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论文选取邹荻帆在1937年民国期刊上发表的诗歌作品进行横断面的剖析。对劳动者困苦生活的同情,对祖国、人民灾难的忧郁与抗争是1937年邹荻帆诗歌创作的基调。邹荻帆在诗歌起步阶段就获得茅盾、巴金、胡风、黎烈文等著名文学家和编辑家的高度认可与重点培养,这与作者清醒的时代自觉、文体自觉密不可分。邹荻帆1937年在刊物中发表的诗歌对我们今天的中国诗坛仍然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民国期刊 邹荻帆 诗歌创作
  • 简介:厦门中山公园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伴随着现代市政模式进入中国而兴起的产物。中山公园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公共空间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在“前公共空间”阶段.中山公园就成为不同主体之间意识叙述较为丰富的区域。作为调和各方而成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强权势力利用公园进行社会教化、宣传主体意识。此外其他主体亦于其中羼入自身的意识。中山公园成为意识的集合体,展现出民国时期社会权势的转移。

  • 标签: 厦门中山公园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 简介: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大一统"认同的教育目的,构造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教育愿景。

  • 标签: 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公民身份
  • 简介:宁波地区之渔业合作事业,为浙江渔业合作事业之发轫。抗战前既有东钱湖外海渔业捞捕兼营合作社等渔业合作组织,但渔业合作事业尚不兴盛。战时渔业经济又惨遭敌伪蹂躏,渔业合作事业饱经挫折。抗战胜利后,依靠联合国之援助救济,及国民政府之倡导扶持,渔业合作事业始见复苏,并日渐昌隆。然而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1949年宁波易手,境内之渔业合作组织遂陆续终结。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渔业生产,改善了渔民生活,开渔民社会现代合群结社经济思想实践之先河。

  • 标签: 渔业合作组织 渔业生产合作社 渔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宁波
  • 简介:庄仆制度在历史上的徽州社会尤为盛行,利用田野调查和文书文献成果,探析民国祁门黄龙口的庄仆,对民国徽州庄仆制度的顽固残留和松懈趋势展开初步研究。

  • 标签: 民国 徽州 庄仆 黄龙口
  • 简介:宁安,清初为重要的军事重镇,是捍卫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屏障。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关内移民不断涌入,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其军事色彩不断弱化,区域经济的功能不断增强,到清末民初,宁安已由军事重镇演变成为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 标签: 宁安 军事重镇 物资集散地 演变
  • 简介:清至民国时期四川契约文书作为原始的地方史料之一,其文献价值极其珍贵。运用排比归纳、语境分析、套语句式比较等方法,对"蒂欠(拖欠)""公项(家族事务、各种税收的总称、公家)"二则词语进行考释,以期为手书文献的准确解读及进一步整理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清至民国 四川 契约文书 词语 考辨
  • 简介:《东北日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根据地创办的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性报纸。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发展状况为己任,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其中,妇女解放运动便是《东北日报》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东北日报》从组织妇女进行反封建斗争、参与土地改革、参加大生产运动以及支援解放战争等方面报道东北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状况。充分发挥其机关报的宣传优势,不断满足广大妇女对信息的需求,组织动员妇女参加妇女解放运动,对推动东北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 标签: 《东北日报》 解放战争 东北根据地 妇女解放运动
  • 简介:近代中国律师行业自治发轫于民国初期的浙江杭县。依据杭县律师公会的相关史料,分时段对民国时期浙江律师业的发展演进历程进行实证分析,既具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又系正确认识中国律师行业自治的发展历史所必需。总体而论,民国时期的浙江律师业经历了由北洋政府时期的兴盛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衰弱之演变过程。

  • 标签: 民国 浙江律师业 杭县律师公会
  • 简介:民国时期忻县曹张村圣母灵验认同是晋北地区较为典型的民俗信仰。通过探查民众对圣母崇拜的心理态势,归纳特定时空圣母灵验认同的原因既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求子欲、灵验效应的多维传播、原始思维的'互渗率'、求子安全感的缺失等人文社会因素。就其功能而言,晋北圣母灵验认同使乡民的精神得到慰藉、推动了村落文化整合,也加强了村际交往。但不可否认,圣母灵验认同本身所具有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 标签: 圣母信仰 灵验认同 小农经济 村落整合
  • 简介:3月16日下午,学校组织统战部、宣传部、团委共同在图书馆四要报告厅举办了刘少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情为大草原抒怀”专题讲座。

  • 标签: 专题讲座 内蒙古 记者 报社 校园 名人
  • 简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与报纸两种新闻标题存在明示刺激手段区别,读者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所要耗费的努力不尽相同。文章通过收集《人民日报》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两种媒体的新闻标题,分析其明示—推理手段的区别,并试析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探讨两种媒体新闻标题的风格特点。

  • 标签: 《人民日报》 关联理论 新闻标题 语用分析
  • 简介:张孝骞是我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他在民国湘雅时期的治校实践中,传承了湘雅培养精英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传统,形成了开展国立运动和合作办学;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注重学术研究,倡导大学学术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支撑条件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大学教育思想。张孝骞为促进我国大学教育事业尤其是湘雅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和探讨张孝骞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治校实践对于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张孝骞 医学教育家 大学教育思想 治校实践 湘雅
  • 简介:透过对民国时期《妇女杂志》的三个女性自杀案例的历史素描,文章分析了转型堕距所导致的青年女性自杀现象。与传统的社会失范或父权制解释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女性自杀不同的是,转型堕距的概念认为,当社会观念转型先行而社会结构转型滞后时,两者之间就会存在张力,受到先行转型的先进的社会观念呼唤和感召的青年女性却无法习惯和适应转型滞后的社会结构,因而做出了自杀选择的悲剧行为。文章最后提出,经由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研究者可以"冒险"地尝试理解历史上的自杀问题,从而开辟新的学术天地。

  • 标签: 民国时期 青年女性自杀 《妇女杂志》 转型堕距
  • 简介:广西的水电建设始于抗战末期,尽管民国时期广西的水电时间较短,规模不大,但却保存了较为丰富的水电建设档案。然而,目前有关民国广西水电建设的研究却较少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料。鉴于以上现状,并以广西水电建设70周年为契机,有必要从档案开发与史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民国广西水电建设研究现状,概述有关这一时期广西水电建设档案的馆藏状况,进而加强对广西水电建设史的研究。

  • 标签: 档案开发 民国广西 水电建设 现状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