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我科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其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不足60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精心、全面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通过对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起居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埋,最大限度地遏制其病情发展,改善其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11例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心绞痛 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住院期间 饮食指导 起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2例患此疾病病患,对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成效。结果在62例病患中,其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7%,护理效果较为优良。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帮助病患获取到最佳的疗效。

  • 标签: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颈动脉稳定与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尿酸(U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纤蛋白原(Fbg)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6例颈动脉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两组中不同中国卒中量表评估结果及斑块指数者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中国卒中量表评估结果及斑块指数者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相同评估结果及斑块指数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UA、Lp-PLA2、D-D、Hcy及Fbg表达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者,且不同中国卒中量表评估结果与斑块指数患者的差异明显,因此临床监测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稳定斑块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急性脑卒中 血浆 UA LP-PLA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唇、腭侧联合入路牙突裂植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牙突裂植骨120例患者(在2017年6月26日至2018年6月26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两组均进行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随后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间护理指导,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同时对比两组疼痛感、肿胀率、感染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1.67%)、肿胀率(1.67%)、疼痛感(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实施唇、腭侧联合入路治疗牙突裂植骨患者中,可获取满意效果,增加满意度,降低并发症。

  • 标签: 腭侧联合入路 牙槽突裂植骨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瘤患者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上诊断室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患有LVA的患者为26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前及左室心尖部12例,侧壁为8例,下6例,敏感度为100%。心电图检查后,确诊LVA患者的19例,其中前及左室心尖部10例,侧壁为5例,下4例,心电图敏感率为73.08%,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对LVA的诊断敏感率。室瘤发生在前及左室心尖部的概率分别为46.15%,侧壁为30.88%,下23.08%。结论在在室瘤的临床诊断中应该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乳路径及胸路径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具体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录的8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列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经胸乳路径及胸路径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乳路径组手术时间较胸路径组显著缩短(P<0.05),胸乳路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胸路径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路径较胸路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相比更具有微创的优势,其具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对适应症明确者,是值得推崇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乳路径 胸壁路径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阻塞性肺功能障碍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环境、营养、氧疗、呼吸道、用药和心理护理,实验组研究对象除接受上述护理外,还接受呼吸功能锻炼,将锻炼前、锻炼6周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为呼吸功能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锻炼6周后FEV1、FEV1/FVC、MVV三项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够增加病人的肺容量、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及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核心稳定性训练较多应用于下腰痛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训练,而忽视了对腰--骨盆--髋关节结构活动的控制能力,故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进展缓慢,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就核心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临床应用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药物制剂制作和后期处理的时候,要保障这个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此可以满足商家的需求和标准的药物效果。在药品储存、生产和传输的时候,还要保障药品制作的持续性,以此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服用效果。这篇文章是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讨论和深究,并且针对保证药物稳定性的办法进行探究,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 办法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化药物运用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运用优化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的99例患者中,60例显效,占60.61%,29例有效,占29.29%,10例无效,占10.1%,治疗有效率为89.9%;同时,相比较治疗前而言,治疗后患者的LDL-C、TC、DBP以及SBP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优化药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优化药物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APTT、PT、TT及FI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FIB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FIB较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PT、FIB虽有所好转但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抗凝治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能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凝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急性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开展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敢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常规骨折护理措施,而干预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细致的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盆情况均有好转。其中干预组护理成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发症情况,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骨折恢复具有较大帮助,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盆骨折 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在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手术治疗 精心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稳定期COPD治疗中采用健康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5例稳定期COPD患者,对患者健康指导实施前与实施后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指导实施前患者依从性75.56%,健康指导实施后患者依从性97.78%,健康指导实施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比实施前高(P<0.05),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期COPD治疗中采用健康指导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健康指导 稳定期COPD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尿素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该药物。方法分别通过离心试验,耐热,耐寒以及留样中尿素的含量来考察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的稳定性。结果该制剂性质稳定,实验数据都符合标准。结论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性质稳定

  • 标签: 乳膏 尿素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