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为再次妊娠的孕妇提供安全的分娩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剖官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300侧孕妇的资料。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新生婴儿在肺炎、窒息以及颅内出血等方面的差异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产褥感染率、产后大出血等方面,剖宫产组都比阴道分娩组高。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是较为合适的,应该推广应用阴道分娩。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与其它含铜IUD的妊娠率,对宫铜300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9种数据库和WHO/FDA/IUD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注册相关网站,使用OpenMeta-analyst和RevMan5.3.3进行数据分析与合并。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或准RCT。分析结果显示:(1)宫铜300放置后第1月、6月及1年、2年、3年、5年、10年合并累计妊娠率分别为0.1%、0.2%、1.0%、2.6%、3.6%、3.5%、3.4%。(2)宫铜300放置1年和2年时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MCu功能型IUD(P〈0.05),2年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元宫220(P〈0.05)。结论宫铜300放置3年后累计妊娠率稳定在约3.5%;2年妊娠率高于MCu功能型和元宫220,未见与其他类型IUD妊娠率有差异。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妊娠率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mtea分析方法评价使用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因症终止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安全使用IU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POPLINE、CNKI、CBMDisc等数据库检索与宫铜300因症终止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OpenMeta-analyst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合并。结果共检索到6062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涉及宫铜300IUD因症终止的文献19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RCT或准RCT,共计20414例观察对象,其中宫铜300IUD组6017例。mta分析表明:因症终止的发生率随使用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城市人群在12个月时因症终止的发生率高于农村对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宫铜300IUD后12个月时,月经间期放置组的因症终止发生率(4.3%)高于人流术后即时放置组(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报道宫铜300IUD因症终止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建议医务人员应注意宫铜300IUD使用后的定期医学随访,对IUD使用对象应加强宣教和随访,以减少因症终止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因症终止
  • 简介:目的评价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宫铜300与其他IUD的使用效果,为群众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POPLINE、CBMDisc、CMCI、CNKI等数据库,收集宫铜300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文献,按照PICOS原则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EpiData3.1、RevMan5.3.3等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的分级。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最终纳入18个涉及宫铜300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和准RCT对比研究,包括自1995至2014年正式发表的2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209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性评价指标中,宫铜300各指标的终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活性γ型;宫铜300的因症取出率高于TCu220C、TCu380A和元宫22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HCu2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宫铜300的妊娠率与其他IUD比较,在1年随访时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铜300使用1年的近期安全性低于TCu220C、TCu380A、元宫220、活性γ型,在指导避孕方法使用时可考虑更优选择。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安全性 有效性 评估
  • 简介:目的系统比较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与不同类型IUD的使用相关终止情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9种数据库收集宫铜300与不同类型含铜IUD比较的相关文献,根据循证医学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采用OpenMeta-analyst和RevMan5.3.3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合并。结果共检索到6062篇中英文文献,最终纳入涉及使用相关终止结局指标的20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宫铜300与使用相关终止方面:(1)1年随访时:宫铜300与使用相关终止率显著高于TCu220C、活性γ型、MCu功能型;(2)2年随访时:宫铜300与使用相关终止率显著高于MCu功能型;(3)5年和10年随访时:宫铜300与使用相关终止率显著低于TCu380A;(4)随着IUD使用年限的增加,与使用相关终止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36个月以后这种趋势趋于稳定。结论宫铜300短期使用的相关终止率高于TCu220C、活性γ型、MCu功能型,长期使用低于TCu380A;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与使用相关终止率也逐渐增加。

  • 标签: 系统评估 META分析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与使用相关终止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CD44v6和CA125的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卵巢癌患者、50例良性卵巢瘤患者和13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放免法定量检测sCD44v6和CA125浓度.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sCD44v6浓度为209.4±50.2ng/ml,显著高于良性患者的153.3±47.6ng/ml(P<0.01)和正常人群的132.6±33.9ng/ml(P<0.01);卵巢癌术前血清CA125平均浓度为38.2±9.7U/ml,高于良性组16.7±5.8U/ml(P<0.01)和正常组11.5±5.1U/ml(P<0.01).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患者血清sCD44v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sCD44v6和CA125随着病程进展、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的深入而升高.生存分析sCD44v6的异常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sCC(sCD44v6和CA125联合)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关(RR=3.158,P=0.0032).结论血清sCD44v6和CA125的检测在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SCD44V6 CA125 卵巢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LM609)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LM60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这为子宫内膜能够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提供了一个依据;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由此证实抗血管治疗EMS的途径及策略。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鸡胚绒毛尿囊膜 整合素avβ 3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