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同期配对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三六三医院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胆囊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性别、年龄(±5岁)、民族和合并症将非路径组与路径组2:1严格配对,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率、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共纳入1044例患者,其中临床路径组348例,非路径组696例。与非路径组相比,临床路径组的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分别缩短1.23天和2.08天,平均住院费用和西药费用分别下降604-7元和287.5元,抗生素使用率和非限制类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下降4.4%和7.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有效率、院感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限制类及特殊类抗生素使用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径患者的变异率15.8%,入院时间不符合临床路径要求(27例,49.1%)是导致变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但仍需多学科协作,不断优化流程,并适当增加路径实施的灵活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临床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丙泊酚、七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住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给予丙泊酚、七氟烷和异氟烷维持麻醉,通过比较麻醉药用量及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析不同药物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行NRS评分丙组最高,甲组最低,组间比较,甲组于乙、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组丙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芬太尼用量方面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患者术后清醒快、疼痛轻,镇痛效果最好。应用七氟烷、异氟烷麻醉的患者,需积极给予术后镇痛处理。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异氟烷 麻醉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中运用西药治疗精神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西药治疗精神疾病容易导致女性患者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药物副反应,抗精神病引起的药物副反应一直都是精神医学领域的难题,而女性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比较常见,运用西药建立人工周期治疗药源性闭经不但会影响抗精神病药物,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故考虑运用中医药来治疗闭经问题,据国内报道称运用中医治疗药源性闭经泌乳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又有中医老话“久病怪病多有瘀”故考虑运用少腹逐瘀汤来治疗闭经。

  • 标签: 少腹逐瘀汤 抗精神病药 闭经
  • 简介:目的:明确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实验组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10次为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采用的评分系统分别为:疼痛严重程度评定:采用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关节活动范围、峰力矩: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功能障碍程度采用Lequesne指数评价。结果:运用BTEprimusRS系统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度、VAS、肌力及Lequesne指数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结论: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可对OA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有明显改善。

  • 标签: BTEprimusRS 等速肌力训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分为腔镜组(n=76)与开放手术组(n=5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镇痛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美容效果好,可充分满足广大女性患者的美容需求,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开放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PG联合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从而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在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就诊的35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FPG联合OGTT方法诊断糖尿病的FPG相关切点为6.4mmol/L,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9%和87.6%,同时曲线下面积为89.9%;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相关切点为6.2%,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93.5%,同时曲线下面积为92.7%。FPG联合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方法对糖尿病的诊断不仅准确性高,同时检查也较为简单,花费比较少。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FPG联合OGTT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筛查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和常规换药两种方法处理开放性骨折后其创面细菌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开放性骨折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男88例,女33例;年龄为4~75岁,平均39.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16h,平均6.0h.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清创及内固定、外固定或截肢术,根据术后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VSD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0.6&#177;17.0)岁,术后伤口应用VSD持续创面引流;换药组61例,男4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7.3&#177;13.4)岁,术后创面常规换药处理.分别取两组患者的感染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比较其创面的细菌学结果.结果VSD组60例患者分离出60株细菌,共8种病原菌.换药组61例患者分离出69株细菌,共11种病原菌.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SD组占83.3%(50/60),换药组占91.3%(63/69)];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致病菌[VSD组为36.7%(22/60),换药组为49.3%(34/69)].VSD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0.0%(12/60),换药组为60.9%(4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中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VSD组占83.3%(10/12),换药组占81.0%(34/42)],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VSD组为9.1%(2/22),换药组为44.1%(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创面行VSD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细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支安尔碘消毒对抑制新生儿脐窝细菌生长和促进脐带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57例新生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75%酒精消毒,实验组采用单支安尔碘消毒,比较两组脐窝分泌物细菌生长和脐带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菌种和有菌例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实验组新生儿(6.8士1.5天)后脐带脱落,短于对照组(8.2士l.6天)(P<0.05);结论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单支安尔碘消毒效果理想,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窝细菌生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更早,且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安尔碘 酒精 脐窝细菌 脐带愈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4-01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hASCs)在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丝素蛋白(Bladderacellularmatrixgraft-silkfibroin,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hASCs,置于BAMG-SF浸提液中培养,CCK-8法检测其细胞活力,评价BAMG-SF支架的细胞毒性并绘制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BAMG-SF双层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将hA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后,转至裸鼠皮下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HLA免疫荧光鉴定裸鼠皮下双层支架上细胞的种属来源。结果hASCs在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根据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关系证实BAMG-SF双层支架浸提液无细胞毒性。由hASCs在BAMG-SF浸提液和DMEM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可知,BAMG-SF有利于hASCs的生长。将hASCs接种到BAMG-SF双层支架材料上,经过体外、内培养,hASCs均能长入支架的空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hASCs细胞长入支架。HLA检测显示支架内细胞部分为hASCs。结论新型BAMG-SF双层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SCs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的研究

  • 标签: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 丝素蛋白 双层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PCR检测DAPK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细胞株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从第二轮巢式MSP扩增出的随机产物中挑选2个随机引物,交予专业机构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APK基因在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中均有表达,DAPKmRNA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表达平均值为0.61±0.40,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2.94%(9/17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DAPK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数据为41.18%(42/102);细胞株U-937显示基因表达正常,HL-60表达缺失;10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33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3/102);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8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7%(8/17);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DAPK启动子区均为非甲基化;细胞株U-937DAPK启动子区非甲基化,HL-60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ALL组与AML组患者骨髓细胞DAPK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显著负相关(ALL组r=-0.855,P<0.05;AML组r=-0.343,P<0.05),提示两者有密切的关联.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DAPK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与其mRNA的异常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DAPK基因 启动子区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94-0
  • 简介:目的探讨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在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中对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SD大鼠急性牙周缺损模型.设以下6组(36只SD大鼠,n=6):空白对照(A组);单纯e-PTFE膜(B组);BME+e-PTFE膜(C组);BMSCs+BME+e-PTFE膜(D组);空转BMSCs+BME+e-PTFE膜(E组);hVEGF165基因修饰的BMSCs+BME+e-PTFE膜(F组).分别将转染hVEGF165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的BMSCs接种于胶原膜BME-10X后,按各分组植入人工牙周缺损内,并以空白胶原膜和空载体为对照.4周后取材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测量新生牙槽骨面积、新生牙骨质面积以及新生牙周膜宽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A组、B组和C组三组新生牙槽骨面积(NB)、新生牙骨质面积(NC)和新生牙周膜宽度(NP)均无明显差别(P>0.05);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NB、NC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E组相比,转染有hVEGF165基因组(F组)的NB、NC和NP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hVEGF165基因转染BMSCs与胶原膜复合物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

  • 标签: 人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牙周组织再生 胶原膜 急性牙周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每次每Kg体重给予1×10^6个细胞,1次/周,4次为1个疗程。本组中29例治疗1个疗程,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0例MSA-C患者共53个疗程,其中47疗程有效(有效率88.68%)。11例接受多疗程治疗的患者中,9例在后续疗程中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结束1个月后ICARS及AD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行走、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4例)、腰痛(1例)、头痛(2例)、发热(2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27-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为2~13个月(平均5.88±2.86个月),之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结论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SA-C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系统萎缩 鞘内注射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路[(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路[(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路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路,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腋窝路径 胸乳路径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2型糖尿病发病一个重要机制是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多项研究表明,沙格列汀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磺脲类、胰岛素联合应用均有效。本文对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二甲双胍 沙格列汀
  • 简介:目的:探讨“扳机点”结合“循经取穴”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局部经络行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组(对照组)16例,发散式冲击波结合“扳机点”治疗组(治疗组)17例,首次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末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采取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近期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扳机点”结合“循经取穴”与单纯“循经取穴”均能够有效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前者较后者疗效更佳。

  • 标签: 扳机点 循经取穴 体外冲击波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六君子丸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虚弱型Hp感染者根除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脾胃虚弱型Hp感染患者180例,其中随机选取90例采用常规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90例使用六君子丸联合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根除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为77.8%,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3%,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六君子丸联合四联疗法可以提高脾胃虚弱型Hp感染者的根除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六君子丸 四联疗法 脾胃虚弱 Hp感染 根除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18-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2.06%)与对照组(32.73%)相比明显较低,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胃肠道准备、手术因素、麻醉用药是引起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加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预防不良反应出现,提高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恶心呕吐 预防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7-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关节松动2例、感染1例,不良反发生率为12.5%,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