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2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71%,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预防静脉血栓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行腰椎手术患者9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总有效率97.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4%,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腰椎术后患者,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了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手术 早期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熟练掌握cuff长期静脉置管的日常维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9例留置cuff皮下隧道长期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结果除2例导管破损、8例血流不畅、导管相关感染1例、导管口出血1例,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带cuff长期深静脉置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静脉血栓的成因及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段收治的未出现静脉血栓的4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的成因与临床护理要点。结果经有效的临床护理后,40例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0%,共治愈39例。结论年龄、体重、活动能力、特殊风险、创伤部位、手术因素、高危疾病是导致神经外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在护理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应把握其护理要点,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

  • 标签: 神经外科 深静脉血栓 成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确诊的16例下肢静脉形成1周内孕产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肝素抗凝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统计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溶栓治疗前后下肢阻抗溶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且溶栓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下肢阻抗容积波图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及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时候,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结合肝素抗凝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妊娠 产褥期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2017年收治的6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完善的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术前检查,术后恰当功能锻炼、密切病情观察、药物预防来发现和护理患者。结果术后63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7.94%,低于国内外文献描述的发病水平。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静脉血栓形成处管腔内可见实质性光团,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脑梗死用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接收的脑梗死者共84例。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将84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9.52%),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7.62%,对照组为83.3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者用循证护理,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有利于护患良好关系的维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 预防效果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最容易发生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可增加患者原发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据相关文献报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颅脑外科患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我院于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62例。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干预措施,为防治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2011.8-2012.5外科手术患者300例,其中外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观察组)50例,未发生静脉血栓(对照组)25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了解外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科相关疾病、年龄≥60岁与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外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和控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关因素 干预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INR等指标与临床体征。结果溶栓前后患者大腿肢体周径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INR等指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协同治疗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具有显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骨科 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保证极度低下血小板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的安全。方法术前做好预防出血的充分准备如术前讨论、穿刺部位评估,术前输注血小板、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操作者动作迅速敏捷。轻柔,避免反复穿刺,术后局部用凝血酶及透明敷贴固定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并遵医嘱在输注同型机采血小板1各单位成人治疗量(2.5×1011/袋);用正压接头连接导管,生理盐水封管。结果7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极度低下血小板患者,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行静脉置管其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

  • 标签: 血小板 深静脉置管(PICC) 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静脉置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静脉置管的MH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血液透析静脉置管的综合护理)。分别在护理干预1周和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置管术后的导管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术后的导管感染、栓塞发生率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周和1月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调查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MHD患者静脉置管术后的导管感染、栓塞形成等相关并发症,从而能提高MHD患者的调查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患有慢性的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一定要通过进行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来保证身体的健康,而对于患者来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最重要的条件便是保证血管通道的畅通无阻,同时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一些患者体内的静脉由于被长期的穿刺,十分容易产生静脉壁增生的情况,最终导致穿刺失败,给正常的血液透析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而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置管来解决,因此,对于静脉置管的感染便需要广大医疗工作者产生必要的重视。

  • 标签: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护理 预防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患者误诊为龋的原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率。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0例患者,均为慢性牙髓炎或是牙髓坏死误诊为龋,对误诊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临床口腔医生提出要求。结果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患者被误诊为龋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生问诊不详细、对患牙检查的不够仔细、患者不记得患有牙痛史或是不愿说出牙痛史。结论对于牙髓疾病患者应做好详细的问诊及检查,仔细探查龋洞底情况,以减少误诊率,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慢性牙髓炎 牙髓坏死 深龋 误诊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1600例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妇术后护理)。对比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及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两组满意度调查表评分。结果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及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分别为89.6±8.4分、72.6±9.6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