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接受健康教育、术后功能锻炼、选择合适下床时机、严格执行规范化下床流程构成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接受常规护理41例腰椎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由平卧位转换为站立位时血压变化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由平卧位转换为站立位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腰椎术后患者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腰椎术后 体位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近3年新发现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早期发现的对策与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新报告的199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71例晚发现病例开展调查。结果199例病例中,男性占86.43%,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1.31%,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占52.76%,晚发现比例为35.68%。结论江阴市要大力推进VCT和PITC工作,扩大检测面,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有效管理。

  • 标签: HIV 流行特征 晚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血站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血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献血者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行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偏低、嘴唇及全身发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献血反应情况,推荐推广。

  • 标签: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首次抑郁发作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盐酸氟西汀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接诊的126例首次抑郁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所采取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单纯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使用盐酸氟西汀与氨磺必利治疗的观察组,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4、6、8周抑郁程度,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以副反应量表为参考依据,将两组治疗后患者抑郁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治疗后1、2周末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悬殊,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盐酸氟西汀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首次抑郁发作效果优于盐酸氟西汀单用治疗方案,两种药物联用对首次抑郁发作的控制佳,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肯定。

  • 标签: 氨磺必利 盐酸氟西汀 抑郁首发
  • 简介:摘要简单介绍自闭症及ABA理论,通过观察行为观察体现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或过多的使用强化物造成的错误行为,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需要细致观察与分析,不同情况指定不同训练方案,提高照顾者家庭训练能力与技术。

  • 标签: 自闭症 行为观察 康复训练
  • 简介:近年来,高等院校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厦门某高等院校2014年仅在相隔半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三起学生坠亡事件。一个个花样年华的生命却以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在沉痛惋惜的同时,作为一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笔者不禁再次思考: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是什么?

  • 标签: 心理健康档案 高等院校学生 学生心理问题 花样年华 教育工作者 三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测定患者的HAMD、TESS评分及认知功能。结果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WAIS-RC、WMS-RC、WCST、TESS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数据74.55%(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较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舍曲林 帕罗西汀 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选择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均可得到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用舍曲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可长时间服用此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舍曲林 帕罗西汀 首发抑郁症
  • 简介:摘要王某,女,39岁,小学教师,一月前因体检发现早期宫颈癌,出现焦虑、抑郁前来咨询。根据资料收集和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和求助者商量后制定咨询目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通过五次咨询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从而缓解了焦虑、抑郁的消极情绪,顺利地接受了手术治疗,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的治疗改善,分析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抑郁症,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抑郁药治疗为主;观察组则结合重复经颅刺激的方式,分析成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为69.2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威斯康星卡片的分析下,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对比上均有所提升(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有良好的治疗成效,且不会对认知功能产生损害。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抗抑郁药 抑郁症 早期疗效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当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患者早期疗效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当中,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抑郁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首次发病治疗当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首次发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抗抑郁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外伤病人中耳部损伤的临床表现与3DCT发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48例颅脑外伤病人中耳部损伤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3DCT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内耳受损型患者4例,内耳完整型患者44例,单侧颞叶损伤患者12例,双侧颞叶损伤患者5例,脑干损伤患者2例,硬膜外血肿患者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例,蛛网膜下腔血肿5例。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病人中耳部损伤患者采用3DCT发现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检查的图像可以直观立体清晰的将患者耳部受损影像显示出来,这给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中耳部损伤 临床表现 3D CT发现 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