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中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2021年1月-2022年10月的65例护理中跌倒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结果:65例跌倒事件原因有患者因素、护理不当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中患者因素占比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跌到事件发生时间方面,夜间占比最高,其次为早晨(P<0.05);65例事件中50岁以上年龄段占比较高,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中跌倒事件发生原因涉及环境、护理不当以及患者等方面因素,同时跌倒不良事件发生存在明显的时间、年龄差异,针对性制定相关对策可促进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下降。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良事件 跌倒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讨论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以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本院2021年4月至 2022年4月接收的70名精神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0名精神障碍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名精神障碍患者,首先,针对对照组的35名患者开展常规的药物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的35名患者除了开展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开展了MECT治疗联合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之前治疗之后的睡眠情况和生命品质的改变状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4%,显著要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 86%要高(P<0. 05);两组患者的 PSQI 评分和治疗之前比较有所下降,ADL 评分和治疗之前比较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或提升程度都比对照组患者的要大,(P<0. 05)。结论:针对精神障碍的患者,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融合护理模式治疗要比纯粹用药治疗有着更好的疗效,并且可以提升临床医学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改进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睡眠品质和生活品质。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障碍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在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糖尿病在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精神疾病人群合并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其主要原因一则是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一定的高血糖诱因,二则是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睡眠过多,缺乏运动,也会增加并发糖尿病风险。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而精神疾病患者本就行为异常难以自控,故而更加需要重点加强护理,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 标签: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 疾病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老年精神病学护理潜在安全危害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科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护理的满意度。另外,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安全危害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患者满意度为70%。 两者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精神科 安全隐患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实习护士的心理特点和带教指导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收的50例实习护士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全面评估实习护士的心理问题和身心健康状况,带教老师给予指导对策,提升实习护士的实习质量。结果:实习护士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不适应工作环境、不知如何与患者沟通最为普遍,带教老师指导干预后,实习护士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四个方面的评分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护理带教满意度为96%。结论:精神科实习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不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教教师指导干预后,能够有效解决实习护士的心理问题,提高带教满意度,提升了带教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实习护士 心理特点 带教指导
  • 简介: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针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精神心理支持干预措施,探究其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了70名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观察组接受了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和社交支持在内的综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自我效能感使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HSES)评估。研究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在HAMA、HAMD和HSES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HAMA和HAMD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HSES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心理干预在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以及提高自我效能感方面显著有效。结论:心理支持干预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面影响。这强调了在肿瘤治疗中整合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整体福祉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血液肿瘤化疗,心理支持干预,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综合护理管理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对象,筛选其中80例。将其计算机法分为参考组(40例,常规护理)、管理组(40例),管理组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后为患者服务。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管理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管理组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管理能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降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风险,患者认可度、接受度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管理 老年精神障碍 跌倒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延续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了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入院的72例病人,并按照入院时间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在介入前,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延续护理后,其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有显著提高。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3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评价焦虑情绪(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更低。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评价自我护理能力,观察组的优良率更高。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涉及镇静作用、副作用以及戒断症状等多方面,既有正面促进睡眠的作用,也存在负面影响。因此,护理干预策略在药物治疗与睡眠监测的平衡、非药物干预措施和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方面展开。通过个体化用药调整、睡眠监测技术的应用和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治疗,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有效的药物教育和监督,以维护患者的正常睡眠生理过程。

  • 标签: 精神药物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性化护理随访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起始于2022年01月,终止于2022年12月,纳入此间我院门诊接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8例展开分析。参照掷骰子法平均分组,24例/组。传统组:实施传统随访干预,实践组:实施个性化随访干预。比较不同干预下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缺陷情况、遵医行为评分、照护者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在干预前,组间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在干预后,实践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传统组,且社会功能缺陷情况较低(P<0.05);实践组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照护者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护理随访干预,可以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改善社会功能情况,同时,还可增强遵医行为,获得照护者广泛认可,适合普及。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个性化随访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功能缺陷情况 遵医行为评分 照护者满意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提升患者心理福祉的关键手段,在精神康复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深入探讨心理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更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治疗成效,并减少病情复发,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此外,心理护理还能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照护压力,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对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与分析,将为未来研究与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促进心理护理领域的持续进步。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积极护理元素规范化输出模式的方法及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2年3月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积极护理元素规范化输出模式,比较干预后健康行为遵医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求诊意识、自我监测、复诊、用药、预防复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积极护理元素规范化输出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遵医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积极护理元素 规范化输出 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医患关系的紧张已经变得日益严峻,这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由于一些高职院校仅注重技术的提升,缺乏对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这一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因此,我们应该以提升医务人员道德修养的理念为指导,将其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阐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标签: 课程思政元素 医学 高职高专 人体解剖学 教学各环节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2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情况、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走失、攻击他人或者自伤行为、坠床、自杀等)患者及其主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结果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及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t=2.733,P=0.005;t=2.462,P=0.015;t=2.131,P=0.027),迟缓评分低于对照组t=3.803,P〈0.001)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67,P=0.101;χ2=6.050,P=0.014).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等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患者的心理恢复.

  • 标签: 精神病 护理质量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精神病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5.0%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5.0%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31.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其中5.5%病人为大三阳,8.0%病人为小三阳,29.5%病人转氨酶异常。[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住院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 标签: 精神病病人 乙型肝炎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阅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将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在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辅以为期3个月的阅读治疗,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阅读疗法,对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肯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康复 阅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对 2018年 02月 --2019年 11月本医院治疗的 74例精神病患者实施数据项目内容探索,予以各个组别分组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方式,各项组别纳入 37例,实验组采取一般护理服务加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服务,参比组取一般护理服务,研究精神病治疗依从总体合计值、精神病护理服务满意总体合计值。结果:实验组精神病治疗依从总体合计值相较参比组对应数据资料增加( P<0.05);实验组精神病护理服务满意总体合计值相较参比组对应数据资料增加( 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服务表明较好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