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酒仙》考述周燕儿1989年,浙江省绍兴县文物管理部门,在东浦镇赏坊村戒定夺第四进"土地殿"内壁间,发现一块记述清代绍兴黄酒(又名绍兴老酒)生产史料的重要石碑。石碑题为《酒仙神诞演庆碑记》(以下简称《酒仙》),用绍兴特产羊山青灰石凿成,高2.71...

  • 标签: 文物管理 绍兴黄酒 浙江省绍兴县 石凿 碑面 东浦
  • 简介:大火是在深夜燃起的。火借助风势,越烧越旺,整个家具厂陷入一片火海,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住在厂里的24名工人及家属,此时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谁也不知灾难来临,生命危在旦夕。

  • 标签: 中等教育 素质教育 课外阅读 火灾 救灾工作
  • 简介:<正>《多宝塔》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44岁时所书,它是颜书中留传下来最早的楷书作品,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浑、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

  • 标签: 多宝塔碑 书风 回锋 章法布局 结体 布白
  • 简介:流年是时间的河流,我们只能看见积淀的往事,只能回味斑驳的情感,只能感受自己在一天天老去,紧紧攥在手心里的依旧空空。流年里有不息的厮杀声,战马在狂啸,战士在怒吼,兵器和兵器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碰撞声。

  • 标签: 流年 兵器 感受
  • 简介:(一)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造就了政治上的强盛、经济上的富庶、文化上的繁荣,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财富和无尽的遐想。但是,进入到公元907年,中国社会无情地走入了一段动荡不安的年代,这就是五代十国。现在我们回眸这段不足60年的历史时光,虽则弹指一挥间,但是,其朝廷的更迭、经济的衰退、社会的动荡无不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深刻的表现。或者说,正是由于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客观上造就了文学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敏锐性,因此,这个时代出现后主李煜这样的诗

  • 标签: 屏盗碑 大唐盛世 历史财富 弹指一挥 文学艺术家 提按
  • 简介:蔡有邻是唐朝隶书大家,平生书较多。作者行经山西时见到一通蔡有邻的碑刻,从而对其书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能得到摹拓本,让更多的人见到此碑刻及蔡有邻的高超书艺,

  • 标签: 碑刻 书法家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川主寺镇.位于川西北阿坝州松潘县境内。小镶属高寒山区,海拔2900多米,是雪山——草地的咽喉要津,处偏隅而控全势。它距南坪(今九寨沟县)132公里,距九寨沟90公里.距黄龙寺38公里.距松潘13公里,是北进九寨沟、东登黄龙寺的必经之地。山川形胜,蜚声中外。

  • 标签: 川主寺镇 中国 四川 宗教建筑 建筑风格 历史文化
  • 简介:解放是个弹丸之地,我在此居家、上班,大约十五年。现在单位迁离解放,搬去了渝北,我也即将搬家至巴南。

  • 标签: 别解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 简介:摘要:《张猛龙》谓之北魏书法之精品,乃碑刻中的典型代表,在魏碑中属于中性书风之典范,融入了大量篆书的中锋笔意,在楷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楷书碑刻代表.康有为评其为“隶楷之极则,正体变态之宗”,可见其在历史上对楷书发展影响之深远.《张猛龙》中的书风展现出古朴浑厚,天真意趣的特点,运笔采用方笔为主,方圆兼和,变化自然.高耸险绝的结字和丰富的空间布局都为它带去了独特的风格特点.因此,深刻分析此的笔法结构,是更好了解北魏书法风格的关键一步.

  • 标签: 《张猛龙碑》 笔法 结构 影响
  • 简介:傅山手书珍存于城关镇小横沟村中之玉帝庙内.此碑身高1.6米,宽0.66米,厚0.16米,系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所造.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刻有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博山先生为重修玉帝庙亲笔撰写的行书碑文,原文如下:

  •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世纪 清顺治 横沟 村中 同心断金
  • 简介:《张猛龙》,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无撰书人姓名,明初出土。近代石已残泐。碑额正书题“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三行十二个大字。纯用方笔。棱角森然。结体险峻奇特。连额高2.80米,宽1.23米。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姓名,共十二列,原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张猛龙》碑文记载了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该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字取纵势。中官收束,天骨开张,结构欹侧险劲,全篇书法清峻刚健。纵逸多姿。于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归于庄和。隋代《龙藏寺》及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受此影响颇深。清代碑学大兴,倡学魏碑者无不推崇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誉其“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平方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康有为在该书中还称此为“正书变态之宗”,并将此列为“精品上”。杨守敬《学书迩言》称此“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加之此碑文字数较多,碑刻基本清爽,故尔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魏碑的上佳范本之一。如何习此?林散之先生学生中有主攻此者,在林散之一步一步地指引下已取得相当成绩。林散之对他的教导主要有:“笔能留得住,不使偏锋独出,此是习魏者特别之处”;“学张猛龙多近于整齐,不敢放笔学”,“大胆写”;“学张猛龙而能不守陈规,结合魏墓志诸家笔意,独出新机,此善于学魏碑者”;“能运用中锋写自己笔墨,所谓脱去形骸而得其神理,如此写下去不难进入上乘”等。林散之的这些教诲对习此者应是不无启迪的。

  • 标签: 《广艺舟双楫》 注释 林散之 康有为 欧阳询 虞世南
  • 简介:《大明诏旨》现存曲阳北岳庙洪武楼内,按碑文所示,该立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但从其首的形制和纹饰看,应为唐改刻而成,作者分析认为其可能原为唐太宗祀北岳庙的祭文

  • 标签: 曲阳 北岳庙 《大明诏旨》碑
  • 简介:江都市宜陵镇古称东陵,《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广陵有东陵亭”。“亭”有两个含意,一是“亭侯”,即“筑亭驻兵,以伺盗寇”;一是“亭里”,汉制,一里百家,一亭十里则为千家,设亭长,掌追捕盗贼之事。当时的东陵,既是一处“亭侯”,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此东陵亭,就是现在的宜陵,传说隋炀帝的宠妃(宜妃)死后葬在这里,才将东陵改称宜陵。

  • 标签: 圣母碑 东陵 怀素 碑文 盗寇 仙宫
  • 简介:在今白云山景泰坑旁一条幽僻土径上置有刻立于清光绪十二年三月十三日(1886年4月1日)的古一方,草木掩隐,鲜为人知。高1.4米,宽0.6米,麻石质,貌完整,字亦可辨,文曰:

  • 标签: 禁示碑 景泰寺 禁娼戒赌碑 花地河口古碑 文化内涵
  • 简介:  《袁安》曾经满怀辛酸与委屈.  这块刻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篆,先是随世事跌宕泯没地下,究竟何时何地被发现出土的,至今没有答案.只晓得,明万历年间,被移置到河南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用作供案.好在糙面朝上,碑文得免烟火荼毒.在村人眼中,这只是条蠢笨的石板而已.……

  • 标签: 佛袁安 碑佛
  • 简介:即《爨宝子》与《爨龙颜》,晋宋时期立于今云南省曲靖境内,具有重要的史料、文化、艺术等价值,被誉为“南瑰宝”。爨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成为其所处地域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为研究南中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和民族思想精神提供佐证史料的同时,更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学的宝库。

  • 标签: 爨碑 价值 书法艺术 历史文化 传统思想