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滇西蒙化府左氏土官的案例来检讨改土归以后,明清两朝所施行的土兼治的具体情况。蒙化府位于今云南省西部的巍山县,地处于往东南亚各地区的要道上,由于其在交通上的重要位置,历来受到南诏国、大理国、元朝的重视,明军入滇之后,建置卫所屯军,任命原有土著首领治理土著社会,形成府卫参设、土兼治的政治体制。在明清时期云南设有土兼治体制的地区之中,实为典型的案例。首先研讨左氏土官与明朝的关系,其次确认改土归后,明朝保留左氏土知府辅佐施政的事实,然后利用左氏土知府所给发的行政文书说明佐治范围,最后对于土兼治给予土著社会的影响加以初步的检讨。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行政文书证明,蒙化左氏能够维持土著社会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其土官身份所给予的名声与影响力。此种身份,使得左氏有权力任命亲属(舍族、舍丁等)为佐治官,左氏土官透过有血缘关系的佐治官治理土著民社会。一般而言,改土归意味着土著政权的灭亡,土官与土著社会的断绝。但事实上,在蒙化府所实行的土兼治显示,改土归并不一定导致政权全面崩解,尽管土官失去征收钱粮的权利,其亦能保持原有佐治官体制而继续参与施政。蒙化左氏土知府的案例说明,明清两王朝在云南推行郡县化,扩大流官范围时,官的施政能力有限,实际上必须依赖土官的势力维持土著社会的稳定。

  • 标签: 改土归流 土流兼治 佐治官 土官兴办儒学 旗纛庙
  • 简介:引言:谭其骧的创见与相关学术背景1955年5月,谭其骧以“黄河与运河的变迁”为题目,在中国地理学会的学术会议上做了一次报告,指出历史时期黄河决徙频仍,主要是流域内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所致。几年以後,至1961年5月,谭氏在复旦大学的科学报告会上又做了一次重要讲演,

  • 标签: 黄河 原因 东汉 治河 中国地理学会 学术背景
  • 简介:今年5月15日,是《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60周年。这个口号反映了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1950年六七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造成1300多万人受灾.4300余万亩土地被淹。党中央接到灾情报告后,十分重视。7月20日,毛泽东做出了“根治淮河”的指示。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淮河流域 题词 考证 《人民日报》 1950年
  • 简介:刘桂生教授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从1950年开始,一直在清华大学求学和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刘教授,请他谈了对清华大学文科,尤其是历史系的学术思想和学风的认识和体会。下面就详细地介绍一下采访的有关内容。

  • 标签: 学术思想 清华大学 历史系 学风 访谈录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