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25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的过程中不实施关节腔内注射镇痛药物,观察组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在术后镇痛效果、术后1d、5d的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实施关节腔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加速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注射镇痛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与组织再灌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缺血性脑卒中147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24h收缩压变异率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73例(血压低变异率患者),观察组74例(血压高变异率),且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2分率(56.76%)、复发性脑梗死率(9.46%)、出血转化(10.81%)、死亡率(9.46%)、组织再灌注率均(75.68%)均高于对照组(χ2=10.5931、4.6733、5.6988、4.6733、11.9828;P<0.05),同时与静脉溶栓后24h收縮压变异率相关因素包括组织再灌注(P=0.000;OR=0.523;Sig=1.331;Wald=5.982;SE=0.253;β=1.521)、NIHSS评分(P=0.000;OR=0.582;Sig=0.854;Wald=5.426;SE=0.154;β=2.658)、mRS评分(P=0.001;OR=0.789;Sig=0.007;Wald=8.458;SE=0.258;β=1.452)、复发性脑梗死(P=0.001;OR=0.524;Sig=1.251;Wald=7.865;SE=0.695;β=1.325)、出血转化(P=0.000;OR=0.452;Sig=0.485;Wald=5.412;SE=0.224;β=1.852)、死亡(P=0.001;OR=0.623;Sig=0.054;Wald=6.324;SE=0.362;β=1.0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血压变异,可影响远期预后,脑组织在灌注率低。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压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胎蛋白联合组织病理诊断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72例患者,并分析患者血清AFP水平,并选择72例肝硬化患者以及72例经病理诊断为正常的患者,深入分析三组患者甲胎蛋白联合组织病理诊断的检查差异。结果经过本次临床分析,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在采用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后,所得AFP水平有特别显著的差异,且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不同TNM分期中,检出率及AFP水平也是不同的,患者肿瘤分期越考后,检出效果越明显。结论甲胎蛋白联合组织病理诊断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良好,具有检查精准度、灵敏度更高的特点,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甲胎蛋白 组织病理诊断 原发性肝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四肢软组织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骨外科治疗四肢软组织创伤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为骨外科患者治疗四肢软组织创伤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比常规的治疗方法更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临床疗效佳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外科 四肢软组织创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NF-a、IFN-y组织和IL-10、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肺损伤的单个肺结核和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南非广播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肺良性病变风险,单一的肺结核患者50例,1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变组织中TNF-a,干扰素-y和IL-10的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比较,和定量的AOD值采用秩变换后,方差分析和LSD测试方法比较。结果TNF-a、IFN-y、IL-10在坏死区炎性反应带显著表达,糖尿病组TNF-a低于结核组(P<0.05),IL-10的AOD值高于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TNF-a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BBB00.05),IL-10的AOD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NF-a、IFN-y、IL-10参与了结核病局部免疫反应。糖尿病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反应下降。糖尿病患者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的调控可能成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 标签: TNF-a 干扰素-v IL-10 糖尿病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6年10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12-63岁,平均43.5岁;缺损面积为4cm×6cm~30cm×17cm,其中合并骨外露10例,肌腱外露11例,血管神经外露2例,18例合并创面感染。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二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3例皮瓣顺利成活,无一例感染。1例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改行植皮结合后期换药愈合;1例发生静脉危象,皮瓣边缘坏死,换药愈合。皮瓣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皮瓣无一例发生溃疡、烫伤、磨破等。皮瓣外观平整、颜色接近正常、质地好,2例皮瓣臃肿,1例予以二期手术修薄。皮瓣供区未见明显感觉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技术。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组织学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胃黏膜组织学炎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嗳气、反酸、腹胀不适及胃部疼痛症状的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单核细胞浸润评分高于观察组、PGE2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炎性因子水平,促进康复。

  • 标签: 泮托拉唑 瑞巴派特 慢性糜烂性胃炎 胃黏膜组织学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DR1、Bcl-2的表达情况及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l-2和MDR1基因编码的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65%;化疗后Bcl-2表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P<0.05;化疗前P-gP、Bcl-2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均低于无效组,但P-gP降低的更明显,P<0.05;Bcl-2阳性组中P-gP表达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能诱导P-gP的表达,P-gP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Bcl-2的过量表达也可能是宫颈癌产生耐药的原因;在宫颈癌组织中P-gP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MDR1 Bcl-2 卡铂 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重组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 非心源性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治疗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严重手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皮神经营养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手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具有良好的修复与感觉作用。

  • 标签: 软组织损伤/外科学 外科皮瓣 指损伤/外科学 踝损伤/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