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脏脂肪素,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它是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又被称为前β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内脏脂肪素研究认为可能具有类似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并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胰岛素通路,起到降血糖作用,还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合成、聚集,抑制肝糖原的释放,参与炎症反应,并有促炎症作用。对于内脏脂肪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也许会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另一个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脂肪素 糖脂代谢 2型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红花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红花逍遥散。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研究证实红花逍遥散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脂肪肝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红花逍遥散 肝郁脾虚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非均匀性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其临床诊断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非均匀性脂肪肝且于我院诊治的19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上患者在诊断时均采用了影像学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结果的特点。结果在190例患者中,Ⅰ型局限浸润型脂肪肝为31例(占16.3%);Ⅱ型多发浸润型脂肪肝为28例(占14.7%);Ⅲ型叶段浸润型脂肪肝共计82例(占43.2%),其余49例(占25.8%)患者均表现为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损伤,方便快捷等特点,在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鉴别脂肪肝与肝血管瘤及肝癌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非均匀性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从而指导实验室对脂肪肝的诊断。方法脂肪肝组62例,正常对照组38例,检测两组空腹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结果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CHE)、总胆汁酸(TB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BiL)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脂肪肝 血脂 血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壳脂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每组3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的水平及AST、GGT及ALT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00%,且显效率高达12例(40.0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AST、GGT及ALT水平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壳脂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壳脂胶囊 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作者采用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脂肪肝的45例病人,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施治,经过8~20次的治疗,治愈者39例,好转者6例,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脂肪肝
  • 简介:摘要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础,但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脂肪肝的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9例,对伴初诊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8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脂肪肝超声分度,探讨其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有显著性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伴2型糖尿病组的患者中,随着空腹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值的升高,脂肪肝的程度加重,二者具有相关性(P<0.05)。故研究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延缓脂肪肝病程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诊断牙周疾病的传统方法,包括临床指标的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生化指标可以弥补临床指标检查的低敏感性。检测龈沟液中的弹性蛋白,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牙周炎。本文综述了龈沟液中的弹性蛋白与牙周炎的诊断。

  • 标签: 牙周炎 龈沟液 弹性蛋白酶
  • 简介:摘要YKL-40与肾间质纤维化各自的研究均较多,但YKL-40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凝是在预防和治疗肺活检术后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注射用血凝作为经皮肺活检术后咯血的预防,通过术前30分钟肌注和未给药组对比,观察注射用血凝对咯血的影响,血凝组和对照组的咯血发生率。结果给药组及未给药组咯血发生率和咯血次数,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凝是在预防和治疗肺活检术后咯血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凝酶 经皮肺活检 咯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AD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乙型)100例(其中急性肝炎16例,慢性肝炎52例,肝炎肝硬化32例)ADA的活性,设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A在各肝炎组都较对照组升高(P<0.01)。各肝炎组之间,ADA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A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肝炎肝硬化患者ADA普遍增高,可能与慢性病变和纤维化有关。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病毒性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为(14.25±6.76)分,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为(17.28±7.21)分,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相比于治疗前都发生了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实施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起到保护患者大脑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巴曲酶 银杏达莫 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血红素氧合-1(HO-1)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16例(冠心病组)的血红素氧合-1的水平,并分析HO-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O-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O-1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红素氧合酶-1 冠心病 冠脉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巴曲对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完成所有脑栓塞患者的随机分组。对52例观察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巴曲治疗;对52例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对比APTT以及PT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APTT(凝血活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DD(D-二聚体)等相关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P<0.05)。结论对于房颤导致出现脑栓塞患者,选择巴曲实施临床治疗,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可以将患者的凝血指标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房颤致脑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巴曲酶 房颤 脑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方法学评价试验,选择一种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方法Thio-NADH黄色发光系统循环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结果本法线性达150mol/L,精密度,批内CV0.98%,0.85%,批间CV4.58%,4.13%,本法与普通显示法比较Y=0.903x-1.45r=0.9955,n=50,配对t检验P>0.05,胆红素<830umol/L,血红蛋白<50g/L,肝素钠<100mmol/L,枸橼酸钠<120mmol/L,乳酸<30mmol/L,抗坏血酸<280mmol/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干扰。结论本法线性好,精密度高,结果无明显干扰,对仪器管道、比色杯基本无色素沉着污染,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酶循环法 血清总胆汁酸(TBA) Th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