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将常规护理、6s管理模式应用后对比其对患者肾功能指标和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两种临床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80例样本均来自于2019.6——2021.6之间,均为我院收治的需行透析治疗的年轻患者,随机性的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并基于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6s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入组时组间肾功能指标相较P>0.05,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指标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发生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年轻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透析 6s管理模式 肾功能指标 安全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种的不通过随机分组,分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甲乙组,剩余的6例肺癌患者为丙组,甲组采用吸入全麻+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乙组静脉注入抓胺酮1~2mg.kg-1.h-1加连续硬膜外维持麻醉,丙组麻醉通乙组,并分麻醉前、切皮前后2h、术后1d、3d及5d为时间段进行对其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麻醉前,实施麻醉后3组患者的IL-6和TNF-α、SIL-2R无明显变化(P>0.05),切皮后2h,3组IL-6无明显变化,丙组SIL-2R无明显变化,甲乙组则明显降低(P<0.05),且仅有甲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后续统计得出,术后第1d血清中,TNF-α无明显变化,IL-6仅乙组明显升高(P<0.05),SIL-2R明显上升达峰值(P<0.01),术后第5d得出,相比于术前水平,仅丙组SIL-2R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治疗中,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创伤,基于麻醉方法的不同,对应的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时间也不同。

  • 标签: 肿瘤 麻醉方法 外周血清 动态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B6联合芒硝在回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需要回奶的妇女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①每次口服维生素B6每次100mg,,一天三次,同时用芒硝250g,分装两沙布袋,敷于两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连续使用5d。②维生素B6组口服维生素B6,每次100mg,,一天三次,连服5天。③芒硝组用芒硝250g,分装两沙布袋,敷于两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连续使用5d;观察3组产妇的回奶效果。结果回奶效果总有效率维生素B6组为86%,芒硝组为80%,而维生素B6联合芒硝组为98%,较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5,P<0.05)。3组均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B6联合芒硝的回奶效果好,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

  • 标签: 维生素B6 芒硝 联合 回奶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资料,着重术前,术后的身心护理及病情的观察。结果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心电监护的护理,临时起博器的护理,密切病情观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化学消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钦南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不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原因,找出制约因素,用于指导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表格,访问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咨询师和疾控部门,查阅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结果2人在孕前确证为HIV感染(其中1人超生),孕期未产检,临产才到医院待产,其中1人在乡镇卫生院分娩,不到母婴阻断点;2人因有高危性行为,害怕查出HIV感染遭人歧视,孕期不同意检测;1例在婚检时已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不接受转介到母婴阻断点,产时到另外一家医疗机构分娩,隐瞒病史;1人孕期HIV抗体检测阴性。她们在产时快速检测结果是阳性,都不同意服药。结论艾滋病给孕产妇带来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心理压力,以致他们不能配合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措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孕妇初次HIV抗体检测阴性,需要不同时期多次复查,才能发现感染艾滋病的实情。

  • 标签: 孕产妇 未服抗艾滋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6S管理模式对于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6S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S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6S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TCD引流腹腔内脱管的原因。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发生的6例PTCD引流脱管原因。结果PTCD引流发生内脱管的主要原因有置管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维护引流管者因素。讨论要减少PTCD引流管脱出,保持其引流通畅,必须要提高穿刺者的穿刺技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巡视观察及时,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到位。

  • 标签: PTCD 腹腔 脱管 原因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6进行研究,探讨了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HBV或HCV单纯感染患者,IL6可能为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患者,IL6可能为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严重,是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作为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ALT、TBi1的水平呈正相关,说明IL6、IFNγ水平的增加与肝细胞的免疫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血清IL6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2007年起,上海市奉贤区在餐饮业推行“6T实务”管理模式,作者就奉贤区在餐饮业推行“6T实务”管理的成效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6T实务”管理与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HACCP体系、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相结合作了一些思考。

  • 标签: 餐饮业 实践 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是否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412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G6PD缺陷患者所占比例,判断G6PD缺陷患者是否比G6PD正常者更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结果在本研究中G6PD缺陷比例高达22.09%,远高于正常人群中G6PD缺陷率10.45%左右的比率(P<0.001)。G6PD缺陷患者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讨论G6PD缺陷患者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可能与其相对免疫力低下有关;但不能排除G6PD缺陷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有更高的就诊率有关。

  • 标签: 戊型肝炎病毒 G6PD缺陷 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