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回族口弦在进入国家非遗保护体系后经历了从生活中的民间器乐、技艺到非遗的"遗产化"过程,保护的实践行为使其传承方式、途径和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国家非遗代表作回族民间器乐口弦在原生态的村落社区、当下回族日常生活中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分析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 标签: 民间器乐 回族口弦 传承 保护
  • 简介:视觉文化时代以形象为基础的消费推动公共文化生活中大众审美消费文化需求,公众对于地域异质文化的符号消费推动了绵竹年画资源的公共文化资本转化,成为当下地域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以政府、企业、民间艺术传承人构成的对民间艺术资源管理的公共文化机制中,年画作为奇观性、体验性、视觉性、差异性符号的表征,逐步进入现实公共文化生活和现实文化生产,成为集体的、开放的、系统的、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地域公共视觉文化资源,并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实现形象资本的拓展和延伸。

  • 标签: 视觉文化 公众 绵竹年画 公共文化 服务
  • 简介:一个早在1978年就发生的音乐行为即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二泉映月》时是泪流满面,却在该事件发生15年后又被爆料出“小泽当时要跪着听”,并被广泛传播。但现有文献中对小泽征尔“跪着听”这一行为的描述乱象丛生。文献调查显示,仅就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有20种说法,发生的地点有14种说法,对跪着听的对象有差异性的描述有24种,对跪的方式有差异性的描述有20种。梳理“跪着听”的传播路线大致分“国内非音乐界、国内音乐界、海外”三个途径。

  • 标签: 小泽征尔 《二泉映月》 “跪着听” 音乐行为 文化误读
  • 简介:《布老虎寻踪——北方三省布老虎活态调查和研究》以若干乡土社区的布老虎调查为经验基础,展示布老虎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以及布老虎与乡土社区的互动情况,并分析了民间工艺在生产性保护中的本真性和整体性问题。

  • 标签: 布老虎 民间工艺 社区
  • 简介:大型花儿歌舞剧《回乡婚礼》将丰富多彩的宁夏回族婚俗导入歌舞剧中,同时也展现了回族花儿民歌和音乐舞蹈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演出以来反响较大。该剧组常年入驻沙湖景区,实现了自负盈亏,并宣传了宁夏,为宁夏回族音乐舞蹈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宁夏回族 音乐舞蹈 回乡婚礼
  • 简介:现代化的趋势究竟会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带来怎么样的挑战与机遇,运用戈登威泽所提出的文化'内卷化'理论可以给文化变迁提供新的研究与思考。现代化塑造了文化平等的发展平台,少数民族文化也从消极走向积极的应对,民族文化的强劲复兴与自我认同需求也越来越被强化和扩散。结合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文章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未来有几点思考。

  • 标签: 现代化 民族文化 内卷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简介:花鼓舞是云南峨山县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经过了百年以上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峨山县地区文化形象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其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峨山的文化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花鼓舞在峨山的发展为乡村发展民族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传统民族艺术 花鼓舞 乡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