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节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8例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病态窦房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快慢综合征时间发作时主要心电图表现。结果出现快慢综合征时间主要集中在300~500(31例)及2200~2400(19例),而在800~1000及1100~1300时间段未发现快慢综合征,而在800~1000及1100~1300时间段未发现快慢综合征,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房颤者33例,房扑者3例,房性心动过速者1例,交界性心动过速者1例。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快速有效的诊断病态窦房节综合征,并区别患者临床表现与心动速度的关系,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12导联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节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死亡预测评估,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以16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住ICU起为观察起点,入住30天为观察终点,采集相关数据分别记录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MEWS)、SAPSⅡ评分。分别进行ROC曲线下面积计算,依据界值计算相应的预测指标。结果入院即刻MEWS评分对死亡预后的截断值为7分,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79.6%,△MEWS评分截断值为1分,敏感度为63.9%,特异度为84%。结论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可用于ICU中对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预测。

  • 标签: MEWS评分 评分动态变化 危重病 死亡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乱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选择常规心电图(ECG)检测;观察组58例,选择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对比两组的阳性诊断和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8.6%,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70.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ECG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早搏早发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与观察组DCG检测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DCG检测室性和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和房性早搏成对,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ECG检查,P<0.05。结论DCG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要高于ECG,其具有简单、持续、便携的优点,值得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疾病临床诊断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CG DCG 心律失常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律变化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正常组,对两组对象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试验组患者的24hHRV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的各项指标,P<0.05;试验组患者的昼夜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昼夜律变化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昼夜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抗精神药物和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精神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药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非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抗精神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入组时有12例发生率窦速,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2例室上性早搏,占1.38%;2例室性早搏,占1.38%;12例ST-T改变,占8.28%;30例窦速,占20.69%,15例窦缓,占10.34%;3例传导阻滞,占2.07%;1例Q-T间期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对心血管系统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典抗精神药物 非经典抗精神药物 心肌损害 动态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静态联合疼痛评估在关节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7例关节外科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用静态疼痛评估)110例,B组(采用动态及静态联合疼痛评估,即评估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和活动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VAS评分)107例,2组均按照无痛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2组不同疼痛评估的结果在指导医生给予不同镇痛治疗后达到的疼痛缓解效果及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结论运用动静联合疼痛评估能够更准确全面的评估关节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使医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掌握更加全面化、透明化、清晰化,为医生预先制定好关节外科病人术后镇痛及恢复的目标提供了依据,使医生能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将疼痛程度控制在最小化,使关节外科患者的功能锻炼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 标签: 动态 静态 疼痛评估 关节外科 无痛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方法的检测结果和在心电特征上的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心电特征上的疾病发生情况比对照组监测的细致,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围术期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系统探讨骨科围术期患者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术中采用骨水泥患者与未采用骨水泥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前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7天接受置换术与非置换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围术期患者行手术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有所变化,且术中使用骨水泥与手术方式会对D-二聚体水平产生影响,证实D-二聚体不具备预警特征。

  • 标签: 骨科围术期 D-二聚体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早期肾损害情况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45例,A组为早期肾脏损害患者,B组为无早期肾脏损害患者,选取同期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肾脏功能指标检测和ABPM,分析比较三组临床指标、动态血压情况、ABPM参数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情况。结果A组BUN、Scr、血β2-MG、尿β2-MG、UAER等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动态血压情况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2-MG、尿β2-MG、lgUAER与动态血压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BPM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诊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情况的重要诊断依据,早期对患者的确诊能够得到及时、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共32例糖尿病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把相关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包含16例患者。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检测,观察组应用血糖仪进行手指检测,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实际效果。结果在血糖达标的实际时间层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症状低血糖事件数量多余观察组,P<0.01,这种现象在夜间会出现显著的差异。对照组的实际平均血糖漂移度要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患者。结论应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患者,安全性更好,控制血糖时间更短。

  • 标签: 动态血糖 胰岛素泵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等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22例),老年组(43例),使用动态心电记录器对65例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不同时段患者平均心率以及心肌缺血等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心肌缺血主要发生时段为凌晨12点至早上8点。结论伴随年龄增长,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会明显提高,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患者心肌病变青情况,早干预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24h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在预防和发现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胰岛素泵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快速评估。结果经胰岛素泵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发现,30例患者中治疗初期共有38次低血糖事件发生,而38次中有26次发生在夜间。结论胰岛素泵可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检测到患者的血糖波动并且帮助患者平稳血糖。

  • 标签: 血糖检测 胰岛素泵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心动周期触发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6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采集每例患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触发时期、阵数、室速的心搏总数、室速频率,并按时期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收缩晚期触发5例(7%),舒张早期触发16例(21%),舒张中期触发26例(34%),舒张晚期触发31例(41%),不同心动周期触发的短阵室速在发作阵数、室速的心搏总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速频率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越处于心动周期后期触发的室速所占比例越高,但越处心动周期早期触发的室速频率越快,危险性越高。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周期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动态增强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基础上另加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查进行临床明确诊断,分别认真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相对于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性检查,对照组检出19例,6例未检出患者其中有3例是由于对肝癌不典型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3例由于扫描视野不全或者窗位选择不恰当,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76%;观察组检出24例,1例患者未被检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96%,明显高于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提高了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讨论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日趋广泛,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了临床误诊和漏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在肝细胞癌和肝良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7月54例肝细胞癌和肝良性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54例患者中肝细胞癌(HCC)患者32例,设为A组。肝良性肿瘤患者22例,设为B组。对54例患者均采用全肝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计算肝脏渗透性参数方面以ExtendedTofts双室模型拟合计算为准血管微血管运作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建立并用Omni-Kinetics软件分析图像,结合肝脏双输入血流动力学模型获得肝脏灌注和血管渗透性参数HPI,在结合微血管的各项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HPI值、Ktrans和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在ve和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对肝细胞癌和肝良性肿瘤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心率失常的效果对比,为日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接收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88例,分别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率失常的检查。结果本研究144例冠心病患者中,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心律失常阳性患者78例,阴性66例,阳性检出率为54.17%;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率失常阳性患者87例,阴性57例阳性检出率为60.42%。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共76例,室性早搏成对的患者68例,存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88例,存在房性早搏成对的患者56例;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共32例,室性早搏成对的患者19例,存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40例,存在房性早搏成对的患者20例,且均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以鼻咽癌病例进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探讨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鼻咽癌患者20例,以相同角度的射野、相同目标约束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动态调强计划A组射野等中心在靶区几何中心、B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头侧偏移6cm、C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足侧偏移6cm,比较3种方案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受量。结果三组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的受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中,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学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动态调强放疗 射野等中心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观察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2例,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差异,分析动态、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参照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27(64.29%)、24(57.14%),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直观了解心肌功能及运动情况,应用便捷,诊断准确率高,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早期诊治提供有效诊断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心率失常 动态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动态变化监测对预估重症流行强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描述2008-5-13~2011-12-31门急诊及住院手足口病例粪便或肛拭取材中病原核酸实时RT-PCR检测结果。按周分别计数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及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它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及重症病例数,对时间作图。结果手足口病各类病原构成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近4年监测到最显著的两个重症发病高峰发生在2008年5~7月以及2010年3~7月,这两个时间段均处在每年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时段,优势病原均是EV71。重症发病最少的时间段为2008年9月~2009全年,优势病原为其它肠道病毒和CoxA16。各类病原感染者重症风险值高低排序为EV71、其它肠道病毒、CoxA16。结论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动态变化监测可以随时掌握当前及未来短期内病原相对活动度,根据病原各自重症风险值高低,就可以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前预估重症流行强度。

  • 标签: EV71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 重症手足口病 实时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