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二指肠溃疡抗幽门螺杆菌的观察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保健站200041徐锦元幽门螺杆菌(HP)与十二指肠球溃疡(DU)的发病关系密切。我们对DU患者,分别作抗及不抗HP治疗,观察其溃疡复发情况,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将公司职工中,经胃镜检查...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抗幽门 泰胃美 洛赛克 灭滴灵(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在本医院210株内科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不动杆菌中的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药敏结果,利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210株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的有63株,不动杆菌耐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2.9%和30.6%,且比较两种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株中30株OXA-23基因阳性,9株OXA-58基因阳性,60株OXA51基因阳性,仅1株OXA-24基因阳性。结论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基因型检测证实本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是产OXA23型和OXA51型。

  • 标签: 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基因 耐药性
  • 简介:2007年4月1日消息:哈萨克斯坦紧急情况部3月31日宣布,东哈萨克斯坦州斋桑区发现有羊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病,500多只羊因可能染病将被屠宰销毁。据哈萨克斯坦媒体3月31日报道.此次疫情于3月29日在斋桑区肯赛镇附近的冬季草场被发现。目前,哈防疫部门正对与病羊接触过的人进行医学检查。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牛羊在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后.会发生不孕、流产和死胎。此病由牛羊传染给人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哈萨克斯坦 感染 关节肌肉疼痛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我院96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兰索拉唑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溃疡愈合率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P<0.05);复发率4.17%(2/48)低于对照组16.67%(8/48)(P<0.05)。结论抗Hp治疗胃溃疡,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且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 标签: 胃溃疡 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法 复发率
  • 简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采集脑梗死患者(46例)清晨空腹静脉血,同时选择未患有脑梗死且年龄〉60岁其他疾病患者(42例),分别测定两组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及脑梗死相关危险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有无,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Hp感染与颈部血管病变、脑梗死相关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37(80.43%)、27(58.70%)、12(26.09%),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24(57.14%)、12(28.57%)、3(7.14%),且三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阳性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1、4.023,均P〈0.05)。IgG抗体阳性者CRP水平及血FIB水平明显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3.433,均P〈0.05)。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促进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p感染可能诱导血管炎症发生,参与动脉斑块的形成,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考虑Hp的感染、发生和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幽门螺杆菌 老年人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l,简称H,pylori或Hp),杆菌,为革兰阴性,无芽胞,呈螺旋状弯曲杆菌,已被确定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胃癌密切相关。1996年WHO将Hp列为“一级致癌因子”。全世界已有40%以上的人群感染了Hp,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达60%。因此,Hp感染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检测 HP感染 消化性溃疡 发展中国家 螺杆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较常见病原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临床特点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住院肺炎患儿中分离的4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临床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均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以1-3月龄发病最多。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他啶普遍耐药。结论应对肺炎克雷伯杆茵进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 标签: 克雷伯杆菌 肺炎 儿童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对2008年01月至2012年01月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共873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结果873名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42.12%,男女性别感染率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重视Hp的高感染率和其致病性,建议实行分餐制或预防性抗Hp治疗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完善宁波市的结核病细菌学耐药监测体系,为医疗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送宁波市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2007-2008年的结核分枝杆菌用WHO推荐的比例法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和乙胺丁醇(E)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共纳入418例初复治病人,总耐药率为36.4%,初治病例耐药率28.2%,初始耐多药率3.7%,复治病例耐药率为65.2%,复治病例耐多药率为32.6%。结论宁波市肺结核病耐药形式依然严峻,须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监测
  • 简介:1发病情况患者男,48岁,商人,主要从事皮毛收购业务。主诉:间歇发热伴关节疼痛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0℃,伴乏力、头痛、四肢肌肉酸痛、大汗,双膝、双髋关节痛,但无腰痛和尿频尿急。体格检查:神志清,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 标签: 布氏杆菌 病例 浅表淋巴结 发病情况 关节疼痛 肌肉酸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和医院内外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笔者从外科病人各类标本中收集了258株细菌,用KB法作药敏测定。结果外科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第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但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外科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应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外科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比例法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和《结核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要求操作。对2004-2016年不同年代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种初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耐药率在51-25%之间,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耐单一药物是指只耐一种药物。2004年、A组、B组、C组、D组中H、E、S和R的耐药率都波动下降.多耐药除B组有小幅的升高外都在平稳地下降。从2004年的8.62%下降到D组的4.81%。耐多药(multi-drugresistance,简称MDR)率B组有一定的升高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的耐药率为HRS>HRSE>HR>HRE。且HRSE的波动幅度大于HR、HRE、HRS。MDR占R的耐药率为2004年72.34%、A组67.89%、B组83.14、C组66.05%、D组63.16%。对2004年分别与A组、C组、D组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的pearson值分别为0.734、1.705、1.089;P值分别为0.392、0.192、0.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004年与B组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的pearson值为13.60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省结核病的总体耐药趋势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速度比较缓慢,特别是MDR的耐药比例仍然持续在较高水平,是我省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重要的因素之一。

  • 标签: 结核 利福平 抗多种药物性 分枝杆菌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监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比例法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和《结核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要求操作。对2004 -2016年不同年代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种初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耐药率在51-25%之间,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耐单一药物是指只耐一种药物。2004年、A组、B组、C组、D组中H、E、S和R的耐药率都波动下降.多耐药除B组有小幅的升高外都在平稳地下降。从2004年的8.62%下降到D组的4.81%。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ce,简称MDR)率B组有一定的升高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的耐药率为HRS>HRSE>HR>HRE。且HRSE的波动幅度大于HR、HRE、HRS。MDR占R的耐药率为:2004年72.34%、A组67.89%、B组83.14、C组66.05%、D组63.16%。对2004年分别与A组、C组、D组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的pearson值分别为0.734、1.705、 1.089;P值分别为0.392、0.192、0.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004年与B组 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的pearson值为13.60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省结核病的总体耐药趋势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速度比较缓慢,特别是MDR的耐药比例仍然持续在较高水平,是我省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重要的因素之一。

  • 标签: 结核 利福平 抗多种药物性 分枝杆菌 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布鲁氏杆菌病作为全球性病变,会使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汗液增多、身体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临床应该加强疾病治疗。临床为了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主要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研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护理策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03月~2021年03月5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病理性胃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1)胃息肉直径≤1cm的患者发病率最高,占据62.00%,胃息肉直径≥2cm的患者发病率最低,占据4.00%;(2)胃息肉集中发生在胃窦、胃底、贲门和胃角部位,其中增生性息肉感染率为44.83%,炎性息肉感染率为33.33%,主要发病部位均为胃底,其次是贲门、胃窦、胃角部位。结论:胃息肉直径≤1cm发病率高,主要的发病部位在胃底,增生性息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生率较高,表明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 标签: 胃息肉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