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固定支架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下肢骨折固定支架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数据计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以及运动独立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1.4-2022.4本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与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 创伤性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骨折 骨盆创伤骨折 外固定支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四肢长管骨骨折治疗中使用骨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110位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5名,给予骨固定支架治疗)和对照组(55名,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使用骨固定支架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情绪问题,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四肢长管骨骨折治疗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病情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开放式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严重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均在行开放松解后辅助铰链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20个月,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主动最大伸直角度从术前的(57.1±24.2)°改善至(5.3±2.9)°,最大屈曲角度从术前的(86.6±8.9)°改善至(124.3±7.1)°,屈伸弧度从术前的(32.4±23.7)°改善至(118.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评分由术前(54.2±11.6)分改善至术后(82.0±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放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在彻底松解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肘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从而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治疗结果 开放手术松解 铰链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以32例为一组。采用有限固定结合固定支架治疗的为干预组,采用钢板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粉笔为90.6%、78.1%,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支架的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 胫骨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76例的临床效果。方法胫骨骨折部以螺丝钉或克氏针行简单的内固定,环棒组合骨科固定架固定。视伤口情况分别行Ⅰ期、延期或引流、冲洗全层缝合。结果骨折位置功能良好。骨折愈合18~36周,伤口甲级愈合65例;乙级10例;丙级1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支架是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牵引式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20~78岁[(47.1±13.4)岁]。胫骨干骨折30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胫骨远端骨折15例。骨折AO/OTA分型:4A型18例,4B型24例,4C型20例。30例采用牵引式固定支架牵引(A组),32例采用跟骨结节牵引(B组)。比较两组牵引后第3天的伤肢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两组筋膜切开率、损害控制性治疗时间(外伤至Ⅱ期确定性手术前的观察时间)、Ⅱ期确定性手术时间、Ⅱ期确定性手术内固定方式、针道感染率和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5.1±2.7)个月]。A组CK为315.6(140.0, 531.5)U/L,显著低于B组的465.5(277.0,1 240.5)U/L(P<0.05);两组ALT、BUN及L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筋膜切开率[40%(12/30)]高于B组[34%(11/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期确定性手术时间为(68.5±17.1)min,显著低于B组的(89.0±15.1)min(P<0.05)。A组非计划二次手术率[3%(1/30)]低于B组[25%(8/32)](P<0.05)。两组损害控制性治疗时间、Ⅱ期确定性手术内固定方式、针道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Johner-Wruhs评分优17例,良5例,中2例,差6例,优良率为73%;B组优13例,良3例,中7例,差9例,优良率为50%(P>0.05)。结论与跟骨结节牵引比较,牵引式固定支架可以减轻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软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术中维持骨折复位有助于缩短Ⅱ期确定性手术时间。

  • 标签: 骨折 胫骨 腓骨 外固定器 损害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外侧截骨固定支架与钢板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38例继发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肘内翻病例资料。通过外侧入路进行肱骨远端截骨后,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钢板组(A组)和固定支架组(B组)两组,术后2、4、6和12个月分别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根据截骨端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取出外固定支架或钢板。按照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定分析肘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截骨处均达到骨性愈合,并取得了满意的功能和外观改善,无一例出现骨不连、异位骨化或固定器移位。A组患儿随访时间为36~71个月,平均(59.7±3.2)个月,手术时间为(60.9±5.8)min,出血量为(41.5±3.8)ml,手术切口长度为(5.2±0.4)cm;B组患儿随访时间为38~72个月,平均(60.0±4.1)个月,手术时间为(50.8±5.6)min,出血量为(25.6±3.1)ml,手术切口长度为(3.9±0.4)cm。B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明显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和肘关节Bellemore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外侧截骨锁定加压钢板和固定支架两种方式都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和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固定支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骨折 截骨术 肘内翻 外固定支架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支架、克氏针联合VSD治疗开放性HawkinsII、III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固定支架、克氏针联合VSD治疗开放性HawkinsII、III距骨颈骨折8例,根据Hawkins分型,II型5例,III型3例,均在骨折后6小时内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距骨坏死、骨髓炎。临床疗效按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优2例,良5例,可1例。结论固定支架、克氏针联合VSD治疗对开放性HawkinsII、III距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距骨缺血坏死、伤口感染、骨髓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
  • 简介:目的总结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加超关节骨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Pilon骨折患者,均行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加超关节骨固定支架固定。结果23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2(10~16)个月,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骨愈合过程中复位的关节面骨折块无位移。按Tenny和Wiss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法,术后评分平均89(78—93)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3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73.9%。按Burwell和Charnley踝关节关节面骨折复位评分法,优良者17例,中等6例。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较好方法。

  • 标签: 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外固定器
  • 作者: 徐祖旺宋开芳李青松秦杰杨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健康必读》 2010年第2期
  • 机构:【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3-0019-02胫腓骨是四肢长骨中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一,创伤严重时常合并局部软组织损伤或内固定术后感染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处理较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83例,取得良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与愈合时间分析。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5月-2020年5月治疗的80例小腿骨折病患,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固定支架治疗,参照组通过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对两组骨折复原状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长、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均强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小腿骨折 应用效果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后形成的开放性骨折得到更好的治疗,也为了探讨出骨折治疗仪更加科学的治疗效果,对开放性骨折应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临床医学常用的对照分析法,选用我院自2014年以来收治的5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治疗,对治疗组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支架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支架治疗法在对开放性骨折治疗方面能够显著节省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 开放性骨折治疗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9例。对照组给予清创、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固定架进行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骨折治疗仪器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89.7%。临床愈合时间为(9±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患者有8例,临床疗效良的患者有12例,临床疗效差的患者有9例,治疗的优良率达到69.0%。临床愈合时间为(11±3)周。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骨折治疗仪辅助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率,被临床骨科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骨折治疗仪 外固定支架 开放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和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固定支架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17例(68%)、良7例(28%)、可1例(4%)、差1例(4%),优良率为96%;对照组优11例(44%)、良7例(28%)、可4例(16%)、差3例(12%),优良率为72%,P<0.05。观察组出现2例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2例血管神经损伤,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2%;两组并发症对比,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效果由于固定支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延长固定支架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单边轨道式固定支架治疗的10例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5~27岁,平均19.6岁。肱骨短缩伴近端内翻8例,伴肱骨近端内翻并后凸畸形2例;肱骨短缩6~11 cm,平均8.5 cm。上臂外侧置入半钉,安装单边外固定支架,于近端截骨后即时矫正肱骨近端畸形,中段截骨后予以缓慢延长。根据Cattaneo等制定的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5~41个月(平均20个月)。延长长度5~12 cm(平均7.5 cm);肩关节展幅度平均为160°(130°~180°),比术前(平均90°)改善。9例患者延长区成骨良好,1例因延长区成骨不良,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后愈合。未出现钉道深部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根据Cattaneo等的标准:8例9侧肢体为优,2例为良。结论单边轨道式延长固定支架是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可靠选择,掌握固定支架安装技术,防治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肱骨 畸形 牵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