713%)。植入PRFM的位点临床愈合较快.极少有组织瓣开裂,骨密度较高。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相比.单纯应用PRFM缩短了手术时间.无须膜的操作,克服了膜应用潜在的问题.并降低了骨吸收。

  • 标签: 纤维蛋白 富血小板 拔牙创 定量评估 基质 愈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