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顺应国际上通行方法,更好地体现科研论文作者分工协作关系,本刊规定在所发表论文上注明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可以是第一作者,也可以其他作者,但必须论文负责者,论文科学性结果、结论可信性负主要责任;同时也是本刊读者所联系对象。加注通信作者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姓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传真号等信息。

  • 标签: 论文作者 通信 协作关系 作者姓名 电子信箱 科学性
  • 简介:《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4.1条规定,采集血液前应征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并进行必要健康征询、一般检查血液检查。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一方面保证献血者自身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笔者就当前血站献血前健康征询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献血者健康征询 思考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相关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管理医院信息系统成功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制备过程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方法:22份全血当日采集后分别于624h内制备成去白悬浮红细胞2U,检测制备前后各项指标:K+、FHb、pH、Hct。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前K+、FHb、pH、Hot均值较制备后K+、FHb、pH、Hct均值低(P〈O.01),且制备前后6hK+、FHb、PH、Hct均值较24h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K+、FHb、PH、Hct均值低(P(0.01)。结论:制备前后制备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有影响(P〈O.01)。

  • 标签: 去白 红细胞悬液制备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为干预越来越少,因此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总量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查使用Combas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例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例阳性,阳性率53.9%,70例良性肿瘤仅1例阳性,阳性率1.4%;细胞学检查,39例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阳性,阳性16例,阳性率41.0%,70例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学、DNA异倍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联合灵敏度87.0%,联合特异度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诊断阳性率。

  • 标签: DNA异倍体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型淋巴细胞(异淋)EBV(Epstein-Barrvirus)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增多症(IM)诊断意义。方法:确诊80例IM患儿hsCRP、异淋EB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IM患儿hsCRP1~3d正常,7d后并发细菌感染轻度增高,经抗菌治疗14dhsCRP正常。异淋发热1~3d偶见异淋,3d后异淋出现并逐渐增高,7d后异淋达10%以上,以不规则形为主,经更昔烙韦对症治疗第14天异淋占2%~9%。EBV抗体EBV-VCA-IgM1~3d阳性率61%,7d阳性率90%,14d阳性率15%,出现较早。EBV-VCA—IgG1~3d阳性率30%,7d阳性率59%,14d阳性率86%,出现较晚。结论:IM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伴发多脏器损伤诊断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hsCRP、异淋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IM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超敏C-反应蛋白 异型淋巴细胞 EBV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抗D抗体产生与RHD基因Rhesusboxes外显子相关性。方法:收集有抗D抗体血液样本42例,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表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定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确定RhDel,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RHD基因Rhesusboxes外显子。结果:42例样本,24例(57.14%)样本只含有杂交盒,18例(42.86%)样本同时含有上游盒、下游盒杂交盒;RHD基因10个外显子全部缺失有23例(54.76%),部分缺失有10例(23.81%),所有外显子全部存在有9例(21.43%)。结论:RhD阴性女性经妊娠产生了抗D抗体,很可能与RHD基因杂交RhesusboxRHD基因不完整性有关。

  • 标签: RHD 基因 RHESUS BOX 外显子
  • 简介:近年来,核酸检测技术我国得到逐步推广应用[1-4],并已成为血液筛查实验室重要试验手段,但因其灵敏度高特点,同时实验室也容易导致污染,笔者结合工作实验室污染发生处理案例,探讨核酸实验室污染监测处理策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核酸检测 实验室污染 污染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NH联合术回收式自体输血68例前置胎盘手术患者观察组,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自体输血前置胎盘手术患者54例。记录手术前后RBC、Hb、HCT、WBC、PLT、PT、APTT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回输过程不良反应情况等。2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2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预存血量(565±198)ml、术回收血量(612±137)ml,库血输注例数库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2组术后24h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24h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回输过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观察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前置胎盘手术,具有较好血液保护效果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血回输 前置胎盘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储存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功能变化。方法:留取10份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静脉血各20ml,ACD-B抗凝,4℃保存。分别于储存第0、1、2、3、4、6天各取血2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博纳无血清选择性培养培养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培养NK细胞K562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储存时间培养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表达率。结果:我们预试验储存血NK细胞进行长达30d对比观察,发现血液储存第6天之后所有的NK细胞已经不能被激活。因此研究仅观察储存≤6dNK细胞功能变化。储存2d后NK细胞激活率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储存时间延长,NK细胞激活百分率逐渐减低,至第6天时细胞激活率只达第0天11.2%(P〈0.01)。储存6d后诱导培养NK细胞杀伤活性(28.73%)明显低于诱导前(杀伤活性44.45%)(P〈0.05);血液储存时间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表达有明显影响,储存前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分别为:(33.94±2.92)%、(77.11±6.87)%(80.97±7.76)%,显著高于储存6d后[分别为:(24.53±2.83)%、(63.93±6.56)%(73.84±7.21)%](P〈0.05)。结论:储存血中能保持NK细胞功能活性最长时间6d;≤6d时间内NK细胞功能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弱。

  • 标签: 血液 储存 NK细胞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了解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增长率及其合理性,冷沉淀制备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冷沉淀。方法:利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西京医院6年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冷沉淀用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91.1%,不符合输血指征21.15%。结论: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救治,但使用前没有评估较常见,医生仅凭经验输注。故应加强临床输注冷沉淀监管及合理使用培训,节约有限血液资源。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 简介:临床路径近年来国家卫计委积极提倡一种医疗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将血液成分输注与临床路径工作结合起来,推出了《慢性贫血红细胞输注临床路径》《血小板输注临床路径》,旨在引入临床路径使临床医生按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用血、护理技术人员按统一模式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操作,医护人员按规范要求进行输血不良反应诊治。

  • 标签: 贫血 红细胞输注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临床路径
  • 简介:目的:评价输血管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2008年1—12月输血情况。结果:2008年全院用血量5742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3.1%。全血用量减少40%,冰冻血小板用量增长103.8%,血浆用量增长92.30%,悬浮红细胞增长19.10%。结论:加强临床用血监控,有助合理用血,有利于ISO15189实验室认可。

  • 标签: 检验科 临床输血 ISO15189实验室认可
  • 简介:输血科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承担着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全院供血任务,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安全非常重要。虽然血站提供血液都经过了严格检验,运输条件也有严格规定。但患者血液标本大都属于生物危险品,各种病原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经血液传播.

  • 标签: 输血科 医院感染 管理 措施
  • 简介:目的:调查山区基层医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性,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病原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药敏结果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最新规则评价;采用WHONET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COPD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0%),所有病原菌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为严重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1.9%,产ESBL细菌检出率达44.4%,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3.3%、20.0%。结论:我院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 简介:目的:通过598例复治涂阳痰培养药敏结果分析,了解复治涂阳患者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复治患者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方法:598例复治涂阳痰培养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8例复治涂阳痰共分离结核分枝杆菌53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9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6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链霉素26.9%、异烟肼35%、利福平30.7%、乙胺丁醇15.5%、氧氟沙星12.9%、卡那霉素1.5%;MDR耐药率23.2%;XDR耐药率1.1%。结论:复治涂阳患者耐药率比较,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部分复治涂阳患者NTM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分枝杆菌 耐药性 细菌
  • 简介:目的:通过1例正反定型不符者正确定型,探讨产生正反定型不符原因,临床血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A2Bx,多种原因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结论:正反定型不符者应综合病情、输血史特殊血清学检查等因素来确定血型。

  • 标签: 血型系统 血型血清学 ABO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该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糖肌醇磷脂(GPI)合成障碍,继而引起通过GPI锚连在细胞表面的多种膜蛋白缺失,导致血管内溶血发作,全血细胞减少血栓形成〔1〕。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发生相互转化,PNH发生与GPI阴性细胞免疫选择与克隆扩增有关啦[2]。现就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红蛋白尿症 细胞免疫 克隆 糖肌醇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