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研究以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中,专业多样性不断提升。病理是医学专业的重点学科,需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材架构进行重组,改良教学手段和方式,培养出能够与新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近些年来,我国病理教学不断做出一定的改革,积极进行尝试,本文就病理本科教学改革展开了研究与探索,旨在为病理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病理学 本科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摘要:在杀婴或者产科医疗纠纷中,常常需要判断体外死亡婴儿是死产还是活产。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死产、活产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实践中认定仍有较大困难。传统法医学鉴定所采用的浮扬试验不具有指征性,在法医病理鉴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尸体检验,肺的大体和组织病理检验,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进行判断,虚拟解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技术。法医临床鉴定则要注重胎儿分娩时有生命迹象的证据,否则,难以下活产的结论。

  • 标签: 死胎 活产 浮扬试验 肺病理改变 肺影像学征象
  • 简介:摘要病理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紧密联系病理课程特点,全面深入开展本科病理课程思政,是培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本单位教学实践,探讨了本科病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目标设立、元素挖掘、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我们结合病理特色,设立了以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病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思政目标;总结了讲好中国故事和大师故事、融入时政元素、聚焦学科前沿等挖掘思政素材的方法,助力提升思政效果;提出了扩充病理思政素材库、创新多元化思政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思政素质等机制,建立长效思政建设和评估体系。上述病理课程思政的探索旨在为融合病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子病理的飞速发展,为肿瘤的诊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妇科肿瘤分子病理研究及应用也日益受到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部分妇科肿瘤的分子分型、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等正逐渐从研究走向临床,开辟了妇科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局面。本文简要评述了子宫内膜癌、子宫间叶性肿瘤、卵巢癌及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在分子病理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应用现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细支气管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病理改变。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9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37~72岁),其中1例患者具有吸烟史。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外周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大体为灰白、灰褐色结节,切面质软或含有黏液,无包膜,最大径5~15 mm。镜下病变由不同比例的肺泡上皮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混合而成,部分肿瘤黏液细胞和纤毛细胞很少或缺如,主要形成乳头状、腺腔样及平坦型结构。免疫组织化学p40和细胞角蛋白5/6阳性,显示存在连续的基底细胞。基因检测示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KRAS的突变。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肺外周结节性病变,患者预后较好。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6例转移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因腹痛伴恶心、呕吐入院,4例有肠梗阻,其中3例合并肠套叠。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在病变肠管内发现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转移性小肠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肌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20年诊断的15例成人肌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54岁和57岁(范围22~74岁)。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9例),少数病例位于头颈部(3例)和躯干(2例),1例位于颈椎椎管内。14例为孤立性,1例为多发性。术前病程从2个月余至10年不等。发生于皮下的孤立性病变在临床上多表现为1~2 cm的无痛性结节,1例多发性病变和1例椎管内病变伴有间歇性疼痛。镜下观察肿瘤境界清楚,所有病例均显示双相性生长结构,由分化较好的淡嗜伊红色肌样结节和分化原始的深染区域组成。肌样结节中的细胞成分相对稀疏,主要由胖梭形肌样细胞组成,基质嗜伊红染,或呈淡蓝色黏液软骨样,可伴有玻璃样变;深染性区域由相对密集、核深染的短梭形细胞至卵圆形细胞组成,常显示血管外皮瘤样排列结构,核分裂活性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两种成分程度不等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抗原和钙调蛋白,不表达结蛋白和β-连环蛋白。结论成人肌纤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躯体真皮和皮下,特别是下肢,生物学行为上呈良性,切除后可治愈。

  • 标签: 肌纤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胃肠分化极好的腺癌病例罕见,细胞学和组织结构异型性低,早期尤其是活检标本诊断比较困难。另外这类病变诊断名词较多,部分定义模糊,临床应用也较混乱。针对上述现状,本文对这类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系统的总结,希望提高大家对此病的认识,达到规范化诊断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病理诊断的垂体细胞瘤5例,总结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5例垂体细胞瘤中男性1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岁;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头痛、视物模糊、眩晕、恶心伴睡眠差;部分患者伴尿毒症、泌乳素升高及性功能减退。影像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肿瘤位于鞍区或鞍上区,肿物表现为性质均一、界限清楚的实性占位性病变。送检碎组织一堆,最大径0.5~2.0 cm。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楚,胞质丰富,嗜酸性,呈纤维束状或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5例波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阳性,1例SSTR2和上皮细胞膜抗原弱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及垂体6项5例均阴性。5例均行单纯性手术切除,1例术后辅以放疗,随访时间0.6~24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位于鞍区和鞍上区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属于WHO 1级,好发于年轻患者,预后良好,需与垂体腺瘤、纤维型脑膜瘤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SMARCA4缺失性肿瘤是一组少见的高侵袭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分化易被误诊。提高对这一组新病种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各系统SMARCA4缺失性肿瘤加以总结,介绍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病例18例,回顾性分析发病的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男性11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1.57∶1.00,发病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49岁,股骨为好发部位。其中9例恶性成分为骨肉瘤,3例为高级别肉瘤,6例为低级别肉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多骨型纤维结构不良、复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病例相比,年龄是肉瘤变独立的危险因素,Wals值为13.61(P<0.05),比值比为12.82,95%置信区间为3.31~49.70。结论纤维结构不良肉瘤变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发病年龄超过40岁,肉瘤变的风险增加约12倍。

  • 标签: 骨肿瘤 危险因素 纤维结构不良
  • 简介:摘要镶嵌体(mosaicism)是指个体存在两个或以上遗传学差异的细胞类型的现象。镶嵌体主要发生于受精卵形成后(postzygotic)发育分化过程中细胞基因突变。并由于基因突变发生于细胞发育不同时间或阶段,因而其遗传学变异细胞似“马赛克”式(mosaic)镶嵌分布于机体组织或器官,其相关疾病呈现为节段性、区域性、灶性分布,即镶嵌式疾病(mosaic disease)。镶嵌体现象从本质上揭示了遗传性疾病、发育性疾病、肿瘤,以及细胞和机体衰老之间的共性、联系与差异性。尤其体细胞镶嵌性基因突变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发育畸形及相关综合征、错构瘤、肿瘤发生基础,以及之间的关联性,为重新认识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基础。镶嵌体现象涉及发育、肿瘤及分子病理多个病理领域。本文将简述镶嵌体基本概念,以体细胞镶嵌性疾病为主,概述其特点,讨论其与散发肿瘤的关系,以及病理及分子病理检测等问题。

  • 标签:
  • 作者: 侯卫华 宋书杰 侯卫东 石中月 马丽娟 牛静伟 金木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病理科,平顶山 46709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平顶山 467099,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平顶山 46709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8例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中位年龄68岁(范围53~76岁)。食管上段4例、中段7例、下段7例。肿瘤中位直径18 mm(范围6~54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11例,0~Ⅱa+Ⅰ型1例,0~Ⅱb型5例,0~Ⅱb+Ⅰ型1例。白光内镜观察:病变表面呈现白色斑块状,斑块间发红,可见乳头状微表面结构。窄带成像病变黏膜部分区域不透光或呈斑片状浅棕褐色,乳头状微表面结构的形状和大小不一;上皮内微血管拉长、扩张、扭曲、管径不一。卢戈碘染不着色或浅染。组织学上,异型细胞体积大,核圆形至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可见核分裂,胞质丰富粉红色。上皮基底部细胞异型性增加,细胞密度高,核质比增加,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紊乱。3例肿瘤中可见单个细胞角化、双核细胞和挖空样细胞,以及表层上皮角化及角化不全。异型上皮层内有明显的疣状或乳头状结构。5例在局部伴有疣状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占比6/10;p16阳性占比5/10;Ki-67异常分布模式占比10/10。HPV在被检测的10例中均为阴性。术前活检原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8例,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诊断为不典型性鳞状上皮细胞4例。结论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并伴有明显的疣状或乳头状结构;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提示它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一种组织学亚型,是疣状癌的前体病变。术前活检诊断具有挑战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癌,疣状 食管镜检查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特征及泪腺脱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2,-4.168,-2.005,-4.552;均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脱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05-210)

  • 标签: 眼睑疾病 泪器 脱垂 炎症 显微镜检查,免疫电子
  • 简介:摘要推动人工智能在病理的应用,需要突破一些技术瓶颈,更重要的是需要转变我们的观念和提高对人工智能的认同度。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减轻我们工作的强度,提升我们工作的精准度。要不断拓宽人工智能在病理的应用范围,超前考虑标准化和规范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样息肉病 (lymphoidpolyposis) 是一种罕见的以多发性淋巴样息肉为特征的良性病变,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较少。研究显示它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可见于胃肠道的各个部位,主要累及小肠及直肠,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前诊断非常困难。

  • 标签: 肠道 淋巴样息肉病 临床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病理依据,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此次研究是根据2012年至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腹痛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急性腹痛病理因素进行探讨。先对60例进行临床辅助检查方案,利用X线、CT、B超等辅助检查为依据,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急救计划。主要有自我救治、入院救治两种。结果结合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症状以及病情来选择自我救治或入院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在一周的治疗后,48例患者的病情治愈,病症消失,有效率为95%。结论急性腹痛的病理研究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腹痛 病理学 救治 效果
  • 简介:摘要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又称为低度恶性潜能浆液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均不同于浆液性囊腺瘤和浸润性癌。自1973年国际卫生组织分类以来,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作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本文通过对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做相关的综述。

  • 标签: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自主画图法在高职院校病例学教学中的作用,以某高职院校病理教学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对教学方法、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自主画图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高职病理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保证高职院校病理高效进行。

  • 标签: 病理学 高职 教学 自主画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