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医护一体模式在癌痛患者规范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响水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分为2组,医护固定组合,对组内癌痛患者实施全程管理,周期为患者首次入院、出院至死亡。结果: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80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误区观念得到纠正,遵医行为得到强化,按时服药率>95%,出院时患者疼痛评分均小于3分,出院期间疼痛控制效果良好,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结论:医护一体模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护联动,护患互动,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癌痛 规范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说明综合麻醉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规范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5至2023-5月期间,开展手术治疗100例纳入此次样本中,依据随机奇偶数法均等分为比照组和探析组,分别实施常规手术麻醉流程干预、综合性手术室麻醉管理模式,观察不同模式对镇静程度以及生命体征影响。结果:探析组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波动相较对比组显著降低,统计有差异性(P<0.05)。探析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较对比组缩短,且不同时间段镇静评分与对比组而言下降,有距离差异(P<0.05)。结论:在开展手术期间协助手术室规范、综合性麻醉管理,确保手术安全、顺利,降低应激反应性,提高整体手术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化麻醉管理 手术室护理 规范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心理护理联合规范肠道准备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64例增强CT扫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结构心理护理联合规范肠道准备干预,对比组间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增强CT扫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增强CT扫描中实施结构心理护理联合规范肠道准备,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增强CT扫描成功率。

  • 标签: 结构化心理护理 规范化肠道准备 增强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护理干预在晚期宫颈癌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DRS)进行详细疼痛评估,采用三阶梯阵痛方案进行疼痛控制,结果 本组60例宫颈癌患者经疼痛评估,完全缓解为50例占83.33%,部分缓解6例占10%,无效4例占6.67%。结论 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动态疼痛评估,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强了镇痛药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减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情绪,临床值得广。

  • 标签: 宫颈癌 疼痛 护理干预
  • 作者: 贺海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6-07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2021年 第4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3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探讨应用肠内营养规范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体现。方法:以随机抽取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90例重症患者纳入课题研究,研究对象在院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运用奇偶数平均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等分入试验组(45例)和日常组(45例),对日常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肠内营养规范护理干预策略,对照两组患者的各项蛋白质营养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以表格形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做详细阐述。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且实施性能显高,患者各项蛋白质营养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多数患者可达优质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引用统计学分析处理,较日常组数据差异明显且对比结果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对重症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护理方案,效果显佳且可实施性高,给予规范的营养支持,能够使患者营养情况得以调节,促进体质免疫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其控制病情,加快恢复周期,可提倡推广,建议采纳并实施应用。

  • 标签: 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规范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人群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本院收治的 96例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为了公平起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 48例,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最终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营养代谢指标,即白蛋白、转铁蛋、氮平衡、血红蛋白的情况,以及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与肠内营养规范护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营养代谢指标,即白蛋白、转铁蛋、氮平衡、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规范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促进肠胃蠕动,促进预后和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红臀患儿的护理中采用规范管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 方法:在本院医治的新生儿红臀患儿中随机选择 112 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8.3-2020.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其中接受一般护理的 56 例新生儿 为对照组,其中接受规范管理的 56 例新生儿为实验组,对两组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P<0.05) 。结论:规范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 。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新生儿 红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护理管理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60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临床规范护理管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临床规范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规范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76 例危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8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肠内营养规范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营养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肠内营养规范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营养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治疗对癌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癌痛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规范治疗。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入院1、2周研究组的VAS评分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生活质量高(P<0.05)。结论癌痛患者应用规范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治疗 癌痛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肿瘤营养规范治疗合理性评价标准,为肿瘤患者的营养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肿瘤营养相关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依据,在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制定我院肿瘤营养规范治疗合理性评价标准。应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我院2019年1-6月50份营养治疗病历(A组)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营养干预,并对干预后的2019年8-12月的50份营养治疗病历(B组)进行同法再评价。结果:建立的我院肿瘤营养规范治疗合理性评价标准包括营养不良诊断、营养不良的性质描述、营养筛查与评估等18项指标。经分析,A组病历营养治疗合理率仅为18%(9份病历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0.6),B组病历其营养治疗合理率为78%(39份病历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0.6)。营养干预前后营养治疗合理性(病历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的肿瘤营养规范治疗合理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直观、合理;营养干预有助于降低营养治疗的不合理率。

  • 标签: 肿瘤 营养规范化治疗 合理性评价标准 建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门诊患者中规范护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涉及的患者均为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一共120例。在随机分组方式下,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门诊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规范护理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分值较低,数据差异极大,p<0.05。结论: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规范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普通发热和新冠肺炎发热的区分,改善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 护理健康教育,发热门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系统规范护理模式对行消化内镜治疗患者的舒适度、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开展本次对比分析。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为2021.1至2022.12期间,以我院80例行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为此次研究样本,结合病例信息将其分为两组,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较高,同时仅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比率3/40(7.50%),且本组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38/40(95.00%),以上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引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组间数据P值均<0.05,符合对比意义。结论 对行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期间实施科学性、严谨性系统规范护理模式,将其指导工作融入基础护理服务中,对该类患者舒适度的提升、不良反应的降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上均发挥重要的影响意义,可在消化内镜治疗过程中推广、运用。

  • 标签: 系统规范化护理 消化内镜 舒适度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规范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四个关键点来分析规范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路径。首先,编制完善的宣传手册能够为患者提供详细的消化系统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其次,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其病情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的健康教育。第三,在教育过程中,护士需要详细告知病人的饮食、睡眠、药物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最后,定期随访出院病人,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通过以上路径分析,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改善护理质量和优化医疗资源利用,为消化内科护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规范化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临床应用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肿瘤科护士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护理情况的调查。方法:选取某区域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六所医院中的186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利用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护理问卷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展开调查。结果:在所考核的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护理知识的13个题目中,有8个题目正确率未能达到50%,半数以上的护士很少或者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标准的化疗行恶心呕吐评估工具,有45.7%的护士没能及时关注患者出院后的化疗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有52.8%的护士在日常中没有根据化疗性恶心呕吐指南开展具体工作,有高达96.8%的护理人员渴望能够接受系统的化疗性恶心呕吐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论:肿瘤科护士对于化疗性恶心呕吐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缺少对指南的应用,对延迟期恶心呕吐的关注度不足,在评估、宣教和随访方面的规范水平有待提升,迫切希望能够接受规范的教育培训。建议:医院需要加强对肿瘤科护士关于化疗性恶心呕吐管理的规范培训,利用制度指导护士的日常实践行为,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肿瘤科护士 恶心呕吐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护理在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60例儿童呼吸道疾病儿童,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规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肺功能、家长满意度、雾化吸入治疗遵医率。结果:实验组肺功能、家长满意度、雾化吸入治疗遵医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疾病儿童实施规范护理可改善肺功能,提高雾化吸入治疗遵医率,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儿童呼吸道疾病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护理管理模式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接受血透尿毒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规范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生理指标、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不良心理均有所缓解,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舒张压值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研究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实施规范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积极正确面对疾病,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 血透患者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规范管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74例应用静脉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37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规范管理,分别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 抢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规范护理对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7例,给予规范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护理方式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研究组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规范护理对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具有推崇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规范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伤口造口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规范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伤口造口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研究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对于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伤口造口患者实施规范护理管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最大程度上改善和缓解患者创伤造口情况,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现象的出现,提高临床治疗护理的有效性,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规范化护理管理 伤口造口 护理有效性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