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1993年是“八五”计划第三年,也是铁路大发展一年,随着铁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减速顶调速技术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到1993年末,我国将有40多万台各种减速顶在各类编组线上运用,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万台,产品设计、检测、加工工艺等手段已经现代化,其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我国九十年代水平主要产品已经成熟,如:上海调速中心研制T·DW902型外侧减速顶,是一种单向顶,年产近万台,是全路广泛应用新产品之一;哈尔滨减速顶研究中心研制平板阀内(外)侧减速顶是性能最佳产品,目前已有五个编组站在应用,作为一种新产品正在推广应用;哈中心推出新型停车装置—TDJ停车顶正受到用

  • 标签: 减速顶调速技术 发展 中国 铁路 编组线 减速顶
  • 简介:在分析减速顶最佳安装高度、最佳压轨痕迹和曲线段轨距加宽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如何在道岔区和S弯等曲线段调整减速顶安装高度,并提出了曲线段内、外股减速顶安装高度调整方法.从而保证了减速顶正常使用性能和车辆走行安全性,提高了现场调车作业工作安全性。

  • 标签: 减速顶 曲线段 安装 高度 安全
  • 简介:针对南宁铁路局玉林站编组场作业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进行新建设计,同时完成了设备选型、纵断面优化、设备数量计算和模拟验算等方面工作,保证了设计安全可靠。

  • 标签: 驼峰 调速系统 微机 可控顶 纵断面 设计
  • 简介:随着编组站调车技术迅猛发展,日常检修好减速顶调速设备已成为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及调车工作正常运行基础,伴随着新型调速系统不断发展,调速设备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设备数量增多,使得如何提高减速顶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可靠性成为维修人员日益关注重要课题,因为它们在铁路调车作业中发挥着越为越重要作用.

  • 标签: 编组站 减速顶 调速系统 状态检修
  • 简介:减速顶制动功是衡量减速顶制动能力重要技术参数。本文对减速顶制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减速顶车轮间作用力、减速顶制动功计算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影响制动功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减速顶 垂直反力 制动功
  • 简介:1问题提出广州北编组站上行驼峰为半自动点连式小能力驼峰,自1989年1月25日投产二年多运营实践证明,该驼峰调车场为保证安全,提高能力,减轻劳动强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溜放车组在减速器入口前途停时有发生,影响了安全作业,降低了驼峰作业效率。经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原设计峰高偏低,溜放车组进入减速器入口速度也偏低,势必影响驼峰解体作业效率提高。对原设计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为,冬季困难条件下,推峰速

  • 标签: 广州市 编组站 上行驼峰 驼峰调车场 驼峰峰高 设计
  • 简介:南昆铁路站及设备设计质量技术水平,比前两次铁路建设高潮中设计和修建铁路都有所提高。在方案研究,站场设计、应用新设备、工程科研、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等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充分显示了我90年代高科技水平。

  • 标签: 南昆铁路 设备 设计质量 技术水平 站场设计
  • 简介:在我国驼峰调车场安装减速顶调速系统,还是一个新事物。用减速顶调速对提高车辆安全连挂率,甩掉铁鞋,改善调车人员工作条件,提高效率已取得一定效果,有显著优越性。但由于按目前安装方法,减速顶是利用冲击辗压机车车辆轮缘部分,吸收车辆动能来减速,因此对轮缘有磨损,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有关行车安全轮对运用维修方面值得研

  • 标签: 减速顶 中国铁路 驼峰调车场 调速系统 轮缘磨耗 机车车辆
  • 简介:20英尺35t敞顶集装箱发展趋势及概况,运输优劣势分析,对中心管内敞顶箱运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敞顶箱运用率对策:加大宣传力度,让客户深入了解35吨敞顶箱;进一步加强货源调查;跟进粮食外运办理情况;加大敞顶箱跟踪处理;实行点对点整列装运.

  • 标签: 铁路运输 集装箱 35t敞顶箱
  • 简介:波兰铁路十分重视编组站合理布局,原有编组站102个,通过合并改造,现已减少到89个。编组站间平均距离为270km。其中主要编组站26个,地区性编组站47个,国境编组站16个。根据发展纲要规定,今后编组站总数将由89个减到63个,站间平均距离将延长到380km,其中主要编组站将为17个,地区编组站减为30个,国境编组站数保持不变。

  • 标签: 波兰铁路 苏联铁路 编组站 技术改造 驼峰设计 自动化控制
  • 简介:介绍一种新对减速顶壳体内衬套进行润滑方式,它不需将减速顶壳体底部开口销和止冲销拔出,也不需取出滑动油缸,就能往壳体衬套沟槽内注入润滑脂,不但省工、省时、效率高、节省材料,而且润滑效果好.

  • 标签: 减速顶 可控顶 维修 润滑
  • 简介:本刊特邀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一些专家学者,仅就“R16导向”问题请们谈了自己看法,他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详尽地阐述了R16A圆弧在机车走行中重要作用,本刊认为:这些学术观点对研究轮轨关系有着深远意义,对解决减速顶磨机车轮缘问题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本刊编辑了特邀记者采访,其基本内容是:轮缘顶部外侧R16圆弧在经过曲线时,R16圆弧超前钢轨接触,从而迫使车轮转向,导致机车顺利通过曲线;内侧R16圆弧在经过道岔时,其护轮轨接触,使车轮顺利通过辙岔心,故两个R16圆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在机车走行中起着重要安全作用。

  • 标签: 中国 机车车轮 轮缘顶部 R16圆弧 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