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罗兰·巴特如何进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罗兰·巴特在1980年代进入中国后,和当时中国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勾连,尤其是对新的文学实验和日常生活的解释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部分讨论了罗兰·巴特最核心的思想,本文认为,罗兰·巴特的写作一直徘徊在语言、身体和快感之间,他将语言看作是身体的快感方式。正是在语言中,在写作中,他获得了巨大的快感。

  • 标签: 罗兰·巴特 中国 语言 身体 快感
  • 简介:《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是我国黑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式专著。该书按照时代一作家一作品的模式对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的发展作了详细、系统的描述和深入研究,发表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评述。

  • 标签: 20世纪 美国黑人 小说 历史
  • 简介:“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市于1989年设立的一个对外表彰奖项,表彰对上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葛诺仁于2002年获此殊荣,可见他与上海之渊源深厚。

  • 标签: 纪念 白玉 美国人 经济与社会发展 上海市
  • 简介:去年上半年,我在台湾逢甲大学任客座教授,趁到文化大学参加唐代文史国际学术会议之机,准备到温州街74巷3弄罗联添先生的寓所去拜访。之前听台大老师说先生身体状况不太好,颇有些担心,在逢甲先打电话与他联系,台北那头的声音高朗,便放心了许多。待拜见先生时,见他虽然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但精神很好,言谈间见出记忆力和思路都相当清晰,一个多小时谈话略无疲倦之意。临走握别,

  • 标签: 台湾人 文史研究 高朗 学术会议 古文运动 唐代文学
  • 简介:<正>从新闻史的角度看,首先将中国红军的信息透露给西方世界的并不是斯诺。但第一个将红军、红区、中国共产党的内幕忠实而深入地向西方世界传播的是斯诺,写出堪称中国革命史诗的《西行漫记》是斯诺。斯诺这部书以确凿的事实、朴实的笔墨、精彩的故事吸引了西方世界。它改变了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动员了如白求恩这样一批知识分子卷入了中国革命,带动了贝特兰、尼姆·威尔斯、贝尔登、白修德、爱泼斯坦等许多西

  • 标签: 中国革命史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埃德加·斯诺 毛泽东 宋庆龄 二十世纪
  • 简介:<正>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里世系"里的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这篇恐怖、阴森和充满感伤的短篇小说备受历代评论家的关注,也吸引着无数读者饶有兴趣的阅读。通常爱米莉被解读成一个代表传统的纪念,一个代表内战前南方价值和南方文化的象征。随着20世纪80年代短篇小说认知批评的发展,批评家们从认知的高度就短篇小说意义解读过程中的认知框架设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在认知批评的框架下重读《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该文本有了新的内涵。

  • 标签: 爱米 美国南方 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 艾米莉 南方传统
  • 简介:一代宗师范存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个春秋了。抚昔思今,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十年了,先生的大作《英国文学史提纲》和《英国史提要》备受读者青睐,历久不衰。十年了,先生的遗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曾获国家社科成果一等奖,海

  • 标签: 翻译理论 翻译工作 《天演论》 马建忠 英语 翻译的原则
  • 简介: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发生了巨变,然而天主教会仍然严格地控制着意识形态,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及其理论基础一一天主教教理,仍然神圣不可侵犯。薄伽丘没有、亦不可能对教会和抽象的教理提出疑问,更不可能对其批判和鞭挞,而只是以嬉笑、戏谑的手法把发生巨变的社会现实真实地记录下来。《十日谈》生动地描绘了人的现世生活,因而被后人称为“人曲”。薄伽丘紧紧地抓住了人与其他被造物之间的根本差别,即人具有其他被造物所不具备的“情感”和“理性”,着力展示了最能体现人类情感的“爱情”和人类理性的“智慧”。

  • 标签: 薄伽丘《十日谈》教会 中世纪 人文主义 爱情 智慧
  •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的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O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 标签: 辛亥革命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纪念 奋斗 历史启示
  • 简介:<正>1938年4月22日,《大公报》(汉口版)以三分之一的版面报道了英国诗人奥登受到中国文艺界人士接待的消息,报道中附有奥登的一首题为《中国兵》的十四行诗的手迹和译文,并有戏剧家田汉的和诗一首,曰: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奥登 中日战争 组诗 《大公报》 四行诗
  • 简介:半个世纪前过世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所留给后世的遗产不仅是那些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版权已为世人共有的戏剧作品,而且更是在这些作品中和作品外所体现的奥尼尔精神.奥尼尔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养分,他的剧作又在大半个世纪中对我国的戏剧文学、戏剧艺术、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奥尼尔无形中成了促进中美文化深层次交流和融汇的杰出使者.

  • 标签: 奥尼尔 戏剧 中美文化交流
  • 简介:今年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这位作家是"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值得纪念.二十世纪,他的小说风靡全球,是一部曾经对苏联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品.二十一世纪,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形象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他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超越时空,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支柱.因此,这部小说仍然有自己的读者,有研究的价值.

  • 标签: 俄罗斯 作家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诞辰一百周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
  • 简介:<正>1991年6月20日,由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苏比较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苏联汉学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院士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译协、中国作协、人

  • 标签: 东方文化 周年纪念 语言文学 阿列克谢耶夫 比较文学研究 奠基人
  • 简介:<正>古往今来,在众星争辉的诗的星空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星斗闪射出耀眼的光芒,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伟大诗人莱蒙托夫,就是这样一颗放着异彩的诗歌巨星。莱蒙托夫(1814—1841)只活了二十七岁,生前始终是个青年诗人,但他是不朽的,他比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活得更久长,他死后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上知道他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莱蒙托夫的诗歌天才,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人世而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成为一曲没有唱完的歌,但他身后所留下的文学遗产,就足以显示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了。沙皇尼古拉一世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枪声,惊醒了包括莱蒙托夫在内的整整一代人,而作为这一代人的杰出代表的他,又被沙皇走卒致普希金于死命的枪声进一步唤

  • 标签: 抒情诗 诗人之死 四十年代 当代英雄 莱蒙托夫 思想深度
  • 简介:2016年10月29—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纪念亨利·詹姆斯逝世一百周年专题研讨会“理解·亨利·詹姆斯”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唐纳德·斯通(DonaldStone)教授(他也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心的荣誉教授)、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Uni—versity)的格雷格·扎卡赖亚斯(GregZacharias)教授(他也是美国亨利·詹姆斯协会的执行主席,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詹姆斯 亨利 学术讲座 逝世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