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其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也相应增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作为中国在国内外政事的沟通桥梁,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将中国话语生态移植入国际交流话语体系中,也成为影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问题的重要所在。

  • 标签: 生态翻译学 《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
  • 简介:20世纪后期创立的关联理论,使语用发展成一个新的语言研究学科。关联理论的创始人斯波伯和威尔逊指出:“语用”是人类思维的能力;语用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对真实世界的自然现象——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一作出诠释,这才是语用研究的真正用武之地(Sperber&Wilson1986/95)。语用不应该只是自然语言的语义研究分支。语用应该建立在认知学科的框架之中。只有这样,语用学理论才能有别于任何基于哲学层面的语义研究和意义分析,才能对复杂多样的语言运用作出解释或回答。

  • 标签: 语用推理 显义 寓义 认知语境
  • 简介:被动句是信息包装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课本、写作手册或学术论文对被动句的使用给出了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用法指导。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被动句的使用呈现出学科间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科需要区别对待。但是,即使在同一学科(如:语言)中,也有不同类型的文本,即理论文本和实证文本两大类。为了探究被动句的使用是否在这两类文本问产生差异,研究者对《语言》和《应用语言》这两本期刊进行抽样,并对被动句在这两类文本中的使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显示,被动句在应用语言学文本中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理论语言学文本(Sig.=.000,P〈.001)。

  • 标签: 被动句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料库
  • 简介:互构语言是中国学者对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汉语在语言大家庭中的地位独特而不可取代,互构语言从汉语音像、形像、义像出发研究语言与世界和思维的关系,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现代语言的根基。

  • 标签: 汉语象似性 互构语言学 语言与哲学
  • 简介:2005年第3期我刊推出的“莎士比亚研究专辑”在国内外国文学界和莎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专家的赞赏,也吸引、带动了一批年轻的学者投身于莎研究事业。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内莎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发表了一批重要的莎研究论文,出版了多本莎士比亚研究著作。在世界上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莎士比亚年鉴》,也收入了多篇中国学者的论文。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中国学者 改革开放 出版 专辑 读经
  • 简介:《布赖顿硬糖》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之一。目前该作品在国内有两个译本。以该作品的两个汉译本为例,从传播的角度对两个译本在归化和异化、改写和解释性等翻译策略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文学外译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学外译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注意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关注读者群、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和加强国内学者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

  • 标签: 《布赖顿硬糖》 传播学 翻译策略 中国文化
  • 简介:本研究以Kobayashi(1984a)和Kirkpatrick(1995)研究为框架,对166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议论文文体段落模式成因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发现高年级大学生概括思维的特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误区。中国学生所采用的文体模式分别为演绎型、归纳型、准归纳型和无主题句型。在英语议论文构筑中中国学生多采用归纳型、准归纳型和无主题句型的文体模式可以归结为母语文体模式向二语作文迁移、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文体意识欠缺。本研究对现行大纲的设置,我国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写作课程中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写作的分项训练具有广泛的内涵和指导意义。

  • 标签: 英语议论文 语篇文体模式 主题句 归纳型 演绎型
  • 简介:2011年11月6日至9日,"第十一届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周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协办。作为系统语言领域顶尖的专业型学术

  • 标签: 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 学术活动第十二届
  • 简介:通过功能语言的视角对不同机构对同一事件在同一时间的英文报道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反映两篇报道的不同点,并可以揭示不同点中所蕴含的不同语义。从及物性系统的过程类型出发分析语篇有利于阐释各过程类型中的动词内涵,有助于读者准确、系统地了解语篇的实质及理解其内涵,对语篇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丹麦枪击事件 语篇分析
  • 简介:2012年6月8-10日,“全国第二届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暨认知神经语言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举行,四川外语学院董洪川副校长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魏景汉教授、四川外语学院王寅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等应邀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论坛,出席代表共100余人,代表全国40余所高校。论坛共举行大会发言12场,分2个会场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紧紧围绕“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主题进行研讨,论题广泛,横跨语言、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 标签: 四川外语学院 语言学研究 认知神经 高层论坛 二语习得 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