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12月6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青年哲学论坛”和现代哲学杂志社共同主办。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讨“”、“物化”、“唯物主义”等哲学范畴的内涵,主要议题有:西方语境中的“”的概念,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以及中国哲学中的“”与“物象”等。

  • 标签: 哲学分析 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中国现代化 “物”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而有静”和“水善利万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