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不仅是刑法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也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之一。司法实践中,对于怎样区分故意杀人(既遂)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界限,争论很大,迄今莫衷一是,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也作一点探讨。

  • 标签: 故意杀人 既遂 刑事审判工作 主观心理状态 行为方式 司法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鱼精蛋白是从雄性大马哈鱼等其他鱼类生殖细胞中提取出来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4500道尔顿(约4.5×103U),精氨酸占67%,呈强碱性,是一种多聚阳离子多肽,其半衰期约30~60分钟。它在体内可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使肝素失去抗凝能力。目前,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抗凝使用肝素较为普遍,手术后需要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恢复凝血机制。鱼精蛋白过敏反应是罕见的,其不良发生率为0.06%~10.6%1,然而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症状时死亡率却很高,中重度反应者死亡率为20%(1/5)2或50%(5/10)3。本文将依次对肝素、鱼精蛋白的使用和不良反应防治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鱼精蛋白 注射液 患者不良反应
  • 简介:我的朋友王某因工作需要与他人一起租房。房子虽然有些老化,但由于离王某工作单位较近,王某一直在此居住。不久前的一天晚上,王某的室友回家发现浴室门反锁,呼唤王某没反应.破门进去发现王某躺在浴室地上已经死亡。

  • 标签: 赔偿责任 死亡 房东 漏电 插座 房屋
  • 简介:摘要无痛性心肌梗死指急性心肌梗死时病人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轻微胸闷、呕吐、脑卒中等不典型临床症状。本文通过对1例非正常死亡案例中死者因无痛性急性心梗致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法医学鉴定中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 生化指标 司法鉴定
  • 简介:本案是一名村委成员在晚间到村小组下达开会通知,并兼顾照看责任田时,遭野外毒蛇咬伤致死而引发的死亡赔偿纠纷。案情罕见,争论颇大。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成员诸如此类的伤残死亡问题如何定性,村委会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法律无明确规定。本文从此案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村委成员履行职责时的伤残死亡事件的处理方法、程序及原则。

  • 标签: 履行职责 死亡赔偿 伤残 案情 法律思考 国法
  • 简介:[背景]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mg·L-1和3.75~24.78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mg·L-1和11.41~25.25mg·L-1.[结论与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的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 标签: 植物源杀虫剂 红脉穗螟 生物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要杀灭微生物,工业上大多采用改变环境温度的热力学杀菌法。但热力杀菌常会使食品产生加热臭,并使热敏性营养成分损失、变色,及产生其他难以克服的变异现象。对此日、美等国自1989年以来相继推出了超高压杀菌技术,应用于饮料等食品加工中,且其实际应用方面的技术问题已被不断攻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者现就超高压致死微生物技术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作一深入研究。

  • 标签: 超高压致死微生物技术 饮料生产 应用 杀菌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压迫胸腹部所致的室息性死亡以意外性或灾害性事故最为常见,如房屋倒塌,矿并或坑道塌陷、车辆翻覆,山体滑坡或雪崩、人群挤压和大树折断后树干压迫胸酸部等。也见于熟睡中母亲的手臂或理压在要儿的胸腹部,偶见胸腹部被蟒蛇缠身而导致室息死亡。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机械性窒息 压迫胸腹部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呕吐物吸入致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方法。方法:择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司法鉴定所受理的呕吐物吸入表现的死亡案案例8例,分析死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吸入原因、吸入物质、吸入部位、死亡原因、法医学检验等情况,依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例。对照组实施,观察组实施,比较2组。结果:本研究的8例案例,呕吐物吸入致死年龄集中在≤5岁和25-65岁;最主要的致死因素为病理学因素,其次是饮酒、生理性因素、外伤;根据吸入物性质、吸入深度可判断是否生前呕吐物吸入。吸入部位深度可帮助判断是否为呕吐物吸入致死;常见致死原因为吸入性窒息。结论:在确定呕吐物吸入致死前,需考虑死者生前情况,如呕吐物吸入的因素、性质及吸入程度、法医学检查表现,排除他因,分析呕吐物吸入在死亡中的作用,综合评定。

  • 标签: 呕吐物 吸入致死 法医病理学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用量却比东汉所用药物剂量明显减小。宋元时期由于使用了煮散的方法,是历史上中药剂量最小时期。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煮散的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剂量 宋元时期 东汉时期 煮散
  • 简介:摘要中药剂量,事关中医疗效,然而剂量,又是中医的不传之秘。中药剂量的把握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在选择剂量的时候,可以从性别、体质、配伍、制作、剂型等方面予以考虑灵活改变。

  • 标签: 中药 应用剂量 把握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用于放疗剂量验证的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的吸收光谱、剂量线性、量程、稳定性等关键剂量响应特性。方法使用放疗加速器对同批次片状Presage剂量计进行系列照射实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照射前后剂量计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使用胶片平板扫描仪测量照射前后R-G-B 3通道的吸光度变化。结果片状Presage在628 nm处有明显吸收峰且峰值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呈显著线性变化趋势(R2=0.999 9),而在490 nm附近存在平缓吸收谷且谷区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变化不大。胶体平板扫描仪R通道的吸光度测量灵敏度远大于G与B通道,在<10 Gy范围内,R通道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呈高度线性变化(R2=0.999 9),而在大量程范围则呈显著二次变化趋势(R2=0.999 9)。该剂量计的量程范围>94.6 Gy,在照射后1 h内吸光度变化可忽略,之后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同时,未发现剂量梯度区出现梯度模糊现象。结论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剂量线性,量程大、梯度保持性好、无分割效应,提示在大分割多靶点放疗的积分剂量验证中具有潜在应用优势。

  • 标签: 剂量验证 胶体剂量计 Presage剂量计 剂量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至2019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权重CT剂量、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权重CT剂量和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少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过程中均能够发挥出作用,但低剂量CT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肺癌 低剂量CT 常规剂量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20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