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no模型在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0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292名,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了解护理服务需求指标的Kano属性,根据Kano模型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明确改进关键点。结果:住院患者服务需求的4个维度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医疗环境以及护理技术,必备属性2个,期望属性1个,魅力属性1个,对满意度的关键点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意度情况。结论:应用Kano模型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保障必备属性项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魅力属性项目内容,明确薄弱服务项目,针对性进行关键点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 标签: Kano模型 住院患者 护理服务需求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教育理念和重要举措,强调在专业课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十分重要。各门课程都应守好一门课,种好责任田,使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BOPPPS原理,将课堂教学分为6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约15分钟,也可以根据知识点对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髋关节置换患者,共计80例,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模式、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护理开展两组护理工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将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延续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风险管理、心率管理、血压管理、低体温控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低体温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FMEA模型的预见性护理 手术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我校学生在基础护理学中,实行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校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本科学生中抽取70例,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35例学生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35例学生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实行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教学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我校学生在基础护理学中,实行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 基础护理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普通结肠镜检查前2h进食不同食物类型对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00例,根据结肠镜检查顺序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患者在肠道准备完成后接受肠镜检查前2h进食稀饭和煎鸡蛋(混合性食物),B组患者在肠道准备完成后接受肠镜检查前2h进食煎鸡蛋2个(全脂肪干性食物),C组患者在肠道准备完成后接受肠镜检查前2h进食稀饭(高碳水化合物),D组患者采取传统方式检查当日完全禁食。评价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主诉感受。结果:A组、B组、C组患者的主诉感受和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D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查前2小时进食对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无任何影响,还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检查前准备 进食类型不同 不良反应 相关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碳酸钙D3颗粒治疗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我院门诊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BPPV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都给予手法复位达到临床治愈,观察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3颗粒及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耳穴压丸治疗。两组BPPV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眩晕的复发率及复位后残余头晕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6例患者,复发率为12.5%(7/56),对照组60例患者,复发率为 26.7%(16/6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钙D3颗粒可显著降低难治性BPPV的复发率,并有效缓解特发性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的残余头晕等症状。

  • 标签: BPPV 碳酸钙D3颗粒 耳穴压丸 复发 残余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抗生素使用3d腹泻高危易感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1年内收治的抗生素使用3d腹泻高危易感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经比对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我院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后,发现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评价更高,满意度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恢复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目标策略 针对性护理干预 抗生素 3d腹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患者平均(60.3±17.9)岁,均依据患者术前的颅脑CT数据,利用计算机建模软件模拟出患者的体表轮廓与穿刺颅内血肿的硬性通道的连接关系,制作出包含硬性通道及部分体表轮廓的导板模型,将模型数据重建后导入3D打印机完成打印。利用打印出的体表轮廓导板及穿刺通道定位颅内血肿穿刺手术,计算穿刺准确率及血肿清除率。结果 本组50例病人中术后经CT证实,穿刺准确47例,准确率为94%。血肿消除46例,消除率为92%,出院后回访4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0分正常者8例、61分以上者ADL功能轻度损害者22例、41-60分ADL中度损害者8例、40分以下者ADL重度损害者3例、0分完全依赖者1例。结论 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较好,穿刺精确,利于血肿的引流,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3D打印定位导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 D3(Cyclin D3)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0例正常脑组织与2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组织中 Cyclin D3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Cyclin D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Cyclin D3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阳性表达率增高(P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 D3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24内血糖水平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医院产科病房64例GDM孕妇分娩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水平及神经行为发育[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0min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4、12、24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NBNA评分项目中的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得分及NBN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GDM孕妇分娩新生儿,开展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提高新生儿出生24内的血糖水平,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良好发育。

  • 标签: 早期护理 妊娠糖尿病 新生儿 血糖水平 神经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老年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济宁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接受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瘙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皮肤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住院期间用药注意事项、皮肤护理、出院指导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评估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实施干预前(患者入院第1天)、实施干预后1个月末、实施干预后3个月末,采用十二项目瘙痒严重程度量表(12-PSS)、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评估患者的瘙痒程度、自我护理的得分情况。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在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瘙痒情况、自我护理情况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瘙痒情况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第1个月末自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个月末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采用基于HAPA模型的自我管理方案对SP患者进行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瘙痒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该干预模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然而对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仍需要深入研究。

  • 标签: 老年瘙痒症 HAPA理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对肩周炎模型兔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肩关节轴向拔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采取持续劳损加冰敷法制作兔肩周炎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和电针治疗,模型组造模后给饲料喂养,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治疗,10天一疗程,两疗程后进行实验取材,分别取兔患肩肱二头肌肌腹、长头肌腱及滑膜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结果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对肩周炎模型兔局部肌肉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显著降低肩周炎模型兔局部肌肉中异常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5,P<0.01),同时对局部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也有较好的调整作用。结论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可对肩周炎模型兔局部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代谢发挥良性调节作用,肩关节轴向拔伸法能增加局部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从而更好地清除局部病变组织氧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肩关节轴向拔伸法 肩周炎 氧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对门诊采血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未实施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排队论模型护理人员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可有效提高门诊采血管理的护理质量水平,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排队论模型 护理人员动态调配 门诊 采血管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描述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早期的流行病学特点,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并估算主要参数,为制定最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云南省2020年1月21日至3月9日官方网络报道的疫情数据,用R 4.0.2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更新方程模型分析疫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估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截止2020年3月9日,云南省累计确诊174例感染病例,其中治愈170例,死亡2例。发病年龄为41.01±18.54岁,病死率为1.15%(2/174),从出现症状到住院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天,从住院到报告的延迟中位数为2天。人际传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R0的中位数为0.267(95% 可信区间: 0.204~0.347)。结论 云南省R0的估计值远小于临界值1.0,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云南得到有效控制,可预见在常态防控形势下,疫情暴发的可能性很小。更新方程模型可用于分析及预测疫情的动态变化过程,为防止疫情反弹及境外输入采取精准施策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动力学模型 基本再生数(R0) 云南省
  • 简介:摘要: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肿中占第三位。c-Myc是一种强c大的原癌基因,在胃癌的生长,迁移,凋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可能与Ras/MAPK,PI3K-AKT等多种分子信号途径相关。人类疾病小鼠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前期结果已经证明, Atp4b-Cre; Myc OE/+小鼠可以产生胃癌表型,并伴随着PI3K-AKT途径激活。通过进一步分析胃特异性c-Myc转基因小鼠胃组织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检测其他重要分子信号通路(Ras/MAPK途径)成员的转录水平变化,可以帮助更好的阐明其具体可能的促癌分子作用机制,为相应的小分子药物筛选和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开发前景。

  • 标签: 胃癌 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健康信念模型基础上对早产产妇实施院内健康教育后其母乳喂养行为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生产分娩的40例早产产妇与早产儿,作为该次的调研目标,将其依据入院时间编号分为实验组(n=20,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院内健康教育)和对照组(n=20,传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予以早产产妇健康教育后,早产儿生长发育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