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申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并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铲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应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呼吸衰竭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采取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PO2、PCO2及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PCO2、pH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患有呼吸衰竭症状新生儿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Ki-67基因表达,电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各项肿瘤标志物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CP2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CP2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1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其中10例伴有低血钙)诊治方法方法:观察其临床表现、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头部CTMRI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治愈14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低血钙惊厥可诱发加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在治疗时应给予补充钙剂。

  • 标签: 低血钙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 简介:HER-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1-2]。HER-2过表达与晚期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OS缩短显著相关[3]。HER-2蛋白包括三个区域,即胞外区域(extracellulardomain,ECD),跨膜区域与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在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HER-2ECD可从乳腺癌细胞表面裂解并游离到血液中[4]。

  • 标签: 基因 ERBB-2 乳腺肿瘤 治疗结果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4年3月《Placenta》杂志上。有研究表明,提高印迹基因PHLDA2胎盘表达可能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有潜在调节作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研究了印迹基因PHLDA2在患有选择性生长受限MZT(monozy-gotictwins,MZT)胎盘正常MZT胎盘不同表达水平。研究发现,在选择性生长受限小胎儿

  • 标签: 胎盘 印迹基因 选择性生长 胎儿宫内生长 受限 表达水平
  • 简介:目的:评价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21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引流者279例(负压引流组),接受传统双管引流者242例(传统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置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情况。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负压引流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占2.87%,8/279),传统双管组发生皮下积液19例(占7.85%,19/2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10)。负压引流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2例(占0.72%,2/279),传统双管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6例(占2.48%,6/2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53)。传统双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负压引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QR):11(10)d比8(6)d,Z=-11.778,P=0.000]。负压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双管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QR):9(7)d比11(10)d,Z=-15.751,P=0.000]。结论应用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收治量,具有良好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引流术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检测在HR-HPV阳性、TCT≤LSIL宫颈病变筛查中分流管理价值。方法HR-HPV阳性、TCT≤LSIL687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L1壳蛋白检测,评价其筛查宫颈病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HPVL1壳蛋白阳性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16)。细胞学结果NILM组中,HPVL1壳蛋白检测筛查宫颈病变(≥CIN1)灵敏度75.4%、特异度33.9%、阳性预测值18.8%、阴性预测值87.2%;ASC-US组以上各值为71.4%、92.4%、81.8%、87.1%;LSIL组以上各值为77.0%、87.7%、89.1%、74.6%。结论HPVL1壳蛋白宫颈病变有预测价值,且可对HR-HPV阳性、细胞学≤ASC-US受检者进行分流管理。

  • 标签: HPV L1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液基细胞学 分流管理
  • 简介:盆底功能分基础盆底电生理功能压力控尿功能、张力支持功能、生殖与性功能。各种诱因导致盆底功能障碍,首先出现盆底电生理功能变化。因而使通过电刺激来改善修复盆底电生理功能成为可能,同时利用生物反馈原理嘲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生理功能,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目的。本文通过PHENIXU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利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结果疗效显著。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目的: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临床疗效观察。方法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性使用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在缺乏麻醉条件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体内肝功能指标同胎盘形态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ICP晚期妊娠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胆汁酸、胆红素、转氨酶水平以及测量胎盘绒毛间隙面的密度以及合体结节面的密度大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胎盘绒毛间隙面的密度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在合体结节面的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体内血清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转氨酶水平升高同胎盘形态学变化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此类肝功能明显升高ICP患者,应在住院期间加强监护,在适当时候可终止妊娠,防止发生胎死宫内。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功能异常 胎盘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在县市级医院急诊科就诊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急性中毒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64例急性中毒患者,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并毒物构成、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1.9:1,高发年龄段在25-45岁,占总数53.4%(141/264);职业排序为无业人员,占34.8%,其次为农民,占16.3%;中毒原因自杀为主,占62.1%(164/264);中毒毒物构成排前三位分别是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镇静安眠药,分别占32.6%、12.2%、11.5%,重度中毒中度中毒比为1:1.7,总体病死率5.3%,其中百草枯及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1.7%40.0%。结论:急性中毒主要涉及种类为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镇静安眠药,应当做好相关药物管理,熟练掌握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全民文化宣传,做好急性中毒事件防治。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分析金刚藤片与康复消炎栓联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诊治盆腔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金刚藤片治疗,试验组采用金刚藤片与康复消炎栓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6例(80.0%)治愈,2例(10.0%)显效,1例(5.0%)有效,1例(5.0%)无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有11例(55.0%)治愈,2例(10.0%)显效,2例(10.0%)有效,5例(25.0%)无效,总有效率为75.0%,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金刚藤片与康复消炎栓联合治疗盆腔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且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金刚藤片 康复消炎栓 盆腔炎 临床效果 可行性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约3%,其中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准确临床分期尤其是腋窝转移淋巴结分级评估患者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有腋窝淋巴结侵犯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下降40%[2]。以前临床上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依靠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致使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自从20世纪90年代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首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以来,SLNB逐渐改变了上述状况,使得SLNB阴性乳腺癌患者避免接受ALND,SLNB现已成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LND主要依据[3]。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不接受ALND,其预后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4],这引起了学者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行ALND问题思考。笔者就近年来有关SLNB指导腋窝淋巴结切除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SLNB在未来临床实践过程中指导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检测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顺铂耐药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并探讨HB-EGF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性关系。方法①体外实验:蛋白印迹检测卵巢癌亲本细胞株A2780和顺铂耐药株A2780/CDDP中HB-EGF蛋白表达。分别予以HB-EGF抑制剂CRM197治疗,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酶标仪检测加药前后caspase-3蛋白活性;②体内实验:建立A2780组A2780/CDDP组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2组移植瘤中HB-EGF蛋白表达。分别予以CRM197治疗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计算CRM197抑瘤率。结果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与A2780组相比,HB-EGF在A2780/CDDP组中高表达。CRM197可有效地降低A2780/CDDP细胞增殖能力caspase-3表达,抑制A2780/CDDP组裸鼠移植瘤生长(P〈0.001)。结论HB-EGF在顺铂耐药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性相关。

  • 标签: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交叉反应物质197 卵巢癌 顺铂 耐药
  • 简介: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永生化细胞系。方法将原代培养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转染质粒PCD2SV40T,G418筛选并进行单克隆细胞挑选,采用核型分析、免疫细胞化学、RT-PCR、裸鼠成瘤实验等方法对传代培养后抗性单克隆细胞进行鉴定。结果首次建立了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永生化细胞系hEM15A,该细胞系具有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特征,可连续传代,表现为正常二倍体核型,未观察到致瘤性。结论hEM15A细胞系易获得、培养难度小、细胞均一性高、存活时间长,可成为EMs研究工作中实用体外模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永生化 细胞系 间质细胞 在位内膜
  • 简介:乳腺白血病浸润(leukemicinfiltrationofbreast)为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乳腺软组织引起局部肿瘤,尚无统一名称,亦称为乳腺白血病(breastleukemia),而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乳腺浸润时亦称为乳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GS)。近年来,本科收治了2例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AML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妊娠 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FS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卵巢功能衰退相关性。方法根据血清FSH水平,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正常组)8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下降组)77例卵巢功能衰竭组(衰竭组)34例。应用SNaPshot技术,进行FSHR基因Ser680Asn多态性检测。结果FSHR基因Ser680Asn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48,P=0.0138)。两两分析,正常组下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86,P=0.0109),正常组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86,P=0.0156)。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45,P=0.0056)。两两分析,正常组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49,P=0.039),下降组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2,P=0.0497)。且卵巢功能随基因型变化(Asn/Asn,Asn/SerSer/Ser)呈现降低趋势(χ2=8.5648,P=0.0138)。结论FSHR基因Ser680Asn单核苷酸多态性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有影响,与卵巢功能下降衰竭相关。

  • 标签: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 SNaPshot技术 FSHR基因 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 标签: T-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Slug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LBC)及癌旁乳腺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100例non-BLBC中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进行检测。计数资料分析运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5例BLBC中,FOXM1、Slug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73/95)、67.36%(64/95)及52.63%(50/95),显著高于其在non-BLBC[57.00%(57/100)、47.00%(47/100)、31.00%(3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25.26%(24/95)、26.31%(25/95)、9.47%(9/95)]中表达(χ^2=51.673、32.146、41.337,P均=0.000)。BLBC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27.37%(26/95),显著低于其在non-BLBC[51.00%(5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75.79%(72/95)]中表达(χ^2=44.590,P=0.000)。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均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4.669、18.387、21.287,P均〈0.050;χ^2=7.752、5.366、4.230、7.167,P均〈0.050)。BLBC中,FOXM1、Slug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06;r=0.284,P=0.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503,P=0.000;r=-0.378,P=0.000),FOXM1与Slug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2)。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363,P=0.000)。结论FOXM1及Slug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从而促进了BLBC局部侵袭远处转移,可以作为BLBC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SLUG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