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RDW水平分为正常水平组(RDW≤14.5%)与异常水平组(RDW>14.5%),正常水平组有81例,异常水平组有29例;根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存活组与未存活组,存活组有83例,未存活组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PCT、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RDW水平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评分分级随着RDW异常率增加而增加,Ⅰ~Ⅱ级为7.14%,Ⅲ级为20.00%,Ⅳ级为33.33%,Ⅴ级为60.00%,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DW、PSI分级均是引起患者出现的死亡的高危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有很大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工作者作出相对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病情。

  • 标签: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酶谱(ALT,AST,R-GT,ALP)在手口足病患儿肝损害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酶转肽酶(r-GT)和碱性磷酸酶(AKP),并同时检测5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口足病患儿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G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LT,AST,及ALP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童,说明手口足病患儿存在肝脏损害,早期检测血清肝酶谱对手足口病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肝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以掌握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发病的特点,了解人群免疫状况和水平,探索人群麻疹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分年龄、分地区综合分析各地采集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样本共5072人,其中4749人麻疹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93.63%。苏北、苏南地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别为95.3%和95.58%,较苏中地区87.98%高,各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7.29,P<0.01)。各地区人群麻疹抗体滴度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7.84,P<0.0001。其中,苏北地区抗体水平居首位,苏南地区居中,苏中地区相对最低。结论江苏省各地区、各年龄段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等,麻疹强化免疫对保护特定年龄段儿童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麻疹 抗体水平 强化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结直肠癌(CRC)仍然是全球性癌症和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类型之一。临床上正在致力于寻找能早期诊断CRC的非侵入性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以帮助CRC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和提高其生存率。微小RNA(miRNAs)最近被确定为重要的肿瘤调节因子,可能代表新型的癌症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miR-92a在CR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8例,包括存在肝转移的患者48例,同时募集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类似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队列组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92a水平。分析miR-92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判断血清miR-92a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92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miR-92a相对定量值(临界值为0.165)进行结直肠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8.32%,该生物标志物可产生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miR-92a的AUC>0.7,与AUC=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血清miR-92a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的CRC患者(P<0.05)。该生物标志物的AUC为0.896。在临界值为0.173时,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CRC患者的敏感性为78.56%,特异性为86.59%。结论血清miR-92a可能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指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血清中的miR-92a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该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血清 微小RNA 生物学标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房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实验组患者50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结果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发颤发生率为24%,实验组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70%。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降低时,房颤的发生率升高。TSH和房颤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以后的诊断中应引起注意。

  • 标签: 心绞痛 促甲状腺激素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综合护理对其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34例,组间可比性充分。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综合护理组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分组临床护理与随访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程度下降,但综合护理组的FPG、2hPG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更低,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糖,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加强推广与实践。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护理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口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小时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功能恢复时间、总的通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也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外周血白介素水平的测定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IL-17、IL-10水平;不同程度研究组IL-17、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入院时IL-17、IL-10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和对照组入院时IL-17、IL-1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介素IL-17、IL-10存在失衡状态。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IL-17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采血后对血清中T3、T4、FT3、FT4及s-TSH水平进行测定,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比较,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血清内T3、FT3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且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研究组T4、FT4、s-TSH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血清内BUN及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患者肾脏损害程度及患者病程有较强提示作用,对其进行动态监测还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组织科室业务查房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方法护士长对科室护士组织以疑难危重病例护理为基础的护理查房。结果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及护士长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结论组织科室护理查房是提高护士业务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外科护士 护理三级查房 业务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可溶性EC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45例,分为A组;乳腺良性病变21例患者分为B组。另于同期选取45例健康的体检者分为C组。手术前1d及术后15d抽取外周静脉血5ml采用ELISA方法计算血清中sEC水平。结果A组、B组、C组患者血清中sEC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的乳腺癌病理分期与淋巴转移指之间有显著关系,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sEC水平逐渐增高,其比较有差异(P<0.05);在病理分级及是否腹水比较上无差异(P>0.05),不具相关性;A组乳腺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后1周、2周血清sEC水平与C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表达具有特异性,且与肿瘤病理分期相关,可能是一种乳腺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血清 可溶性E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OP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左室后壁厚度(LVPT)的变化。方法COPD患者20例、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18例、高血压患者18例在入院次日早晨空腹采血测定Hcy、PaO2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结果COPD合并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cy水平22.19±5.16μmol/L高于COPD组和高血压组(p<0.05),3组间PaO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10.50±1.54cm大于COPD组(p<0.05)而与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了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COPD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左心室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mild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RES1(RattshomologofzebrafishES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RES1基因在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利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提取大脑海马组织中的RNA,以GAPDH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内RES1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兴趣丧失,与临床抑郁症的精神抑制症状相似。模型组RES1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RES1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对于诊断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炎患者(A组)39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B组)39例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病患者(C组)39例,再选择同期进行正常体验人群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SH、TPOAb、TGAb和TRAb水平情况。结果C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B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B、C组TPOAb、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组TRAb水平高于A、B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特异性指标主要为TSH水平,TRAb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病效果显著,而TPOAb、TGAb诊断甲状腺疾病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消化溃疡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消化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SF-36评量表评分明显更高,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明显更高,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模式 消化溃疡 自我管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4例。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口服,每天1次,C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6个月后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同时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1年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机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和C组的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显著高于A组(均P<0.05);C组治疗后的TC为(2.28±0.47)mmol/L,TG为(1.25±0.43)mmol/L,LDL为(2.41±0.53)mmol/L,均显著低于B在,而HDL为(1.25±0.29)mmol/L,显著高于B组(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能够有效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脂质代谢水平,降低再发脑血管事件的机率,其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的降脂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强化降脂 氟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比浊法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影响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也随之升高;血清胱抑素C水平会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提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年龄的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也会反应血清胱抑素C水平,临床应该引起重视,及时确诊冠心病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胱抑素C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程度与血红蛋白浓度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常规中血红蛋白浓度水平进行分组,分为三组,给予患儿蓝光间断治疗,对患儿的黄疸程度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采用对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并对三组之间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程度与患儿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住院时间有着直接关系,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在患病期间,患儿的血红蛋白越高,患儿的黄疸出现也就越早,黄疸程度越重患儿的治疗时间也就越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胃癌患者DF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老年胃癌患者,根据患者白蛋白水平分为研究组(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正常值)。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无病生存期等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肿瘤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肿瘤大小、TNM分期、晚期大体分型、腺癌分化程度比较有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大小、TNM分期、晚期大体分型、腺癌分化程度为影响研究组预后的因素。结论肿瘤大小、TNM分期、晚期大体分型、腺癌分化程度与老年胃癌患者发生低血清白蛋白有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子。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老年胃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