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DR全自动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双下肢全长摄片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患儿的脊柱及双下肢全长手动拼接摄片全自动拼接摄片图像各25例,分别从图像质量、接缝有无误差及相接图像对比度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拼接技术摄片:图像质量较好,图像接缝无误差以及相接图像对比度一致,拼接甲等片率为100%(25/25)。手动拼接摄片:图像甲等片率为48%(12/25),乙等片率为44%(11/25),丙等片率为8%(2/25)。手动拼接摄片主要问题为拼接处存在一定误差及错位,曝光相邻区域对比度不一致,图像质量欠佳。结论:DR全自动拼接技术是数字化拼接技术的新纪元,它比传统手动拼接更准确,更清晰,可为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自动拼接成像技术 全脊柱 全双下肢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十余年来的一项新技术,特点是创伤小、疗效好且能保留正常器官结构功能。在许多医院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规方法。目前用于子宫动脉栓罐的栓塞剂种类较多。本文主要研究聚乙烯醇颗粒(PVA)与真丝线段这两种栓寒剂用于子宫动脉栓塞后的反应。我院近几年来使用上述两种栓塞剂对29例子宫肌瘤或腺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术 栓摩剂
  • 简介: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99mTc-HYNIC-TOC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荷瘤裸鼠显像、异常毒性及估算人体医学内照射剂量。方法将本科室自主标记的99mTc-HYNIC-TOC0.2mL/100μCi注射于小鼠尾静脉,并于给药后0.5、1、2、4、6h取血处死,检测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另进行安全与毒性实验。将各相应脏器每克百分注射剂量(ID%/g)数据转化到人体脏器百分注射剂量,利用OLINDA/EXM软件计算各脏器及全身的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建立荷瘤AR42J裸鼠,经尾静脉注射0.2mL活度为1mCi99mTc-HYNIC-TOC后,分别于2、4h行小动物SPECT/CT显像,数据经处理后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肿瘤与非肿瘤(T/NT)放射比值。结果该显像剂血液清除快,本底低,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注射2h后,肿瘤组织即有明显的放射摄取,T/NT达7.1,显像效果最佳。人体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显示,小肠对99mTc-HYNIC-TOC的吸收剂量最高,为6.40E-03μGy/MBq,全身有效剂量为4.59μSv/MBq,对全身各主要脏器的辐射剂量均较小。结论99mTc-HYNIC-TOC人体应用安全,无毒性,是非常理想的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的显像剂。

  • 标签: 生长抑素受体 AR42J肿瘤模型 99mTc-HYNIC-TOC 医学内照射剂量
  • 简介:本文采用经阴道介入超声诊断技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合血清铁蛋白(SF)检测方法,对72例术前拟诊为卵巢肿瘤的病人进行检查(均经我院病理证实),做一回顾分析,以探讨其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卵巢肿瘤 介入超声 鉴别诊断 SF CDFI
  • 简介:近年来,低辐射剂量扫描因其辐射损害较低,越来越多应用于CT检查,低浓度对比剂的低毒副作用优势也受到研究者关注,但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胸部CT增强扫描中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浓度对比剂 胸部CT增强扫描 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成像在胃癌术前T3T4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T3、T4分期的患者60例,术前1周内均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宝石能谱CT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T3T4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9例为T3期,41例为T4期。根据浆膜面CT征象诊断T3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5%、81.2%及84.6%,根据脂肪间隙CT征象诊断T3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5%、66.6%及76.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期胃癌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有差异,且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结论: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T3T4分期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对胃癌患者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分期,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宝石能谱CT T3和T4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 血管造影(CTA )与冠状动脉造影(DS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符合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 43 例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 CTA 与 DSA 检查,比较患者CTA 与 DS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观察 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冠 心病符合率。结果:对 43 例患者共 274 个病变节段进行检测,以DSA 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灵敏度为 88.20%,特异度为 94.69%,准确为 90.88%, 阳性预测值为 95.95%,阴性预测值为 82.92%; CTA 诊断冠心病符合率为 93.02%, 诊断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符合率为 91.47%,诊断斑块符合率为 95.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 血管 造影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较为准确,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面CT仿真结肠镜(CTcolonography,CTC)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纤维肠镜与CTC检查,将CTC结果与纤维肠镜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例由于肠道内残留物较多而无法准确显示癌灶,余58例中CTC发现结肠癌47例,直肠癌11例,其中4例为多发肠癌。CTC在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外形方面与手术结果高度相关。结论:CTC可准确显示结直肠病变,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准确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应用学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该学生是否能顺利地走上医学的职业生涯,因此,学生临床教师都必须要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临床培养,利用理论学习临床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改善目前尖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下面本文分析培养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提出一些提升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方法,然后根据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指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最后指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构建医患关系之间的关联。

  • 标签: 医学生 动手实践能力 医患关系 构建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识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中钙化发生率的一致与差异性,同时比较超声与CT诊断乳头状癌乳头状微癌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367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CT及术后病理,其中2258例为乳头状癌、1420例为乳头状微癌。入组标准为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或乳头状微癌,且超声、CT或病理任一项检查提示有钙化存在,分析比较超声与CT检出钙化的情况。结果:超声对钙化的检出率为91.0%,CT为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vs.90.6%,P=0.491),而CT对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vs.47.3%,P〈0.0005)。超声诊断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95.7%vs.38.1%,P〈0.0005)。超声诊断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的准确率相当(95.9%vs.95.4%,P=0.404),但CT诊断乳头状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乳头状微癌(45%vs.27%,P〈0.0005)。结论:超声对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钙化的检出率相当,而CT对乳头状微癌钙化的检出率低于乳头状癌。同时,超声诊断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的准确率相当,而CT诊断乳头状微癌的准确率低于乳头状癌。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状微癌 钙化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急3个月,近1周外院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结节,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盆腔淋巴结肿大,双侧髂骨、骶尾骨多发结节状病灶,考虑转移,遂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

  • 标签: 骨显像 结节状病灶 盆腔淋巴结 硬结节 双侧髂 骶尾骨
  • 简介:肿瘤的异质无所不在,与肿瘤浸润、耐药转移正相关。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分子影像是研究肿瘤异质的最佳手段,其纹理分析已成为异质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其用于头颈部食管肿瘤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解决方法。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纹理分析 肿瘤异质性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比较^99mTc(V)-DMSA与^99mTc-HYNIC-TOC在定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术后复发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0月24例因术后复发或转移而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期行^99mTc(V)-DMSA(以下简称DMSA)^99mTc-HYNICTOC(以下简称TOC)显像的MTC患者。通过对比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来判断两种显像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基于患者的研究中,DMSATOC的灵敏度分别为62.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基于病灶(n=44)的研究中,前者灵敏度(93.2%)高于后者(43.2%)(P〈0.0001)。以降钙素水平500pg/mL为界将病灶分成两组,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11)时,DMSATOC的灵敏度分别为81.8%18.2%(P=0.016);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33)时,两者灵敏度分别为97.0%51.5%(P〈0.0001)。对于软组织病灶(n=36),DMSA灵敏度高于TOC(P〈0.0001);对于骨病灶(n=8),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结论:DMSA在定位M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优于TOC。

  • 标签: 降钙素 癌胚抗原 ^99MTC(V)-DMSA ^99mTc-HYNIC-TOC 甲状腺髓样癌
  • 简介:目的: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与正常组织的广延指数单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参数的差异。方法: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行DWI检查,b值为0、500、1000、2000s/mm2。通过单指数模型计算前列腺癌正常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广延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diffusioncoefficient,DDC)校正系数α值。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α值(范围0~1)的差异,评价各组织中ADC值与DDC值的差异相关,并比较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标准化差值。结果:共30个前列腺癌病灶、34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纳入研究。前列腺癌组织ADC值[(0.73±0.14)×10^-3mm^2s]、DDC值[(0.62±0.20)×10^-3mm^2s]α值(0.65±0.10)均显著低于正常外周带[(1.43±0.25)×10^-3mm^2s、(1.49±0.20)×10^-3mm^2s、0.86±0.09;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明显高于DDC值,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值低于DDC值(均P〈0.05)。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均密切相关(R2=0.98、0.98,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DDC值的标准化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广延指数模型DWI为鉴别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广延指数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的大小层面变化对前列腺外周带正常前列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ADC图常规MRI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应用不同ROI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一级统计学特征。ROI1:根据T2WI图像特征在最大层面确定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ROI2:根据ADC图确定组织;ROI3、ROI4:大小分别为ROI1的3/41/2;ROI5:为多层面组成的整体病灶或组织。筛选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的参数,进一步评价不同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结果:共测量19个病灶21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的数据。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峰度值偏度值无显著差异,而各ROI测量的正常组织ADC值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随着ROI缩小,肿瘤组织ADC值降低,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两者平均ADC值对应的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在所有ROI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织不同百分位数ADC值对应的大部分SD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测量整体体积与最大层面获得的ADC值及其百分位数、SD值不同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面积ROI测量对ADC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有显著影响,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可获得比平均ADC值更多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统计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