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凝血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6-2023.06,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40例)与非DVT组(80例)。检测入组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并对其与患者DVT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DVT组低于非DVT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DVT组高于非DVT组(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水平,DVT组低于非DVT组(P<0.05);Fbg、D-D,DVT组高于非DVT组(P<0.05)。结论:血常规、凝血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辅助指标,与非DVT患者相比,DVT患者相关指标表现出一定异常升高或降低情况。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指标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期间于本院产科行阴道分娩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产妇。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护理中,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 护理风险管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缺血性卒中迟发癫痫的研究并构建预测模型,并评判其预测效能。 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构建专项优化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转换为可视化的优化评分量表,从而量化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概率;再以现行的预测模型为参照,探寻优化评分对于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评判效能。 结果:经过样本量计算和充分纳入-排除标准,连续选取2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本次横断面研究的模型组样本,累计22例迟发癫痫、180例未继发任何类型癫痫,时间跨度为2021年02月至2022年09月。结论:本研究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构建专项迟发癫痫的预测模型,并转化为易于临床使用的优化评分,其评判效能可靠。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 癫痫 预测模型 横断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孕妇产前检测 IgG血型抗体效价对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可追溯100例孕妇进行产前 IgG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所有孕妇均为 O型 Rh( D)阳性,同时在分娩后检测新生儿溶血 3项试验。 结果: 全部100例孕妇中,其中 73例( 73.00%)孕妇抗体效价 1: 32; 4例( 4.00%)孕妇抗体效价为 1: 64; 11例( 11.00%)孕妇抗体效价为 1:128; 11例孕妇( 11.00%)抗体效价为 1:256; 1例孕妇( 1.00%)抗体效价为 1:512。新生儿 ABO溶血病检测情况, 50例( 50.00%)确诊为新生儿 ABO溶血病。在抗体效价 1: 32、 1: 64、 1:128、 1:256、 1:512时,新生儿 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5.21%、 75.00%、 54.55%、 63.64%、 100.00%。 结论: 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和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抗体效价越高发病率越高,产前检测 IgG血型抗体效价对诊断新生儿 ABO溶血病价值较高。

  • 标签: IgG血型 抗体效价 新生儿 ABO溶血病
  • 简介:[摘要] 还阳参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多糖,具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胃溃疡、抗肿瘤等活性;该属植物大多为民族或民间的常用药物,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质量标准,其应用劣品、混伪品参差不齐已成为影响其临床用药安全的重大问题。该文在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借鉴Q-marker理论,对该属植物存在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还阳参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侧睾丸直径增长在小儿未触及隐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单侧未触及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术前超声测量健侧睾丸长径,大于1.7cm的40例为观察组,小于1.7cm的42例为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探查患侧睾丸发育情况、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观察组发现对侧睾丸萎缩37例,睾丸缺如1例,睾丸未萎缩2例;对照组睾丸萎缩10例,未萎缩32例。观察组中睾丸萎缩率为92.5%(37/40),对照组中睾丸萎缩率为23.8%(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FSH水平又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隐睾的婴幼儿健侧睾丸增大,以长径大于1.7cm能简单的判断患侧未触及睾丸已萎缩或缺如。睾丸长径是否大于1.7cm可以作为1~2岁婴幼儿判断睾丸是否增大的简单量化值。

  • 标签: 隐睾症 腹腔镜检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测膀胱癌复发风险及肿瘤临床分期中应用角蛋白7(CK7)、细胞核增值抗原(Ki-67)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病例共100例膀胱癌患者,试验以2020.01~2023.10为期限。采取免疫组化试验对所有病例检测CK7、Ki-67等水平。分析CK7、Ki-67与肿瘤复发及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0例病例检测CK7、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54.00%、44.00%。与浸润型比较,浅表型CK7阳性率较高,而Ki-67阳性率较低(P<0.05);随病理分级提高,CK7阳性率下降,而Ki-67阳性率增高。随访2年80例浅表型病例手术后复发率20.00%,未复发者Ki-67阳性率低于复发者(P<0.05)。结论:CK7、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以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且预测其复发风险时Ki-67阳性可能是重要指标。

  • 标签: 膀胱癌 复发风险 临床分期 角蛋白7 细胞核增值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预测中应用基于基线CT平扫的放射组学方法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对各个患者进行基线CT平扫的放射组学方法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情况,后进行综合诊断,将预测结果与综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综合诊断后确诊39例患者为早期扩大。基线CT平扫的放射组学方法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7.72%、准确性为98.79%,均较高,且与综合诊断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基线CT平扫的放射组学方法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有着较高敏感度、特异性与准确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基线CT平扫 放射组学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STEMI患者22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并分组:Ⅱ级缺血组135例,Ⅲ级缺血组9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12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及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级缺血组人院时ST段抬高幅度(ΣST)大于Ⅱ级缺血组[(0.84±0.57)mV比(0.44±0.35)mV],溶栓后2hΣST仍大于Ⅱ级缺血组[(0.50±0.23)mV比(0.11±0.06)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溶栓后2hST段回降≥50%的比例低于Ⅱ级缺血组[56.7%(51/90)比83.7%(11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高于Ⅱ级缺血组[(363±105)U/L比(212±9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9%(17/90),高于Ⅱ级缺血组的11.1%(15/1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ΣST、Ⅲ级缺血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而Ⅲ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OR=0.185,P=0.000).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Ⅲ级缺血,溶栓后易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心性 缺血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塞 休克 心源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Ⅲ级缺血 ST段回落率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性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感染早期常出现隐匿性急性肾损伤(AKI)。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和尿液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识别AK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搜集临床病例,AKI组26名患者,非AKI组2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胱抑素C(cystatin C CYC)、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SCr、CYC、尿TIMP-2、KIM-1水平,AKI组与非AKI组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且SCr和CYC在AKI组升高更为明显;ROC曲线分析显示SCr、CYC和TIMP-2联合检测在AKI的预测方面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87.5%。结论:SCr、CYC和TIMP-2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合并AKI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预先存在合并症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经 螺旋CT肺动脉成像能否预测其临床结果。方法 分析肺动脉栓塞病人的CT检查和临床资料,研究患者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RVd/LVd)与其首次CT检查之后30 d 随访期主要及次要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模型比较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6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螺旋CT检出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有44例,它与年龄、性别及一些危险因素无明显关系;在随访过程中,经螺旋CT检出右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中有2例死亡,临床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4.09%;而无右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中无死亡病例,临床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09%;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预先存在合并症的急性肺栓塞病人,多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出有或无右心功能障碍不能作为预测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

  • 标签: CT 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预后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凝血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对重度子痫前期(P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HDCP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PE患者48例,单纯性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2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TEG检查,比较两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K)、最大振幅(MA)、α角(α-Angle)]、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风险因素及NT-proBNP与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直接PCI术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2例患者未发生心衰作为非心衰组,术后28例患者发生心衰作为心衰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炎症因子,分析患者术后心力衰竭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变支数、局部室壁运动障碍、NT-proBNP、IL-32和MMP-9是影响直接PCI术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因素。心衰组NT-proBNP、IL-32、MMP-9水平升高者占比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5)。结论 该类患者直接PCI术后存在多方面的心衰风险因素,需积极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同时NT-proBNP与炎症因子异常者,心衰风险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心衰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NT-proBNP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急诊室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7d和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17日-2013年8月14日在医院急诊室首诊的年龄≥18岁的NSTE-ACS患者.计算患者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NSTE-ACS);并随访6个月,记录7d、6个月的MACE情况,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评分对患者短期和中期MACE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105例NSTE-ACS患者.BANACH评分与TIMI评分相比,BANACH评分对患者7dMACE的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48,95%CI(0.887-0.982)vsAUC=0.646,95%CI(0.547-0.737)],AUC差别为0.302,95%CI(0.004-0.599),P〈0.05;两种评分均能良好地预测患者6个月MACE的发生[AUC=0.847,95%CI(0.763-0.910)vsAUC=0.689,95%CI(0.592-0.776)],AUC差别为0.157,95%CI(-0.0847-0.399),P〉0.05.结论BANACH评分对NSTE-ACS患者7d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TIMI评分.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6个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BANACH评分 TIMI评分 预测价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TG/HDL-C)、谷氨酰转移酶(GGT)对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NAFL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200例人员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脂水平并且分析TG/HDL-C与GGT对预测NAFLD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在TG、TG/HDL-C、GGT检测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HDL-C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预测NAFLD的临界值为1.3856,GGT预测NAFLD的临界值为27.9U/L。结论:临床中通过检测血清TG/HDL-C、GGT有助于预测NAFLD,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谷氨酰转移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保定市某体检中心4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构建并验证脑卒中高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于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用便利取样,对733例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调查其一般资料和生活方式信息。应用CART决策树算法,基于建模集构建脑卒中高危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体检人群脑卒中高危检出率为37.79%,吸烟年限、年龄、饮酒情况、膳食模式、体力活动水平、睡眠障碍是其预测因子。模型对建模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5.31%和70.0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结论 开发的脑卒中高危风险决策树模型可有效预测个体未来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可能性,为识别高危人群高风险对象提供了可视化的筛查工具。

  • 标签: 脑卒中 高危人群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