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涮辣和雀辣是我国云南地区有特色的两个地方品种。本文分别基于园艺性状和90份不同类型的辣椒资源利用均匀覆盖12条染色体的29个SSR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园艺性状以及分子水平上涮辣归属于中国辣椒(C.chinese),雀辣更倾向归属于灌木辣椒(C.frutescens)。

  • 标签: 植物学分类 园艺性状 遗传结构 进化树
  • 简介: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自然感虫鉴定法,对183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麦吸浆虫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对麦吸浆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低抗、感虫、高感的小麦品种,分别占参试品种的24.59%、16.94%、18.58%、14.21%、25.68%。不同抗性类型的小麦品种其穗被害率、粒被害率、估计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类型45份,中抗类型31份。这些品种既可作为麦吸浆虫发生区控制麦吸浆虫危害的主推品种和后备品种,也可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育种单位利用。

  • 标签: 小麦品种 麦红吸浆虫 抗性分析
  • 简介:菜苔是我国独有的蔬菜资源,深受消费者喜爱。利用63对SSR引物检测来自全国的45份菜苔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63对引物扩增出12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近2条带,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150~300bp之间,相似系数在0.56~0.89之间。结果表明,菜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菜苔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 标签: 红菜苔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一串(Salviasplendens),又名西洋红、墙上、爆竹等,是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L)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一年生栽培。一串是重要的花坛花之一,更是"五一"、国庆等节日的主要花坛用花,它在国际上栽培已十分普遍,特别在欧美国家和日本,每年销售的一串种子十分可观。我国一串的栽培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历史虽然不长,但在城市环境布置的应用上是最普遍的。

  • 标签: 一串红 新品种选育 多年生草本花卉 鼠尾草属 欧美国家 环境布置
  • 简介:对94个江西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中33个地方品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米地方品种具有结实率较高(大于65.0%的品种占84.0%)、千粒重中等(20—30g的品种占93.6%)、易倒伏、抗稻瘟病能力较弱、属保持系类型等特点。脂肪含量较高,有26个品种脂肪含量大于3.0%,其中柳水红脂肪含量4.62%。筛选出多个钙、硒、维生B1和B2含量较高的材料,其中米麻壳钙含量81.6mg/kg,金米硒含量0.09mg/kg,明显高于一般水稻品种。糯子等6个品种维生B1含量均大于2.0mg/kg,其中早维生B1含量高达17.0mg/kg;米麻壳等10个品种维生B2含量均大于0.1mg/kg,其中油子维生B2含量达0.6mg/kg。这些优异地方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可为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优异种质。

  • 标签: 江西红米 农艺性状 蛋白质 脂肪 矿质元素 维生素
  • 简介:为了提高一串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从20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方面对我国主栽的20份一串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串表型多样性丰富,品种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外引与中国两个类群间表型变异程度及丰富性都比较相似。25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于0.23~1.97之间,数量性状中以主茎直径、花冠直径、叶柄长、始花时间和花间长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质量性状中则以叶面泡状突起程度及叶柄显色强度多样性指数较高。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3.96%的前5个主成分,可反映一串资源的总体形态表现。20份资源间平均遗传距离约为7.0,在欧氏距离约为8.5时,参试的20份资源可分为高生种和矮生种两大类,前者仅包含1个品种(篝火),而后者包含19个品种,且在欧氏距离约为7.2处又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

  • 标签: 一串红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暗褐色或黑色物质,在真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与真菌的形态和毒力密切相关,具有增强真菌在逆环境中的存活力、抵抗宿主免疫攻击和耐受抗真菌药物等作用。随着临床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增多,探讨真菌黑与其抗药性关系将为阐明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本文重点从真菌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致病真菌抗药性方面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真菌黑素 抗药性 致病性真菌
  • 简介:用0.15%秋水仙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 标签: 卷丹 多倍体 秋水仙素 染色体 嵌合体
  • 简介:萼片是番茄花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果实的商品性。本试验以40份不同类型番茄为材料,对萼片发育过程、形态描述指标及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萼片属于宿萼,其形态随着花和果实的发育而变化,表现为闭合、微开、展开、收合、微开、变形到定形,定形萼片呈现包被、基平、上翘、直立和上卷5种状态;对定形萼片7个形态性状观测表明,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萼片卷曲度(84.43%)、萼片面积(45.54%)、上翘度(40.93%)、形状系数(36.05%)、萼片长(35.02%)、萼片厚(29.46%)和萼片宽(24.61%)。相关性分析表明,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四者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萼片形状系数(萼片长/萼片宽)与萼片长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萼片宽无显著相关关系;萼片卷曲度和上翘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由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代表的大小性状(PC1),由形状系数代表的形状性状(PC2),以及由卷曲度和上翘度代表的形态性状(PC3)3个主成分对萼片形态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50%;用形态性状指标对定形的5种类型萼片形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番茄 花萼 发育 形态 多样性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实验考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经黄芩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被膜,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素 氟康唑 生物被膜
  • 简介:目的探讨Fonsecaeamonophora黑的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方法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明确F.monophora黑的理化性质;通过比对F.monophora菌株在基础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L-DOPAPDA培养基)和含黑抑制剂培养基(DOPA黑抑制剂培养基、DHN黑抑制剂培养基)的菌落生长情况,采用BioTek酶标仪EON定量分析其黑合成,以明确F.monophora的黑合成途径。结果F.monophora黑与合成L-DOPA黑的理化性质相似;菌株在含L-DOPA培养基较PDA培养基产生更多的黑,且在含DOPA黑抑制剂叠氮化钠及DHN黑抑制剂苯肽、三环唑培养基中其黑合成均明显降低。结论F.monophora黑主要为LDOPA黑,可能共同存在DOPA黑和DHN黑合成途径。

  • 标签: Fonsecaea monophora 黑素 理化性质 合成途径
  • 简介:目的研究大蒜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大蒜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血清芽管计数法评价大蒜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μg/mL)和高浓度(64μg/mL)大蒜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3.0±1.1)%和(95.6±0.3)%;32μg/mL大蒜对早期(0h)、中期(12h)及成熟期(48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88.5±0.5)%、(63.3±0.8)%和(52.3±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4~32μg/mL)对培养30min、60min、90min、120min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芽管形成率为(91.2±1.6)%,64μg/mL大蒜组为(2.2±1.2)%。结论大蒜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素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维生E是人和动物必需维生.本文以20份向日葵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通过对维生E含量、含油率、皮壳率以及百粒重的测定及统计分析,试图了解向日葵种质资源中维生E含量变异及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20份向日葵种质资源中,油葵的维生E含量和含油率明显高于食葵;含油率与维生E含量在0.01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百粒重在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皮壳率在0.01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初步评价,发现3份富含天然维生E的向日葵种质资源.

  • 标签: 向日葵 雏生素E 种质资源 相关变量 维生素E 含量变异
  • 简介:应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和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方法,对红麦(保存单位编号:苏1661;统一编号:ZM008712)中的一个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Hm进行了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共用512对微卫星引物对抗、感基因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经用包括23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4个与YrHm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gwm904、Xbarcl73、Xcfdl3和Xcfd42,均位于小麦染色体6D短臂上。经Mapmaker3.0b软件计算,这4个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3、25.1、47.7和62.1cM,均位于YrHm基因远离染色体顶端的一侧。用全套中国春小麦缺体一四体材料进行检测,进一步确认了这4个标记均位于小麦6D染色体。因此,将YrHm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臂6DS上。

  • 标签: 小麦 条锈病 农家品种 抗病基因 微卫星 基因定位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误诊为头皮脓肿经长期抗生及植皮治疗失败的须癣毛癣菌所致的脓癣病患者,分析脓肿和脓癣的鉴别要点。方法例1为9岁男童,头皮外伤后脓肿、溃疡28d,经抗生治疗无效,行植皮术后5d再发生脓肿溃疡。取皮损处断发行10%KOH涂片镜检、培养,发现并分离出致病真菌,沙堡弱琼脂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菌落,可使含尿素培养基变红,即尿素酶试验阳性,小培养见螺旋菌丝及分隔棒状大分生孢子,鉴定为须癣毛癣菌。例2为8岁女童,头顶脓肿、溃疡24d,抗感染治疗不愈而接受植皮,术后7d再发脓性丘疹。从皮损处标本中发现、分离出致病真菌,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结果2例患者结合真菌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脓癣,予伊曲康唑100mg/d内服近2个月皮损均痊愈,但供皮区遗留瘢痕和色素改变。结论真菌病原学检查是避免脓癣误诊的关键,伊曲康唑内服治疗脓癣有效、安全。

  • 标签: 脓癣 须癣毛癣菌 脓肿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肺曲霉病急性期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MBL)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科的肺曲霉病患者51例,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和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水平为197.96±148.16和120.25±98.65μ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M水平分别为0.94±0.77μg/L和0.32±0.16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07±7.97、40.32±7.30(P〈0.05),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3.00±8.29、25.98±6.65(P〈0.05),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1.08±0.47、1.68±0.65(P〈0.05).结论肺曲霉病组患者的MBL及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肺曲霉病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肺曲霉病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T淋巴细胞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