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合并HIV感染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6年收住的5例HIV合并肝包虫患者,5例患者分别进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肝包虫外囊次部分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及相应的支持治疗,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其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残腔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特殊处理HIV/AIDS患者的术中措施和术后措施,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营养支持、抗感染、抗病毒等措施,可以防止出现并发症。如果医务人员出现HIV/AIDS职业暴露,则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规范的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出现感染。

  • 标签: 肝包虫 合并 HIV感染 外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公务员招录体检过程中的窦性心动过速,探讨复检流程中的干预措施对心率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156例首检发现窦性心动过速,采用轻音乐干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优质的体检服务及人文关怀措施,观察复检前后的心率变化规律。结果156例复检干预前平均心率为123.2±6.6次/分,干预后平均心率89.4±2.8次/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公务员招录体检非病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有较明显的稳定作用,能提高复检合格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6月至12月10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为850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为150例,其中首次献血250例,再次或多次献血750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228/76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144/2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160/10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健康检查 献血质量 献血者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缓和改善精神分裂症退缩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自拟生活技能强化训练项目,分组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显著进步37.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生活技能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和减缓患者的生活技能强化训练衰退,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技能 训练 精神分裂症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非糖尿病人群血液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在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华东疗养院的2848名非糖尿病体检并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按照年龄分组,<40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年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非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与年龄显著相关(r=0.370,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组内HbA1c逐渐增高。结论为了增加HbA1c对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议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HbA1c参考范围。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年龄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的34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防范于未然。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互助献血者 安全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最重要传播方式。静脉吸毒有反复静脉注射的要求,由于吸毒本身的特殊性,这些操作常常在非医疗场所进行,因而其消毒、防病的措施均存在缺陷。静脉吸毒HIV、HCV及HBV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低、对传染病的知识缺乏或知信行脱节以及预防措施不到位等。既往的调查显示,静脉吸毒HIV、HCV及HBV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人群平均水平。本文对静脉吸毒HIV、HCV及HBV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感染的特性分析原因、提出方案。

  • 标签: 静脉吸毒 艾滋病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艾滋病感染(HIV)和病人(AIDS)现状,针对问题探讨可行性对策。方法对2003—2014年环江县乡镇农村HIV和AIDS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下简称检测和治疗)情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比较健康宣教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认知相关变化。结果与健康宣教前相比,健康宣教后研究对象接受检测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而且生活环境经济较滞后,很多HIV和AIDS家庭经济很拮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扩散蔓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 艾滋病 现状 对策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健康检查 献血质量
  • 简介:摘要马凡氏综合征又名蛛蛛指(趾)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骨骼、眼和心血管系统受累。心血管方面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瘤。动脉瘤一旦形成,极易破裂出血,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它就像人体携带着“猝死基因”令人防不胜防。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是降低猝死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马凡氏综合征 动脉血管瘤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梧州市无偿献血在献血前淘汰的原因。方法收集梧州市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站18~55岁无偿献血38557人,对其样血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淘汰1872人,平均淘汰率为4.86%,其中2017年7月的淘汰率最高,淘汰原因最多的是ALT快检。结论血站需做好征询工作和制定检查项目,排除高危人群,降低献血的不合格率,缩短献血等候时间,提高献血的热情。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淘汰 HBsAg快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无偿献血溶血标本对于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本区10个采血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共5000份,对初次筛选时确定为溶血标本的样本进行复检,对比两次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5000份无偿献血样本轻度溶血共7份,中度溶血共8份,重度溶血共17份。发生轻度溶血和中度溶血的标本对于ALT、TP、HBsAg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溶血标本对于检验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无偿献血进行采血后,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溶血现象,检测时需对溶血标本进行复检,以提高检测准确度。

  • 标签: 无偿献血 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 标签: 海拔高度 急进高原 眼底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咨询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常规取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78例遗传咨询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58例,检出率为15.34。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智力低下,复发性流产,不孕不育,原发及继发闭经,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等的重要病因,对遗传咨询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临床诊断和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遗传咨询 染色体异常 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充市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改进招募策略和献血前筛查方案。方法对本市2010-2014年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10-2014年血小板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09%,其中首次献血的不合格率为5.51%,重复献血的不合格率为1.36%,不合格原因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87%、0.51%、0.13%、0.21%、0.44%。结论从固定自愿无偿献血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加强献血血液筛查可降低机采血小板检测不合格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痴呆照顾的护理技能培训措施以及价值。方法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进行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护理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意外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经培训后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培训后,老年痴呆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给予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相关护理技能的培训,可以将其护理技能提高,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痴呆 护理技能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BeAg、HBeAb和HBcAb阳性时是否具有感染性,减少因输血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采用ELISA(酶联吸附免疫法)。结果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率为5%,100份成品血的标本的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率为3%。结论将HBeAg、HBeAb和HBcAb作为献血常规检测项目,筛除HBsAg阳性以外的乙肝病毒携带,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b (乙型肝炎e抗体) HBcAb (乙型肝炎e抗原) 乙肝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1年1月至16年11月住院病房送检胆汁标本中分离的192株病原菌,用DL-96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9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19.3%),革兰阴性杆菌155株(占80.7%)。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93株(占48.4%)、粪肠球菌18株(占9.4%)、屎肠球菌14株(占7.3%)、肺炎克雷伯菌11株(占5.7%)。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43.0%;结论胆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应根据两种不同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未婚先孕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给未婚的身心、生殖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未婚先孕受术,因其在家庭、社会中都难以获得充分支持,其心理状况较一般受术更为复杂,心理负担更为沉重。而恰当的心理护理能使受术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受术增强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

  • 标签: 未婚先孕 人工流产 心理状况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血液感染因子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提高血液质量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市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项目进行分析。结果从2010年到2014年共采集了我市无偿献血标本111241份,总不合格率为3.64%。其中,ALT、抗-HIV、抗-HCV、TP、HBsAg导致废血占比分别为58.8%、0.4%、1.1%、14.1%和15.6%。ALT在各项不合格血液指标中占的比例最高。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血液检查指标差异显著(P<0.05)。并且抗-HIV炎性诊断率处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在无偿献血检测应用加强检测技术,从而提升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保证血液质量,达到用血安全的目的。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液感染因子 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