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睾酮缺乏越来越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睾酮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密切相关,睾酮缺乏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增加。睾酮可通过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调节骨代谢,且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有效增加男性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风险。本文回顾最近文献,就睾酮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男性骨质疏松症 睾酮缺乏 睾酮替代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关节骨病科收治28例腘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17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为单膝。术前通过彩色B超或MRI检查确诊,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其中Ⅰ级3例、Ⅱ级19例、Ⅲ级6例,均采取关节镜下前路关节清理+后路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28例腘窝囊肿患者在术中均可发现伴有关节内疾患,其中内侧半月板撕裂19例,外侧半月板撕裂6例,软骨退变18例。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或手术切口并发症。28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分级,0级25例,Ⅰ级2例,Ⅱ级1例。27例治愈,1例腘窝囊肿复发,总有效率96.4%。结论关节镜下前路关节清理+后路囊肿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手术安全,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关节镜 腘窝囊肿
  • 简介:维生素D是前激素(prohormone),它发现及其在临床上成功应用,为治愈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症开辟了有效途径。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参与调节人体内钙、磷代谢及骨形成,并有抑制细胞生长、调节免疫作用功能,尤其对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有防治功效。正因如此,人们对维生素D健康效能有着广泛期待,可是摄入维生素D同时又担心因过量而引起毒副作用。本文从维生素D代谢和调控两方面来讨论维生素D激素系统作用及自我保护功能。

  • 标签: 维生素D 代谢 功能 毒副作用 调控机制
  • 简介:目的对手术治疗老年人旋采用加压复位后全螺纹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29例老年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关节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结果,按Olerud和Molangder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优2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93.1%。结论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旋后外旋型骨折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既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虽可达到彻底减压目的,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多节段狭窄者.2000~2003年,作者采用多节段开窗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治疗 减压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脊柱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nestin)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内nestin表达,白质中几乎无表达。B组中nestin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祖细胞,脊髓损伤后这些细胞被激活,在功能恢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室管膜 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1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病例资料。其中8例闭合性骨折均采用前臂外侧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2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后,从骨折穿破皮肤处入路,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显露肱动脉损伤部位。6例肱动脉痉挛患儿首先解除机械性痉挛,再行局部热敷,药物罂粟碱外膜注射。4例肱动脉断裂者先取出血栓,2例动脉缺损在2cm以内行断端吻合,2例血管损伤重,修整后动脉缺损5~7cm,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抗凝治疗1周。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4~6周复查,10例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脉损伤患儿均骨折愈合,肢端及前臂血循环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最后一次复查时,10例肘关节活动均良好,伸屈活动范围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复查血管彩超吻合段血管无狭窄、无假性动脉瘤。结论肱动脉损伤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严重并发症,对可疑有血管损伤者,应仔细连续动态观察,一旦确诊,手术应尽早进行,必要时请血管外科医生辅助手术,早期手术疗效较好。

  • 标签: 肱骨骨折 血管损伤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失神经支配后外源性NGF(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体重、血钙及骨结构影响,进而说明NGF在神经源性骨质疏松康复中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失神经组大鼠切断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组和失神经支配注射NGF组,30d后称重、取血、处死动物取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失神经支配大鼠注射NGF后,体重、骨小梁量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后大鼠骨质疏松程度,并可增加因失神经导致体重减轻,而各组血钙磷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说明神经性骨质疏松发生并非源自钙磷流失,而是由骨小梁结构改变所致,同时外源性NGF在神经性瘫痪后骨质疏松康复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NGF 失神经支配 大鼠 骨质疏松 外源性 注射
  • 简介:目的完整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壁粉碎AO/ASIF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接骨板 外侧壁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升高。由于骨结构破坏,可引发脊柱退行性变,使椎体高度丢失应力改变及使人体成骨、破骨细胞代谢紊乱,发生脊柱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变。但由骨质疏松症引起脊柱小关节退变尤其是腰椎小关节退变原因发病机制文献报道较少,目前认为骨质疏松对脊柱小关节退变与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影响,及发生椎体内微骨折,改变椎体高度及软骨下骨血供应微环境,增加小关节应力,减少其血供营养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脊柱小关节 退变 代谢
  • 简介: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BMD)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骨量诊断以骨量峰值均数±标准差形式建立,均数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骨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骨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骨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男、女性前臂骨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骨骨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 标签: 峰值骨量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 简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负重较大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等部位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发病率不断增高,2015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陆地区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性关节炎有保守及手术等疗法,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保守治疗也可行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及双间室置换等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远期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而现有的保守疗法远期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寻找新有效治疗药物显得更为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有效修复骨性关节炎所致软骨病损;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骨关节炎所致软骨组织破坏;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骨性关节炎早期促进成骨及解除矿化障碍,阻止软骨下骨进一步病变;可抑制破骨细胞破骨作用,达到保护软骨下骨目的;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所致滑膜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所致疼痛等症状。总之,淫羊藿苷可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尤以早期为著。目前研究仅局限于组织细胞及动物实验,为明确淫羊藿苷治疗骨性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更多临床型研究予以证实,这也是今后研究方向。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14例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术治疗。术后2、4、6、8、12周,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此后每年随访一次。分别在术前和终末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个月(6~36个月),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9.4±2.6)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6±1.2)分,功能评分平均为(4.2±1.4)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2.6±1.4)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2.8±0.6)分;手术后终末随访平均UCLA评分为(30.4±3.6)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2±1.6)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8士1.2)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4.9±0.4)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6±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本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5.7%。结论肩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治疗全面、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首选方式。

  • 标签: 老年 退变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umeralcorticalringallograft,HCA)及异体松质骨(cancellousallogenicbone,CAB)复合椎体材料重建颈椎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切除C4制成椎体缺损模型并分为3组:A组植入HCA—CAB复合物、B组植入自体髂骨、C组植入HCA一丙烯酸树脂骨水泥(acrylicbonecement,ABC)。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生物力学测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phatase,ALP)活性、钙浓度、磷浓度,比较三者修复骨缺损能力。结果术后各组血清ALP均开始升高,在2、4周时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磷浓度均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血清中ALP及钙、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示A组与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未完全融合,只有少量骨痂生长。组织学观察术后1个月A组与B组可见有散在骨岛及骨小梁形成;2个月A组与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组有大量新骨形成。2个月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A组与B组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A—CAB复合物具有较强成骨能力,可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 标签: 颈椎 骨移植 移植 自体 移植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C形臂X线机以不同角度拍摄尸体颈椎样本斜位片观测颈椎椎弓根。在此基础之上不同角度颈椎斜位片上观察术前拟行下颈椎椎弓根钉植入患者颈椎椎弓根影象学表现。在这两个观测基础上找到颈椎椎弓根及螺钉植入最佳斜位片角度。方法选用干燥的人颈椎(C3~7)标本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通过透视不同斜位角度(40°、45°、50°、55°、60°)观测椎弓根。同时在颈椎标本观测基础上,对拟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患者术前摄不同角度颈椎斜位片(45°、50°、55°)观测颈椎椎弓根显示。两次试验都是观测椎弓根长度及对侧椎弓根在椎体上显影位置(把椎体3等分)。结果通过测量发现55°颈椎双斜位片对椎弓根长度显示及对侧椎弓根位置显示与其他角度斜位片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5°双斜位片对术前颈椎椎弓根判断及术中椎弓根钉植入准确性判断是斜位片最佳角度。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放射摄影术 摄影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